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的科学个性观萌发于他青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的初步研究,转变并形成于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认识和批判,成熟于他以毕生精力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试论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 ,要重视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素质教育 ,同时要积极推进全民素质教育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邓小平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实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形成了他富有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理论架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重视人,尊重人的个性,努力提高人的主体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通过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充分继承和创造性运用,它为今天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与自由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科学地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他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构建自主联合劳动的新劳动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明人的个性的基本内涵,即个体表现为自主性、自律性、能动创造性和自觉性相统一的自由状态。并根据这一理论,全面论述了市场经济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双重效应,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张闻天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能不能、要不要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张闻天是党内最早提出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思想的领导人,他们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从理论上全面阐述过利用私人资本主义问题,奠定了我们党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毛泽东、张闻天的认识相当一致,但也有过原则性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全面发展的实质内涵是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导致工人片面发展的根源 ,其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工人片面发展为代价的。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把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统一起来 ,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个性的实质问题,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要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人的个性的实质,研究一个具体的人的个性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以掌握培养人的个性的规律.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个性的实质及其心理结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个长时期内,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要通过“三育”(德、智、体)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人们又提出“五育”(德、智、体、美、劳)是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我们认为,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造就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实施个性品质教育。所谓个性品质教育,就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目的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需要、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当前,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时间、共产主义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了时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时间这一概念进行简要的划分,通过时间的划分,得出发展时间这一新概念,进而认为只有在发展时间里,人才能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中对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统一,两者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要完善两者各种机制,促成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刻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思想的共同性、差异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08,28(3):110-1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对人的相互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阶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要使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