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历史上,汉藏之间一方面存在着由统治阶级挑起的纷争、攻伐,一方面又适应着人民之间友好团结的要求,存在着经济上相互依赖和支援的关系。茶马互市,就是这种相互依赖和支援关系的一种体现。藏族,自称“博日”,汉文典籍称为“吐蕃”、“西番”、“乌斯藏”、“唐古特”、“图伯特”,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称为藏族。公元六世纪以前,藏族社会还处于原始公社发展阶段。七世纪初,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九世纪中叶,走向崩溃。十世纪初,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吐蕃王朝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李唐王朝相始终,其势力曾先后伸展到河西陇右、凉州,最盛时北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藏语书面语里,动词有未来、现在、过去三时,用动词本身的曲折变化表达。曲折变化除表达时间意义外,还表达bdag(自)和gzhan(他)的语法意义。在构成曲折形态的成分里,以前置字母(prefix)的变化尤为重要。在相传为七世纪吞米桑布扎(thon mi sambho ta)所著的藏文文法sum rtags里说:  相似文献   

3.
本教中的几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语中本为“生命方式”(Way of life)之意,传统的解释为“法之本”.藏族称西藏为“蕃”。在古藏语字母书写中,作为音尾的英语译音“n”和“d”往往交替使用,例如:早期吐蕃君主的称号即可写成tzedpo(btsad-po)也可写成tzenpo(btsan-po),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况且,直到大约公元七世纪,藏族人仍然称西藏为“本”(pon),“蕃”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书写系统是非字母的,因此用汉文去表示一种与汉语语音有明显差异的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七世纪至九世纪时汉语和藏语的一个重大差异是藏语有复辅音声母,而那时汉语没有。分析汉语如何音译这种复辅音,找出音译的规则以及揭示根据汉语音译恢复外来词原貌的种种困难,将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反过来,藏语音译汉语词却没有什么困难,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罗常培。劳费尔、伯希和以及罗常培对823年两种文字碑文中汉语音译的西藏人名已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序渤海是从七世纪末直到十世纪初存在于今中国的东北部及朝鲜咸镜道地区的国家。渤海国自己的记录散失殆尽,尽管被称为“海东盛国”,但其实体并不太清楚。关于渤海的建国者有高句丽人说和靺鞨人说,至今尚未统一。战前,我国由于与“满洲”的关系,所以也很重视渤海史,并发掘了以五都上京龙泉府遗址为首的渤海遗址。只是,当时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与我国的关系史、地名考证。到了  相似文献   

6.
史载藏文字创造源远流长,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由古藏文演变为今用藏文,是外来梵文的演变。如共确降措《论时蕃时代的藏文翻译》(《西藏研究》1982年2期)说:公元七世纪吐蕃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部(公元617—698)派大臣图米三布扎前往天竺求学,返藏后参照梵文,结合藏语实际情况创造了藏文字。佘万治《藏文渊源刍议》(以下简称《刍议》)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民族语言文字专辑)论述:“殊  相似文献   

7.
苏毗大事记     
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苏毗作为西藏高原早期诸部中的一支,已登上了西藏历史的舞台.六世纪末悉补野(spu rgyal rabs)达日年色(stag ri snya gzigs)赞普时,苏毗完成了对拉萨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统一,成为当时青藏高原上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之一。自七世纪初被吐蕃王朝征服,并划为苏毗一茹(sum pa ru),它连同象雄(zhangzhung),成为吐蕃王朝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后援。  相似文献   

8.
一、言引 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而崩溃,导致统一的吐蕃社会走向分裂。“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互相争战,彼此攻伐,最后形成了十数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种社会分裂状态,持续近四百年,史称“分裂时期。”直到蒙古建立元朝,扶植萨迦派成为掌管、统辖吐蕃全境宗教和政权,使吐蕃社会才复有统一的局面。但是,这种统一的完成,从宗教入手,最后达到社会政治统治为目的的全过程,是在外部力量即元王朝的的支持下实现的,全然不同于七世纪初的吐蕃王朝的统一。所以,十三世纪在整个藏族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藏族的一妻多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解放前藏族地区存在的一妻多夫这个历史问题,历来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许多藏族史学者认为,从公元七世纪前后,藏族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为民族(部族阶段的民族共同体)。九世纪,吐蕃奴隶制政权在奴隶和属民们不断起义的打击下瓦解。十至十三世纪间,藏族地区分割为互不统属的各部落,社会经济逐渐向封建社会转  相似文献   

10.
唐蕃聘使考     
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唐王朝和吐蕃王朝对峙长达二、三百年,其间,争战屡有发生,未尝不欲互相吞噬,而力皆未能,不得不互戢野心,通和订盟以相安好。唐王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双方帝王称甥舅,信使通往返。甲子四周余,疆场战事稍少,友好亲善为多,而其周旋聘问之仪,揖让进退之节,较之前代有所发明。本人仅就平时读书所得,将唐与吐蕃聘使姓名、任务作一考实,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一千多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分布和交流,与某一民族控制某一地方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从汉代设置以来一直到唐代,都是在汉族的控制之下。但是在安禄山叛乱以后,于781年被藏族夺去连续控制了七十年左右,九世纪中叶又回到汉族的归义军手中;后来到十一世纪初,又经历了一段被西夏征服的历史。因而,仅就元朝以前的时代来看,在敦煌地方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藏语、西夏语,此外还有非常邻近的回鹘语。该地区各个时代通行的这些语言和分布在天山南路北路或者更西一点的各种语言的交流情况,成为一个很有兴趣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大约从十七世纪中期直到二十世纪,南非居民方渐趋于成型。在这块次大陆的历史上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一系列新的重要因素,对南非居民的变化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欧洲人殖民;姆菲堪之乱(Mfecane);大迁徒(Great Trek);奴隶与契约劳工;十九世纪末期经济变化引起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因素单独、有时共同发挥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藏语新词术语规范工作的初创时期从1987年一直到2003年,时间跨度20年之久。其间有五个重要节点,直接影响了藏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和进程。本论文指出,西藏藏语规范初创时期的工作,以语言立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区藏语新词术语工作会议为抓手,以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则为工作重心,极大地推动了西藏自治区藏语规范化工作的进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诗镜》传入西藏后,七个多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断有名家的注释及许多以《诗镜》为基本依据而写的诗例和作品问世。列为小五明之一的诗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和实践始终不曾中断过。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把古代印度的文学理论著作《诗镜》逐步民族化的过程.到了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一个时期,在藏族地区,诗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歌》(snyanngag melong gi dkavgreldbyangs can dgyespavi gludbyangsKyi mchanvgrel);米庞·格列囊杰  相似文献   

15.
从吐蕃王朝崩溃到元朝统一中国这四百余年间,藏族社会处于由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时期。政治上由九、十世纪间之极度分散,逐渐出现了十一世纪后的僧俗首领各据一方。其中有两个由吐蕃赞普后人建立的政权,一个在西藏阿里,另一个即是在今甘青地区的唃厮罗。哟厮罗政权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其首府设在  相似文献   

16.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02,(1):137-139
《贤者新宴》(第二辑 )王尧主编  1 6开  2 5 5页  3 1 0千字 平装定价 2 1 .5 0元 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第1版  ISBN7- 5 4 3 4 - 41 3 3 - 0 /K· 1 5 7 责任编辑 :姜红、路殿维本论文集分语言、历史、文化、人物评论、艺术、序跋与书评等六部分 ,收录文章 1 5篇。其中 ,黄明信先生的《有关〈五体清文鉴〉的一些历史资料》为其 2 0世纪 5 0年代初出版 (五体清文鉴 )时所写的导言 ,胡坦研究员探讨的藏语中常见、但却不为人们注意的“主语隐现”问题。 (《藏语句子主语的隐现》) ,谢继胜的《黑水城出土西夏藏式风格唐卡…  相似文献   

17.
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和甘肃敦煌,随同多种古代语言文字的文书和文献之发现,也找到了属于中期伊朗语东支的塞语文书和文献。根据出土情况,塞语文书和文献可分为四群,即:今和田地区以及东至安得悦(Endere)诸遗址出土者,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由驻喀什的英国总领事马继业(C.Macartney)、俄国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Petrovsky)等人在当地通过购买等途径多方搜求的收集品,塔里木盆地其他地点的少量出土品。这些文书和文献在年代上绝大多数属于七至十世纪,在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佛教典籍。这些塞语文书和文献的出土及其以后解读的成功揭示了如下已被湮没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的传统游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就其雏形而言,大多是与朝鲜族农民的生产活动以及祭祀占卜活动相关.朝鲜族的很多民间游戏是从朝鲜三国时期(公元三纪世到七纪世中叶)开始传承下来的,到了李朝中期(17-19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初,朝鲜由于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少传统游戏失传和淘汰.解放以后,又有所恢复和发展.朝鲜族的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别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竞争游戏、歌舞游戏和比赛游戏三种.据统计,朝鲜族的民间游戏有三百余种,其中较为盛行的有:射箭、击毬、摔跤、拔河、秋千、花游、握槊、跳板、足球、掷骰戏、迎月戏、观灯戏、踏桥、踏地神、石战、车战、炬战、假面戏、假面舞、农乐舞、圆舞、场院舞、斗鸡、斗牛、拼地名、览胜  相似文献   

19.
辽阔的西藏高原,是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族的先民从遥远的古代起,就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开拓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到公元七世纪初的唐代,藏族社会已完成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首领松赞干布(公元6177—650年),最后统一青藏高原上众多的分散部落,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建立了新兴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吐蕃王朝。  相似文献   

20.
藏语称西夏为mi-n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1】《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西夏地形图”记西夏陵为“木纳西夏祖坟”,“木纳”即“木雅”minyag。【2】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从公元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到1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长达600多年,其间你来我往,水乳交融,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