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运用最小中位数平方回归技术,对广东省各地区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充分考虑到了离群点(outliers)对于回归模型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长期的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短期的市场化水平的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稳健关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99-2002年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最小截平方和回归技术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稳健性"的显著关系,市场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文化教育的水平与经济的长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试图用面板数据(panel_data)对我国各地区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以说明教育的投入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恒  侯建 《统计与决策》2016,(24):96-9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文章选取中国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技术供给渠道的研究视角,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将自主研发渠道(R&D)和国际技术转移方式(FDI)的非线性门限性质引入模型,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随着自主研发渠道R&D投入强度门限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和运行总体上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正向效应,应鼓励内生自主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同样存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FDI强度的显著影响,并且在我国实际区域差异条件下过高或者过低的FDI强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R&D和FDI体制,最大效用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筱乐 《统计研究》2014,31(8):39-45
市场化水平存在差异时,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不同。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 and 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解决环境问题。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努力推动环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0~200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面板数据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并运用异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江西省各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全省及所有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国内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面板协整技术,利用199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住房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住宅非市场化供给和住房价格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增加,能够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幅度;住房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宅非市场化供给的变化能够通过住宅价格的变化,最终会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经济波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对住宅非市场化供给、住房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区域关系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钟秉盛 《统计与决策》2012,(21):152-155
文章基于广东省1979~2009年经济数据,利用经济理论及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异方差检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理论方法,实证研究分析了广东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人力资本技术的理论假设,实证研究了各地区教育水平的离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平均指标和离散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各地区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比重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效果不同。最后指出各地区在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教育投资时,应将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级教育中,而不是仅仅促进某一种教育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统计教育》2010,(12):58-61
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养老金投入的Granger原因,但养老金投入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10年以来此效应不断增强;劳动力、城市化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费宇  王江 《统计研究》2013,30(4):70-75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国外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选取了FDI及影响FDI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8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PSTR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FDI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作为样本,考虑空气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杜宾滞后模型(SDM)和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空气污染水平集聚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转移特征。②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震荡曲线形式的关系,并不完全吻合传统的EKC倒U型曲线形状,但震荡关系也符合EKC所描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长期存在的特征,说明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发解决空气污染问题。③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普通参数模型,其刻画的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前人对二者震荡关系的猜想,结果更为稳健、准确与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暗含着“同质”假设,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着相似的环境影响轨迹。本文在质疑该“同质”假设的前提下,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具体会呈现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关系;(2)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会给不同污染物带来不同的内生性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在SO2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高工业化高收入组、高工业化低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固体废弃物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废水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高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因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环境规制形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对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未趋于一致。鉴此,使用半参数回归法,在不预先设定二者服从何种函数关系的情况下,对中国1998——2008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全国范围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扁平S型的非线性关系,该非线性关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logistic型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呈现宽U型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对我国18个省市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SYS-GMM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人口结构指标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计量方法分别测算其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老年抚养比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滞后30年的就业人数比率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老年抚养率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增长率对储蓄和投资有着负相关,但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工作年龄人口比率对储蓄率存在负相关,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估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加入其它制度和人口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定。  相似文献   

20.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成果还较少。文章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的“低端锁定”,能源富集区能源产业高级化水平远远低于非能源富集省份,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现象突出。其次,实证检验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产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再次,采用滚动回归方法检验随着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动状况,探讨能源化工产业内部最优匹配问题,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05-1.15之间、能源开采业占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在0.20-0.40之间,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优化能源富集区能源化工产业匹配度、促进化工产业富集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缓解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