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的考虑经营者努力和能力变量的经营者股权激励模型.将经营者激励系数分解为货币化和股权化系数,对股权激励模型求解,给出了经营者对业绩分享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比值,分析解的特征和含义,进行激励机制讨论,并结合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符合现代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和长期激励机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激励,应该与公司的绩效挂钩,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便失去基础;没有激励机制,绩效评价形同虚设,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只有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薪酬相联系,才能使绩效评价发挥应有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间的关系分析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意义重大。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在相关的年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的全样本的动态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权集中度降低;在注意提升内部人持股比例,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提高了股票的流通性;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当年的股权激励绩效与公司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绩效与国有股比例、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是降低代理成本,提高高管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股权激励试水特征出发,基于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实施中的被动性特点,以三维的视角来阐述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的关联关系及立法制度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核心,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模式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股权激励计划是否真正有效,是以管理层能否服从股东利益为前提的。通过对21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经营效果及利弊的评价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优于其他模式。因为该模式激励效应稳定,既可以避免管理层的操纵,也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人力资本使用的主动权掌握在经营者本人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无法从外部强制其高效率工作,同时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难以对其实施低成本监督;因此,物质资本所有者只能遵循激励兼容原则,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文章遵循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由固定薪酬、风险薪酬和弹性薪酬相结合的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提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的经营者长期股权收益激励方案,强化了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7.
李刚 《中州学刊》2002,(5):23-25
近年来 ,国内一些地方开始在高新技术企业借鉴西方企业的经验 ,试行对经营者和科技骨干给予股权激励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各试点企业在实行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下一步如何实施和完善包括经理、业务骨干、普通员工在内的员工持股计划 ,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主要围绕动态股权制是否侵犯所有者权益、对职工持股的看法、动态股权制实施对经营者业绩影响、动态股权制在现有股权激励方式中所处地位、对动态股权制创新性认识、动态股权制实施尚需在其他制度方面予以配套、动态股权制的适用范围和企业具体个案等方面的研究展开,对动态股权制不足的研究则明显滞后.文章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对动态股权制进行后续研究的简明思路供同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管理层的长期激励问题。从以美国经验为主的国外经验来看,对公司管理层实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在探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措施对股权激励带来的影响及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争论,并提出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总体收入低,但差距大;薪酬激励方式过分单一;缺乏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化色彩和股票等市场机制不成熟等.国有企业的市场转型是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前提.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是"分类设计薪酬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类设计薪酬制度"的具体类型,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就是形成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报酬激励和社会地位激励 ,约束机制包括市场约束、职业风险约束和硬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我国国有企业采用的模式应当是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外部环境 ,逐步形成间接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建立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直接激励与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假设检验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对比检验发现:股权激励实施有助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速提高,也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可能带来费用增加。同时本文通过事件研究和组合投资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不同公告对股价短期影响和股权激励实施后相对行业长期超额收益进行实证测算发现:股权激励董事会预案对股价的冲击最为显著,股东大会、实施公告和行权公告等依次减弱;股权激励实施之后1-24个月中公司相对所在二级行业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员分配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优化科技人员分配激励机制为主线,系统分析了南京市目前科技人员分配激励政策和措施,总结分析了主管局(公司)、企事业单位对科技人员的分配激励措施和做法,提出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势下必须营造和优化政策环境,推进实施技术要素入股和科技人员股权收益的激励机制和措施,着力扶持中小科技企业,以及加快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优化配置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其股票或股份无法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无法使用经理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激励工具。为此,首先分析指出非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一些适合于非上市公司使用的股权激励工具。  相似文献   

15.
只要存在所有者授权经营 ,就一定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国企“代理问题”的实质 ,是政府与国企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问题 ,是重构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机制建设有10个方面 :产权激励约束机制 ,职位激励约束机制 ,年薪激励约束机制 ,持股经营机制 ,规范的职务消费机制 ,围绕经营事业的精神激励机制 ,解除经营者后顾之忧的保障机制 ,内部治理结构机制 ,所有权监督约束机制 ,竞争性市场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2006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研究法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促进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该行业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及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模式较为单一、激励强度较小以及激励期限偏短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年度和跨年度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可酌情实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性的福利计划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放权让利,还是转换经营机制,都是试图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收效甚微。一个被经营者普遍认同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不足制约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现状调查的描述,认为经营者的工作重心、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和经营者之间的际遇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存在的四大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改变目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梅 《理论界》2009,(6):62-63
2005年9月至2006年初,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规范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以避免非规范运作引致的种种弊端.本文就是对当前这种新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以上海与深圳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04-2008年度数据为对象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信息透明度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并且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水平与股权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国有控股上市的股票更多的关注于其"国有股"的概念,而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却更多的关注于其盈利预期与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