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过对《刘文成公全集》一书评点内容与钟惺文论主张、思想观点之比较,同时对坊间托名钟惺情况之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名钟惺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其评点者并非钟惺。  相似文献   

2.
鲍国华 《东岳论丛》2024,(3):42-47+191
作为鲁迅的第一部创作小说集,《呐喊》收录于迄今出版的不同版本《鲁迅全集》之中,但各版本《鲁迅全集》对《呐喊》的文本进行了相异的处理,体现在校勘、标点和注释之上。在《鲁迅全集》的编校过程中,《呐喊》的文本和注释形态既受到不同编辑理念的影响,又遭遇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该书的编校注释彰显出中国现当代出版史的若干问题。各版本《鲁迅全集》对《呐喊》的不同处理,折射出鲁迅作品出版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3.
刘大伟 《浙江社会科学》2012,(3):123-129,159
2005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简称川版新版《全集》)是目前陶行知研究的最主要、最权威引文来源.但由于当时编撰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存在着一些粗疏、讹误、错乱之处.因此,文章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搜集、研判,将书中错误之处予以考订,以便于今后陶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李继华 《河北学刊》2007,27(2):115-118
《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2卷,对李大钊文章中提及的“美儒甄克士”、“郭冷苔”与“夏蝶曼”这三个人物均注为“不详”,似有主观努力不够的因素;在其他几个注释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全集》共15卷,收辑马寅初专著13部(含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文章或讲演641篇以及部分书信、日记,计571万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马寅初全集》第8卷豁然开着的“三个大天窗”和第15卷附录“《马寅初全集》尚缺资料目录”,足见编委会诸公的坦诚.但也因此遭到许多批评和责难,并有学者在批评之外加以补正.有礼阳撰《马寅初集外佚文及其他》,栽于《博览群书》2001年11期;郝田虎撰《简评<马寅初全集>编辑之缺失》,2002年11月发于网上;孙大权撰《<马寅初全集>补正》,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笔者感动之余,就所了解的谈谈《马寅初全集》文献佚阙状况及其原因,就正于学界,并假此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逝世30周年.  相似文献   

6.
陈铮先生整理编纂的《黄遵宪全集》,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迄今采择最为广博、收录最为全备、内容最为丰富、编校最为精审的有关黄遵宪著述的汇编,其问世标志着自黄遵宪逝世至今一百年间,学术界对黄遵宪著述的整理编纂已进入一个新的总结集成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寅初全集》 ,为学界研究马寅初提供了最集中的基础性文献资料 ,但仍嫌存在美中不足。笔者在此基础上 ,补遗马寅初论文 33篇 ,序言 39篇 ,讲演、谈话 43处 ,书信 2 9封 ,以及专著增订本、题词、订误、海报等共计1 5 6条。其中不乏稀见的重要史料。另外 ,笔者还对《马寅初全集》中某些史实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8.
魏源一生,著述宏富,除此次整理《魏源全集》中所搜集到的存世刊本(或抄本)17种外,据传记资料记载并不完全的统计,其失传的佚书尚有如下两类:一是仅存书名者,计有《高子学谱》、《春秋繁露注》、《墨子注》、《说苑注》、《六韬注》、《吴子注》、《易象微》、《大戴礼记微》、《论学文选》等9种;二是存书名和序或叙而正文失传者,计有《董子春秋发微》、《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明代兵食二政录》、《孙子集注》、《淮南盐法轻本敌私议》等6种。魏源存世著作的版本情况亦较复杂,其突出表现为:如“《圣武记》、《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吏,以创办洋务企业和推广近代教育著称,但其身后清廷却谥之以“文襄”二字。《清会典》卷二载有关谥法的规定:“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道光皇帝亦曾有“文武大臣武功未成者不得拟用襄字”之谕。张之洞出身于科举正途,由学政、言官而出任封疆,“未尝躬亲战阵,以武功特著也。(徐一士:《一士类稿·一士谈荟》,第346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5月版。)因而有人认为“文襄”之谥于张之洞实不相宜。其实,张之洞曾声称练兵之事为其“身心性命之学”,(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第65页。)并尝以“兵家尽补能康世,经义咸明乃著书”为座右  相似文献   

10.
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的《王国维全集》20卷,2010年9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袂出版新版《王国维全集》在文献上大幅超出此前各种版本的王国维全集,并注重文字校订、版本考辩,融入了编辑者大量的学术创造. “全集”为全面推进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由笔者主编校点的《袁枚全集》未搜集袁枚集外作品,可谓一大缺陷。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丰富,人们交往的开放,以及科技的进步,袁枚集外作品的搜集取得了巨大成绩。笔者还有幸结识了袁枚八世嫡孙袁建扬先生与孙女袁建中女士,收获颇多,不仅得到了袁枚极其珍贵的抄稿或手稿《纪游册》、《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还收集到若干罕为人知的刊刻本:《双柳轩诗集》一卷、《双柳轩文集》一卷、《随园集外诗》四卷,另有大量袁枚零散集外诗文。仅以诗而言,袁枚集外诗就已发现700余首,是袁枚"全集"诗集4400余首的七分之一强,可谓沉沉夥颐。这些累累硕果,将使"全集"不全的缺陷得到"全面"的弥补,也为编纂接近足本的新编《袁枚全集》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方平 ,宋应天府宋城县人 ,科举出身 ,历事仁、英、神宗三朝 ,先后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著有《乐全集》等。在入仕之初 ,他力主改革弊政 ,但到后来他却站在维护旧制的立场上要求停罢新法 ,变成了保守派。在学术思想上 ,他不局限于儒家的传统观念 ,而是兼采众家之长。他的《乐全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载《屈大均全集》整理出版过程及出版全集的意义。从整理到出版长达13年之久,但终使一部湮没200多年的文化巨著得以问世。作者参与整理出版全过程,并对《翁山诗外》校点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编纂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语境,尤其在注释体例方面,以何种体例注释成为全集编纂的首要问题。1977年12月,鲁迅著作编辑室在林默涵的主持下向负责《鲁迅全集》编纂工作的胡乔木递交了一份请示报告,详细陈述了注释体例的原则要求,由此打开了全集编纂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请示报告所呈现的内容,不仅细节性地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历史语境的转变,也折射了以《鲁迅全集》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全集编纂的基本范式,具有重要价值与特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料和文献历来为严谨的学者所重视,尤其是作为文学研究直接对象的作家作品,更是研究者必须全面、准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鲁迅曾说,研究作家要把握其“全人”,所以,编辑出版收录作家作品的《全集》,历来为学术界和出版界所普遍瞩目。关于包括现代作家《全集》编辑在内的现代文学的文献学问题,曾在2003年和2004年进行过两次研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现代作家全集编辑中的各种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决,新的问题也还会层出不穷。所以,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上,作家全集的编辑问题依然作为研讨会的四大主题之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说明,现代作家全集的编选和校勘依然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搜集、整理和编辑史料本身就是一项学术研究活动,至少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或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绝不可等闲视之。而编辑作家全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为当前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原初资料,还在于它所保存的完备的史料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收藏,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样说来,收集完整、考订精当、体例科学的作家全集,其编辑者所做的当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实在有必要花气力去做好。在当前学术界刮起的某些浮躁之风面前,组织和刊发这样一组专题文章,对于净化学术风气、弘扬早年现代文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沉潜、扎实、严谨的治学传统,进而促进现代作家全集的编辑以及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健康发展,或许会有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16.
张桂兴 《东岳论丛》2002,23(3):119-12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 ,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 ,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 ,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 ,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 ,再加上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 ,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 ,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希望通过修订再版 ,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岱年全集》(下简称《全集》),记录了张先生65年学术足迹.初读《全集》,对张先生提出的“综合创造论”(简称“综创论”)印象颇深.张先生早在3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就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综创论”,这使他成为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综创学派”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全集》点校之失误除因形近、音近而讹及衍、脱、倒等外,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和校勘目标、措施等方面,尤其是只列异文,不根究是非,遂导致偏离元著原貌之失。今将前40卷之失误作穷尽性网罗订正,这对《元好问全集》及《全元文》《全辽金文》之元好问文将来修订时力求为学界提供最接近元著原貌的文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改平 《学术界》2007,12(3):114-117
《胡适全集》第12卷收录的《宿命论者的屠格涅夫》一文的作者应为胡遹。首先,根据全集注释的出处,此文的原发刊物为《中央大学半月刊》1930年第1卷第7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册期刊上,在目录页与正文署名的地方都印着“胡遹”,刊物的前后均无任何按语说明其出自胡适。学术界也没有发现胡适曾用过胡遹这一笔名;其次,文章表现出的观念与胡适素来的文学观念与翻译理念都不吻合,也不符合1930年前后胡适的政治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政治业绩,论著颇丰。但是他的政治风格,却鲜有论及。 张之洞以“儒臣”著称于史。有人曾问张的幕僚辜鸿铭:“张文襄比曾文正何如?”辜答曰:“张文襄儒臣也,曾文正大臣也,非儒臣也。三公论道,此儒臣事也;计天下之安危,论行政之得失,此大臣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