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因强烈的感情抒发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这浪漫色彩只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改变其创作现实主义基础精神。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浪漫色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作家主观因素的融合,促使巴金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燃烧着一种浪漫激情;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也使巴金的前期小说刻上了浪漫主义的痕迹;巴金前期小说浪漫色彩的外来影响主要是高尔基早期的积极浪漫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精神贯穿了当代土家族小说的始终,其中大胆的想象、激昂的写作情感、异域风景的展示与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其浪漫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浪漫特性在地域文化上与楚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伊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浪漫主义精神仍然滞后。中国西部文学最早扬起了现代浪漫主义的风帆,以自己的“远”与“奇”以及暗藏的各种意象,创作了浪漫自然、浪漫神话、浪漫远村和理想人格四种类型的西部浪漫主义作品。这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西部的潮音。  相似文献   

4.
“五四”浪漫抒情小说普遍带有感伤的成分。感伤主要表现为“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反映了浪漫主义者的青春人格和叛逆精神。“五四”浪漫主义小说家的风格各异,显示了不同的个性和文化背景。郁达夫等先驱者对于浪漫感伤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浪漫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西方浪漫主义与中国浪漫主义,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中国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本文从无名氏创作文本出发,论证了无名氏小说“新浪漫”的流派归属。  相似文献   

6.
“自然”叙事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小说世界由两个基本的维度构成,一是自然,二是情爱。在自然的维度中,她的小说表露出作家的灵魂和自然精神一起脉动,并且由此可以探究迟子建思想中的“万物有灵论”元素。在此基础上,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迟子建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神话,以及这些神话所营造的美学风格和精神内涵。在情爱的维度中,迟子建用女性特有的思维去阐释温情和爱欲,可是当她试图将艺术的笔触伸向城市生活中的这一主题时,却显示出隔膜和僵硬,这是迟子建遇到的艺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麦尔维尔与大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多与大海有关。本文论述了麦尔维尔与大海的关系:麦尔维尔严酷、神奇、浪漫的航海生涯决定了他的创作题材、内容和风格;而他的小说又赋予了大海丰富的精神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鲸》就是一部描写大海,自身又像大海一样深厚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张炜的小说以浪漫主义的叙事表现了自己文本的一种贵族气质。他的小说在表现这种浪漫主义时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无奈,在表达拯救和逍遥这种骑士精神的同时,他的小说实际言说了一种精神高原沦丧的悲哀。其作品浪漫主义气质背后是一种精神的空洞,使之小说话语带有了虚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外国文学对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有直接的启示作用,其中以俄、日、法三国的影响为甚。迟子建的创作秉承俄罗斯文学强健的现实批判意识和生态伦理精神,在对人类生存世相的描摹中展露出哀愁与悲悯之意。迟子建的空间书写与日本文学有共通之处,借助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呈现来建构个人化的乌托邦世界。法国文学通过言说个体欲望以破除禁忌的创作立场丰富了迟子建对于人性的思考,她试图在灵与肉的二元对立中探寻新的平衡。整体而言,迟子建的小说创作立足于传统审美经验,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体现出多元交融、和凝为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东北文坛世纪始末的两位优秀女作家 ,萧红和迟子建共同关注着黑土地 ,但其乡土小说在相似之中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创作母题而言 ,萧红倾向于以现代启蒙者身份对乡土进行冷峻的审视与批判 ,迟子建则倾向于对乡土的缅怀 ;就审美风格而言 ,萧红的创作体现出张力之美 ,而迟子建的创作则表现为和谐之美。总而论之 ,萧红的乡土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 ,而迟子建则有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两人各自代表了东北乡土文学的两种不同创作路向。  相似文献   

12.
从白山黑土走向文坛的迟子建,由于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历,对自然产生了独特的爱恋;在对当下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中的废墟清理的同时,她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生态信仰。虽然迟子建并没有明确的社会批判倾向,但是她小说世界中对生态理念的建构与执守恰恰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当下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刻画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童年母题创作的独特方式;指出在童年母题的人性刻画上,迟子建以传统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人性观为依据,通过挖掘普通大众的人性和审视易被人忽视的人性的两个方面,采用强化“善”和弱化“恶”的手法,展现其创作中独特审美理解和温情的唯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作为虚构叙述(小说)的文本体裁,规定其“基础语义域”必须立足于可能世界,而“生态”作为其兴起的缘由与题中之义,又限定了文本内容必须与“实在世界”相关。文章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生态小说“虚”与“实”的悖论出发,运用广义叙述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解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此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生态伦理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5.
书写底层生活,关注特殊弱势群体,反映人们朴素而平凡的生活状况以及当下的生存境遇,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点。不论是乡村生活题材的小说,还是城市生活题材的小说,其中都浸透着或孤独,或忧郁,或厌烦,或恐惧的情绪反应,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与焦虑。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对池莉作以个案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她是如何走向女性主义创作之路的,然后结合她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分析池莉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说明90年代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小说人物和情节的分析,认为道教因素有意无意地渗透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和阅读过程中,为古典小说营造了世俗化、神秘化的气息,为古典小说赢得广大的读者群,并成为古典小说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