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学院派文化特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有学术气象、文化意味、学院气息是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中国现代报纸副刊的出版过程中,学院派知识分子的执掌、大学学生的积极参与成就了它们的学院派文化特色。对学术活动的关注和对学术思想的启蒙则体现了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对学术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相对独立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属性。就其形式而言,它有着稳定的版面和固定的出版日期,有自身独特的文体选择,有着自身稳定的撰稿人队伍和读者群体;就其编辑形态而言,主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来决定文艺副刊的特色,诸如制定编辑工作方针和宗旨、编排栏目、组织稿源和发排稿件。在一般的情况下,它不会受到报纸倾向的制约。民国时期报纸的文艺副刊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3.
消闲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属性。最初见诸于报端的副刊性质的文字,完全是提供给作者或读者消闲、解闷的。中国第一张文艺副刊《消闲报》,立足于当时文化市场的需求,明确提出了“遣愁、解闷、醒睡、除烦”的办刊宗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消闲性的文艺副刊遭到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报纸文艺副刊既注重消闲性,又不失去文化品位,是一种很高的理想追求,也是始终困扰着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纸副刊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既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兴盛,也遭遇了上世纪90年代的全面转型。在媒介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和中国报纸市场化运作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报纸副刊显现出七大发展趋势:多元化、专版化、新闻化、本土化、平民化、互动化、时尚化。只有把握住报纸副刊的发展走向,因势利导,才能使报纸副刊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内容上的升华与经营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台湾解禁后,报纸文艺副刊为因应台湾社会变迁,在编辑形态上对大众文化有远比既往更多的注意。轻薄短小成为20世纪90年代文艺副刊的主流,偏重轻松逗趣的生活主题以迎合读者。这种读者导向的文艺副刊,台湾学者称之为大众副刊。解禁初期台湾社会环境因素与文艺副刊之间的关联互动表现为:政治松绑降低文艺副刊传播影响力;文艺副刊运作市场化,经济衰退使文艺副刊直面适者生存的市场机制;文艺副刊成为消费社会下的大众文化商品;传播技术手段的升级改变文艺副刊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转型、受众心理的变化、媒介环境的变迁以及媒体间白热化竞争,报纸副刊在不断探索中,已逐步由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文艺副刊,发展为内涵和外延都更丰富的"大副刊"。"五四"时期新闻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副刊的革新。这一时期我国报纸副刊突破其文化休闲性质而成为宣传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阵地。少数民族报纸副刊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优良传统和办刊精神,发挥了大众文化论坛和进步文化运动组织者的功能。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报纸副刊更加突出其政策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性,在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共创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报纸版面如何充分运用版面语言,表达思想,显现编辑意图,体现报纸宗旨和风格,栏目设置愈显其重要。本文重点探讨栏目设置的多样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献史料是“重返历史现场”的有力工具。从新闻史学科来看,报纸副刊无疑是社会历史与地域研究的一片沃土,但以往学界对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的研究相对薄弱,未能体现广东报纸副刊研究的价值与优势。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抗战前、抗战时与抗战胜利后都呈现出与局势环境相符的刊发特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广东学者对副刊话语权的掌控,广东报纸副刊逐步成为广东传播新知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艺副刊是突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文艺创作的园地。本文对高校校报文艺副刊的功能、内容、形式、特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艺副刊是突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文艺创作的园地。本文对高校校报文艺副刊的功能、内容、形式、特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发表的。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点,网络文学也具有了开放性。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网络文学消费的开放性以及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等。深入讨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有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对网络文学进行学理性的检视与评估,是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来临,文学整体创作机制发生了转型。网络文学的出现,再次向人们提出一个陈旧的新话题:媒介变革与文学形态变化之关系。网络文学借助新兴数字技术,遵循着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逻辑,在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同时造成了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挑战与颠覆。网络文学的狂欢化民间化也带来难以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副刊是报纸和文学联盟的产物。报业竞争与政治宣传的需要推动了副刊的发展。副刊的发达 ,不仅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报纸的一个特色 ,对文学的变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网络成为现时代的主要媒介时,它所呈现的"双向的去中心的交流"和理性自律个体的瓦解及其带来的霸权意识形态的瓦解,将对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会在文学的各个层面,包括审美取向、创作方式、阅读方式、文本构成、流传方式等,带来深远的变革.同时,它也会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一些现实的危机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下妇联组织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发展使妇联组织的服务对象发生了新变化,考验妇联组织的履职能力,挑战了妇联组织的生产方式。因此妇联组织需要构建适应网络发展的组织机制,借助网络投资知识资本,提高妇联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是高校德育的新阵地,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对传统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只有积极地实施主体性教育,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对互联网实施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利用互联网并发挥其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类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巨大,它既为民主化进程提供了空前的动力与机遇,使 人们畅想民主的新篇章,同时又使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直接民主的实现带来了曙 光,使得民主为大多数人所享有成为可能,但也给民主的发展带来多种阻碍,影响着民主理想的实现。作为技术 手段的网络是中性的,其对民主作用的实现需要掌握这个技术的公众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这是推动网络民主发 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