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面对小额纠纷的骤然增加,纷纷致力于诉讼程序的改革:简化诉讼程序.建立小额诉讼程序.目前,各国的小额诉讼程序已日渐完善.本文拟对各国小额诉讼程序进行系统阐述与比较研究,分析各国小额诉讼程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我国建构小额诉讼程序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以期对于我国建构小额诉讼程序、解决小额民事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本文对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观点做了五种粗线条的分类,并对以上五种观点做些介绍与评判,从而发现,民事诉讼说和行政诉讼说受大民法和大行政法的影响深刻,不是真正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经济法诉讼说、公益诉讼说和独立经济诉讼说是比较合理的,但以往的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纠偏,本文将其中的合理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升华,认为我国有必要构建与经济法实体精神、原则、宗旨和体系保持高度吻合的公益经济诉讼理论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往关于经济法诉讼模式的学说,忽视了对经济法诉讼价值目标的关注,难免会造成错误或缺憾的存在。经济法诉讼,以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为价值目标,但该目标超出了现行诉讼体系保护能力的范围,导致在当前实践中经济法效力的缺失。因此,只有建立起独立而又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协调的经济法诉讼,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程序内在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主义、内在价值主义是两种不同认识维度的法律程序价值观;经济法程序具有独特的内在价值,能为经济法的独立性论证提供新视角,实现经济法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融合,规范国家干预权及有效保障经济权利;实践考察中,需检讨我国经济法程序制度存在之缺陷,并对此作出完善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期的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环境问题随之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得到重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我国有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制度设计并不完善,因此文章归纳总结了诉前程序在调查权的行使、检察建议、履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只有梳理好诉前程序的流程,从检察机关的调查权、监督权入手,以制定检察建议的标准为基础,明确行政机关的回复、履行期限,优化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才能使诉前程序得以完善,但这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不能一蹴即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要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前提,在实践中对诉前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恶意诉讼是诉讼功能异化的产物。在当前立法和司法界倡导“调解优先,积极构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背景下,恶意诉讼当事人利用法院调解、裁判作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工具,严重侵害了法的秩序性,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背道而驰。作为一种预防和过滤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对恶意诉讼进行程序法的规制,应注意与诉权保护的协调,并在司法能动与克制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发挥司法惩戒手段的调节作用,并从规范撤诉、完善失权以及增设案外人的利益保护机制等措施入手,使程序法的规制与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小额诉讼程序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当代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 ,目的既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减轻法院负担 ,也在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 ,通过简易化的努力使国民普遍能够得到具体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务。然而 ,这种程序受各国现行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运行情况及其效果迥然各异。当前 ,中国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 ,也开始考虑把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设想或改革目标。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 ,研究了小额诉讼程序的价值、制度设计和运作中的原理 ,以及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引进小额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探讨了中国民事简易程序改革中应该注意解决和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霞 《中州学刊》2001,(4):120-122
本文在分析代位诉讼提起条件的基础上,对被代位人的诉讼地位、代位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担与财产保全及其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事再审制度以“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为指导思想,仅追求实体正义,强调纠错功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过于片面,忽略了再审制度应承载的其他价值。刑事再审程序诉讼理念除应包含实体正义外,还应把程序正义、一事不再理原则和既判力理念统合起来,从而达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复杂型诉讼包括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和群体诉讼,我国有必要建立复杂型诉讼的缺席处理程序。共同诉讼的缺席处理可以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缺席,法院有权对其作出缺席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缺席处理可分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型第三人。在群体诉讼中,诉讼代表人的缺席具有不同于其他复杂型诉讼的自身特质,其处理程序可分为首次期日缺席和续行期日缺席。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调整政府经济职能与市场自由,实现二者和谐相处的法治基础。经济法乃是使政府与市场关系和谐之法。经济法产生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之需要,规范和维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是经济法的精髓。经济法通过规制市场——限制经济自由滥用和规制政府——控制行政权力扩张来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在二三十年内建立与公有制具有天然联系的完善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切实际的。有些人学习市场经济的先进经验,往往一学就变,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中华传统文明和革命文明,仅凭动物本能追逐私利。在经济基础日益多元化的条件下,要区分伦理观与经济观,消除双重人格,以提高识别力和免疫力。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决定一国事务的仍是国家主权,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成本是从无条件的国家主权变为有条件的国家主权,要使两者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体系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确立以及受科学综合思潮的影响,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编写的以分析为主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正日渐显露其不足,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彻底的改革。本文在检讨原中国地理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法,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承认和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对重大经济合同进行管理,对合同自由进行某些限制的规定,又是经济法的适度干预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体现.新合同法整体所体现的维护合同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经济法的目的和任务完全一致,也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新合同法反映了当前民法和经济法共同综合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关系的实际,是一部先进的现代合同法.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价值的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的产生 ,昭示着在经济法调整的领域中 ,传统法律价值发生变化 ,新的价值形成并具有特殊性。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法价值定位于“效益———公正”的价值目标是必然的选择。社会总体公正与社会整体效益相得益彰 ,确保政府干预经济建立在法律的秩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以来,我国对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形成了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7月1日起修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它的原则指导下,到2005年1月我国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有16个企业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不分行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经济领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成功地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转变 ,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了市场经济上来 ,这也是邓小平经济领导思想创新的核心成果。这个创新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是强调经济建设对强国富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些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历史呼唤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如何在中国经济文化这样落后的国家治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学界占主流地位的大国际经济法观认为,国际经济法是适应国际经济交往发展的现实需要产生的,其存在的独立性可以从破除传统的公法与私法二元对立的跨学科角度加以解释。除此之外,德国学者卢曼等人的社会系统理论其实为国际经济法的独立性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学解释。经过三十多年,国内学界对于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已呈现多元视角的繁荣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经济法,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进步。在当前中国积极有为的外交新常态下,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包容性发展,通过国际经济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寻求共赢,并且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国全体人民,已成为国际经济法研究新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从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政策取向包括科学发展、重在和谐和关注民生这样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用体系的公共性表现为信用信息来自能够反映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其可依法分类于公共和市场信用信息。信用经济实质上就是借贷经济,信用政策就是信用杠杆工具。实施信用杠杆政策,就存在商业风险。制定合理信用政策,构建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能理性控制和化解其对应的商业信用风险,这正是社会信用的政策性和规制性。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出台规制惩戒失信者、鼓励守信者的规范性文件,营造良好信用市场氛围,是全面推进和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规范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可以与政府治理、法治政府和规范政府公权力同步进行,如政务公开,政府透明,公平行政,提升公信力,这正是规制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