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雇佣关系是特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雇佣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经常出现,给我们研究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拓展了空间。本文认为,虽然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劳动关系,尤其是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所兼有的隶属性、平等性、人身性和财产性等特性,使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雇佣关系属特定的劳动关系,应列入劳动法的统一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2.
事实身份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人权存在形态中人应有的权利,因其不损害第三人利益,不与法律相违背,是自由权、平等权在缔结身份关系中的表现,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是人权在婚姻家庭法中应有的内涵.能达到自然人缔结身份关系的真正自由,减少或消除消极自由带来的负面因素,反对特权与歧视,实现主体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异性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应有条件地赋予婚姻法律身份.同性同居事实身份关系赋予其法律身份,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目前称为民事关系伴侣为宜.  相似文献   

3.
斜向府际关系是一种级别不同、互不隶属、彼此交叉的政府间关系,其为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斜向府际关系不是要回到条块管理体制中去,而是要打破条块分割以实现府际关系的良性互动,是通过促进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间的合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罗惠缙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5-168
清末民初是遗民辈出的时期,从遗民关系的基本形态看,主要的类型有父子兄弟型、姻亲型、乡谊型、学缘型、业缘和趣缘型.民初遗民在社会的进步与反动的二元对决中基本被视为"落后"与"反动"的代名词,然而在中国学术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民初遗民却扮演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群体关系入手是深入研究民初遗民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也是深切把握遗民各自所处的位置、相对的身份以及文化实绩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法律将高校法律地位主要定位为民事主体,这一界定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在行使教育管理权时其身份是行政主体,与学生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其身份是民事主体,与学生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其纠纷解决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的组织权威既是保证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国有工业组织权威结构从从国家主导的“神圣型权威”向企业支配的“效率型权威”转变;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权威关系从“身份报酬型权威”向“行为报酬型权威”转变;普通员工对企业管理者的权威认同从“价值合理性权威”向“工具合理性权威”转变.国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国家与企业关系的变革,以及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实践,成为国有企业组织权威变迁的合法性制度基础.同时,国有工业组织权威变迁对建构和谐的劳企关系产生了明显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超越放权让利的思路,创立新的政企关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新的政企关系的内容包括:政企职能分开.奠定政企合作的职能基础.政府将由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政企关系将由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关系;重塑政府职能.构造合格的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以构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耦合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取向;创新管理模式.变政企行政关系为经济关系。创新政企关系的条件是.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中间组织,调整政府组织体系并且在政府行政行为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尤泽顺 《东南学术》2011,(5):240-248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的引入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社会阶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性,既具有资本经济的一些特性,又带有社会主义的一些属性,还掺合着许多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传统因素.从利益、权力和身份三个维度透视这种关系时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是一种以利益博弈为主导、以权力为型塑机制、将身份地位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关系,其未来的演变方向面临着博弈的扩大与合法性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工厂 《学术论坛》2012,(6):209-212
身份制与聘用制下公立高校与教师间的法律关系属性不同。以劳动法基础理论观察,公立高校和教师均为适格劳动关系主体,聘用关系中主体地位平等,同时,教师聘用关系也具备契约化和人身从属性的特点,因此,高校与教师间的法律关系具备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但其与一般劳动关系比较,在主体身份、劳动关系形式、对立冲突之表现、劳动权内容、法律适用、权利救济等方面又有特殊之处,把握这种特殊性是正确认识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妾媵制度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下的畸形现象。清代对纳妾更趋于放任、自由,单是一部《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置妾之风的鼎盛。妾的身份卑贱低微,她们是封建家长和嫡妻奴役和驱使的对象;但妾的身份又高于一般的奴隶,处于一种“二层主子”的地位。《红楼梦》中的小妾虽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半主半奴的地位,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唐代在中原地区近于绝迹的贱口部曲在西州地区仍广泛存在,其中一部分由与其身份相近、且独存于西州地区的"作人"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由奴婢放免而来。  相似文献   

13.
雅典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经济是奴隶制的私有经济,提秀斯的宪法和格梭伦的改革为奴隶制经济的确立、发展繁荣提供了保证.是奴隶、平民和所有劳动者创造了雅典的社会繁荣和文明.  相似文献   

14.
李锡厚 《河北学刊》2003,23(2):148-154
宋金之际,幽蓟富户被强制迁往塞外,北方汉族人民的耕地被猛安谋克屯田户占夺,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其最终结果却是封建化范围的扩大。在一段时间内.奴隶数量增多,并不是女真固有的家内奴隶制和债务奴隶制发展的结果,而是女真统治者扩充了中原封建社会内部固有的、作为封建生产关系补充形式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15.
唐中后期新罗籍奴婢一度被唐朝社会广泛使用,该现象受到新罗和唐的共同关注,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与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均为罕见。在海盗劫卖的表象背后,自然灾害是引起此现象的导因,而较强的国力、政府的重视以及种族、文化背景的认同是新罗奴问题顺利解决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期存在于唐朝的昆仑奴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纵观整个古罗马时期,被释奴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被释奴隶的产生是广大奴隶主追逐经济利益的结果;第二,被释奴隶的产生是罗马统治阶层进行政治斗争、维护统治的需要;第三、被释奴隶的产生是古罗马保卫国家安全的特殊产物;最后,个别奴隶主为了满足文化娱乐方面的需要或者从道义出发来释放奴隶。  相似文献   

18.
金嬴 《阴山学刊》2005,18(4):32-34
今天日本在亚洲的孤独十分清楚地揭示,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其现实进取的包袱,而现实进取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日本要实现政治抱负,有必要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一番改革扬弃。日本应不要执迷于“明治情结”;不要再让人民成为“国家怪物”的奴隶;发扬日本文化中礼待他人、善待生命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的范畴,是指他人为了自建房屋,占有、使用集体土地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的申请取得是基于村民身份,与集体成员权密不可分,也可以通过继承、买卖、赠与等流转方式取得。政府要对宅基地取得过程中的行为加强监管,既要保障村民合理使用宅基地的需要,又要防止宅基地过分扩张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虚拟生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该群体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虚拟生存中出现了成为科技奴隶、人际交往淡化、自我认同危机和网络道德失范等异化现象.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人生观上的享乐主义和道德观上的功利主义是导致其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着重从树立科技人文价值理念、践行虚拟实践教育活动、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能力及构建虚实相生和谐境界四个方面,探寻化解大学生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