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爱平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3(5):189-192
陈铮先生整理编纂的《黄遵宪全集》,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迄今采择最为广博、收录最为全备、内容最为丰富、编校最为精审的有关黄遵宪著述的汇编,其问世标志着自黄遵宪逝世至今一百年间,学术界对黄遵宪著述的整理编纂已进入一个新的总结集成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继华 《河北学刊》2007,27(2):115-118
《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2卷,对李大钊文章中提及的“美儒甄克士”、“郭冷苔”与“夏蝶曼”这三个人物均注为“不详”,似有主观努力不够的因素;在其他几个注释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过对《刘文成公全集》一书评点内容与钟惺文论主张、思想观点之比较,同时对坊间托名钟惺情况之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名钟惺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其评点者并非钟惺。  相似文献   

4.
上海古籍出版社斥资出版《廖燕全集》,对廖燕生平及其思想的推介和研究,本乃学术界一大幸事,功德不浅.但遗憾的是,该书也存在不少问题:书名称呼不规范,点校中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由笔者主编校点的《袁枚全集》未搜集袁枚集外作品,可谓一大缺陷。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丰富,人们交往的开放,以及科技的进步,袁枚集外作品的搜集取得了巨大成绩。笔者还有幸结识了袁枚八世嫡孙袁建扬先生与孙女袁建中女士,收获颇多,不仅得到了袁枚极其珍贵的抄稿或手稿《纪游册》、《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还收集到若干罕为人知的刊刻本:《双柳轩诗集》一卷、《双柳轩文集》一卷、《随园集外诗》四卷,另有大量袁枚零散集外诗文。仅以诗而言,袁枚集外诗就已发现700余首,是袁枚"全集"诗集4400余首的七分之一强,可谓沉沉夥颐。这些累累硕果,将使"全集"不全的缺陷得到"全面"的弥补,也为编纂接近足本的新编《袁枚全集》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苏联对马克思著作《福格特先生》的解读意义重大,值得述评。苏联解读主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十四卷中与《福格特先生》有关的说明、尾注和脚注。苏联解读的成就主要是: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思想内容;从时代、动机、契机三个层面揭示了内容的背景;对该书从实际作用、内容特征、形式、精神等进行了积极评价。苏联解读的问题包括:内容方面,没有涉及马克思法律思想,轻视对沙皇俄国的批判,没有概括马克思新闻思想;原因方面,对思想斗争背景缺乏介绍,对革命视角揭示得不够,对具体契机的揭示不够深入;意义方面,对实践意义从积极层面开展论述很少,对思想意义的评价严重不够,对风格意义的阐述不够突出。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1910—1920年间《小说月报》的考察,无一例外地给予署名周逴的文言短篇小说《怀旧》以格外的关注。除小说自身的价值外,与作者是鲁迅也不无关联。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引用和分析《怀旧》文本时,多依照《鲁迅全集》,而很少借助《小说月报》,造成《怀旧》阐释史上的一些问题。借助《小说月报》提供的历史语境和文本形态考察《怀旧》,将鲁迅创作的小说文本与恽铁樵撰写的评点及附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阐释《怀旧》的文本特色和文学史价值,对于鲁迅研究而言,或许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经过岳麓书社和许多学者的多年辛勤劳作,这位中国近代早期伟大思想家千余万字的全集终于付梓问世.亡友林增平、杨慎之诸先生的遗愿得以圆满实现,魏源研究将因此更可深化与拓展,我为此感到极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胡培兆《当辨〈原富〉与〈国富论〉》一文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根据原著书名 ,说“严复翻译《国富论》”并不错 ,《原富》就是“论富”或“论国民财富” ,胡之“辨正”实不确 ;《原富》翻译于 1897至 190 1年 ,出版于 190 1-190 2年 ,胡之 190 2年说亦不确 ;《国富论》的三种译本应是严译本 ,郭、王译本和杨敬年译本 ,三译本各有所长 ,特别是严译本的首斧之功和巨大作用不能抹杀 ,胡文抑严扬郭、王而不知有杨译 ,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10.
学界通常将张之洞作为中体西用论的典型代表。但细究《劝学篇》全书之意,中体西用似乎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括之语。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比以往所说的中体西用论内容要丰富得多。这一文化观以纲常论作为政治的最高准则,将民权思想断然排除在可以接受的西学之外;又以会通论作为文化的基本取向,极力主张中西之间全面融会贯通。其纲常论作为一位封疆大吏的政治宣言,无疑阻遏着维新思潮的发展和西学传播的深化,而其会通论作为一位著名学者的文化思考,其中仍然包含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全集》点校之失误除因形近、音近而讹及衍、脱、倒等外,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和校勘目标、措施等方面,尤其是只列异文,不根究是非,遂导致偏离元著原貌之失。今将前40卷之失误作穷尽性网罗订正,这对《元好问全集》及《全元文》《全辽金文》之元好问文将来修订时力求为学界提供最接近元著原貌的文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新宇 《东岳论丛》2011,32(11):5-11
《鲁迅全集》2005年版的注释在1981年版基础上作了不小的修改,尤其在"去意识形态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可是,《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后面的题注却只字未改。考察其中原因发现,这条注释虽然并不尽如人意,却是来之不易。它涉及冯雪峰、周扬等人的沉浮和悲欢,裹挟着历史的政治烟云,体现着当代文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3.
董芬芬 《文史哲》2020,(1):133-144+167-168
《春秋》《左传》有十二公,《史记》《汉书》有十二本纪,中国早期史书形成以十二为体的传统,人们多认为与孔子和《春秋》有关,但各家围绕孔子和《春秋》所作的种种解释或多或少有不通之处,根源是十二之体非《春秋》所创。十二之体最早生成于"《左传》原本"的十二公,源自史官所熟悉的历法数字十二及月令文献的十二月体。左丘明以十二表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历史哲学,借这一"天之大数"赋予史书以神圣性和权威性。《左传》十二公也说明其作者就是与孔子基本同时的那个左丘明。"《左传》原本"是孔子教授《春秋》的参考资料。因为《左传》只记载十二公的历史,故孔子重点讲授这十二公《春秋》,所以,只有这十二公《春秋》流传、保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14.
《马寅初全集》共15卷,收辑马寅初专著13部(含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文章或讲演641篇以及部分书信、日记,计571万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马寅初全集》第8卷豁然开着的“三个大天窗”和第15卷附录“《马寅初全集》尚缺资料目录”,足见编委会诸公的坦诚.但也因此遭到许多批评和责难,并有学者在批评之外加以补正.有礼阳撰《马寅初集外佚文及其他》,栽于《博览群书》2001年11期;郝田虎撰《简评<马寅初全集>编辑之缺失》,2002年11月发于网上;孙大权撰《<马寅初全集>补正》,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笔者感动之余,就所了解的谈谈《马寅初全集》文献佚阙状况及其原因,就正于学界,并假此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逝世30周年.  相似文献   

15.
清代道光年间汉嘉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除收录张三丰的几部真作外,在祖师显化荒诞说法掩饰下附加了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四川道士们的许多伪作。这些伪作反映了清代四川道教与传统道教祖师系统、神仙系统、经典经文、宇宙观、养生术、文化观、社会定位和传道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上博竹书《诗论》与《诗经》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竹书《诗论》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孔门论诗之作。它的发现 ,对解决《诗经》文本的形成和传流及儒家诗教的传承和流派问题 ,特别是对解决《毛诗序》和《毛诗传》的渊源问题 ,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者已就此作出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和推断 ,其中 ,李学勤、廖名春、江林昌三位先生各自的研究观点很有代表性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能据《春秋》中的"仍旧"之文来否定孔子在《春秋》叙事笔法上的贡献,与《竹书纪年》比照,就会发现孔子"以义而制异文"的叙事特点。周朝礼乐教化所促成的取法于《诗》而"微言"的风气,至春秋末未减,故孔子修订《春秋》有取于《诗》。史与诗、戏曲"为体则异",但中国古代叙事诗和戏曲也有使用《春秋》叙事笔法者。虽然中国古代叙事源起于史官,但《春秋》叙事实出于对安身立命之儒家伦理的维护,儒家伦理在中国古代没有淡出,《春秋》叙事自然也不会从诸叙事文体中淡出。  相似文献   

18.
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的《王国维全集》20卷,2010年9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袂出版新版《王国维全集》在文献上大幅超出此前各种版本的王国维全集,并注重文字校订、版本考辩,融入了编辑者大量的学术创造. “全集”为全面推进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军机处为清代独创之政治机构,其初始不过是出于保密目的而设的一个临时性办事,后逐渐演变为参与决策的中枢机构。处理奏折成为军机处日常承办之事,便是军机处发生如此转变的关键,这也是军机处权力之所在。军机处在奏折的运作过程中发挥了三种作用:咨询、转递、批答审核。厘清此点,对于认识军机处的权力及其在清廷中枢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声国 《学术界》2002,(4):146-15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各家通论性训诂学著作 ,学科体系往往比较粗疏 ,行文重点也略有差异。最近 ,有人对冯浩菲先生《中国训诂学》一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质疑。实际上 ,冯书的学科体系有其合理的因素并有鲜明的特色 ,不必妄加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