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种把幸福与道德结合起来思考的、强调奉献的德性幸福观,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应该以它为导向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在章节结构上应该包括“幸福与大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实践中创造幸福”等教学内容,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创造幸福高于享受幸福”、“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兼有幸福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它应该坚持主体性、引导性、实践性的原则,可以采用“理论解释法”、“情感体验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外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还需要发展的社会经济、公平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错误幸福观,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感受和获得。当前的错误幸福观主要有:金钱至上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和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这些幸福观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极端腐朽的和极度自私的。这种错误幸福观的滋长和蔓延,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危害巨大,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  相似文献   

4.
“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挑战。为此,应当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与祛魅,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幸福观和劳动幸福观,以奋斗精神绘就新时代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理想。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来看,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分析后,提出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显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显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应该给人以力量,社会的前进,人民的奋斗需要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艺术的这一重大职责我们不禁想到了“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之中”的崇高(东尔尼雪夫斯基)。崇高是一种引导人意识到自身力量,使人精神振奋的美。它作为美学范畴,历来被美学家们探讨和评价。朗吉弩斯说“崇高是伟人心灵的回声”;康德把它看作是人们自我尊严和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参与,而人只有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才会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则贵在培育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2.
黄桂霞 《南都学坛》2010,30(4):101-106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群体亦有不同的需求,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又有着相近的需求。从社会保障的属性来看,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机,人的需求层次决定着社会保障的结构与水平,从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非制度化的慈善救济,到基于满足人们生理、安全生存权的保障制度,再到基于满足人们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权需求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包括了三个层次。人的需求发展也推动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社会保障制度则要不断丰富人的不变需求,持续发展人的阶段变化需求,日益完善人的持续变化需求,最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利解析     
福利是人的幸福利益 ,福利涵义中的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或愉悦。从基本涵义上讲 ,“福利”与“幸福”是同义语 ,与“利益”亦是同义语。我们对幸福和利益基本涵义的阐释 ,也就是对福利基本涵义的阐释 ;在基本内涵和本质上 ,福利与利益及幸福具有同一性。福利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 ,认识和把握福利的本质 ,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指导和影响社会的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福利的主要功能包括 :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结成、增强和调节社会关系 ;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文化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人生幸福的感觉;社会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了共同精神家园就有了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态势。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寓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单体寻找到精神家园的需要。本文自人的文化需要出发,运用文化学方法,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人生动力与精神家园、社会发展与共同精神家园、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培植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实社会中,人们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许多人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提高,各种文明失态行为也屡屡发生;弗洛伊德的本能压抑理论是从生物学上对人性的一个系统剖析,能够给我们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启示:我们既要遵循本能的需求,满足某些本能的需要;又要对某些本能加以必要的克制,以保证人类健康地发展;还要对某些本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本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信任是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一种依赖,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一种预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奠定现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础、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规范。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提高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女校长管理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女性领导者在职场中凸现性别特色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大学女校长在恪守高等教育管理的传统规则的同时,也日渐以女性的特质影响着领导和管理过程。其中最大的进步,是对于传统社会管理伦理和价值中占有主导位置的权力和层级秩序崇拜的突破。大学女性领导者更明确地追求的是对人的内在精神的解放,往往会以情感和沟通作为基本领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