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表面看,国美合并永乐是为了对抗苏宁,但实际上,国际资本的挑战是其更想解决的难题。不只为了“美苏”争霸炎夏盛暑,热传已久的家电合并终于尘埃落定。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合并居第三的永乐之后,国美不仅仍将保持目前在家电连锁企业的领导地位,同时其合并后零售店铺数目将达到697家,领先已拥有224家店面的苏宁电器多达二倍,而销售规模将超过苏宁与百思买之和。  相似文献   

2.
吴蔚诗 《经营管理者》2010,(9):88-90,92
4年前,国美收购永乐,作为永乐的创立者,陈晓入驻国美成了职业经理人:而4年后,陈晓领衔的国美与黄光裕上演国美电器争夺战。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经理人》2006,(9):32-33
在香港上市融到10.26亿港元巨资的永乐家电(以下简称“永乐”),没到1年即自己委身国美电器(以下简称“国美”),其层次原因何在?并购整合,黄光裕陈晓有什么利害选择?4方各打算盘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采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以约52.68亿港元并购永乐,陈晓出任新公司CEO。永乐被收购,直接原因源于一个“对赌协议”: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永乐管理层与财务顾问摩根斯坦利签订“对赌协议”:如果永乐2007年(可延至2008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  相似文献   

4.
赵渊 《经理人》2005,(12):82-84
在这宗中国最受人瞩目的家电收购案背后,究竟有着黄光裕与 前国美集团总经理何炬之间怎样的江湖恩怨和个人角力? 闪电收购 2005年8月1日,国美电器闪电宣布 全资收购本土另一家电销售连锁店品牌 “易好家”的全部股份。据内部人士介绍, 国美收购易好家的价码是1.8亿元。这个数 字相比今年7月永乐收购灿坤开出的1.438 亿元高了一截,成为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店  相似文献   

5.
陆新之 《经理人》2006,(9):26-26
国美 永乐=新国美”,“国美苏宁爆口水战”……这个夏天,媒体和企业界在不断谈论这些令人兴奋的话题。实际上,这个并购,显示的是内地产业整合进入一个更加类似“丛林法则”的营商环境。企业如何在过度竞争的大背景下寻找机会,值得深思。这次国美先吞永乐,而不是首选苏宁,倒是不得不为,因为国美、苏宁两者在模式上极为类似,一方面是最有合并基础;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双方对峙互不妥协。国美、苏宁的共同点在郎咸平教授的新著《模式》之中被总结为:都以占用供货商资金及上市融资为基本,再加上房地产与电器零售相结合,使得利润达到最大化。家电…  相似文献   

6.
7月25日,应该是国美掌门人黄光裕最为高兴的一天。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的“股票 现金”形式并购永乐电器。由于此前永乐正在并购大中电器,因而国美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从此以后,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后三国时代,谁将续写神话?两巨头的这次“闪电婚姻”来的其实并不突然,事情可以追溯到今年的5月间,是时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百思买(BESTBUY)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1%的控股权,从而正式表明这家在中国蛰伏3年之久的连锁巨头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实质性动作。而此举自然也引起了国内巨头们的不安。5月下旬,黄…  相似文献   

7.
贺菲 《经理人》2007,(1):20-20
随着黄光裕夫妇入局永乐董事会,国美治下的永乐正式“改朝换代”。永乐体系中,重要席位几乎一边,倒地由国美“大将”迅速接手。尽管公告强调,除陈晓之外所有原永乐的执行董事的辞任均是私人原因,然而关键员工的流失却是显而易见的。惠普并购康柏,名噪一时的就是宣布“员工既往合同一概终止,重新参与竞聘”。虽然推出了许多挽留政策,但康柏高层还是大批离去,不能不说是对并购价值的一种减损。  相似文献   

8.
行大欺客,客大欺行。中国商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国美对永乐这桩中国家电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完成后,得到了更为现代、更为经典的印证,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渠道品牌与制造品牌的PK。国美并购永乐,绝不是企业规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革命,是资本意志在商业渠道的品牌化体现,所震撼的绝不只是零售业。  相似文献   

9.
陈振烨 《经理人》2007,(7):98-99
在度过与永乐的整合期之后,国美称霸的底气愈发充足。“未来5年内,国美的年销售额计划达到2500亿元;10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其如何通过供应链获利,打破以收取“进场费”为主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成都国美公司和力公司发生争端,原因是国美在没提前通知厂家的情况下,突然对所的格力空调大幅度降价。对此格力司表示,国美严重损害了格力在当的既定价格体系,也导致其他众多销商的强烈不满。国美不甘现状,要求绕过格力“省一级销售子公司”,直接由格力公供货;格力不让步,“国美与其他一市场家电零售商一样,我们对其一同仁。如果按国美要求做,不但扰乱格力的市场价格体系,而且严重损了其他家电零售商的利益。”由此,美总部随后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知”,通知表示,格力代理商模式、价等不能满足国美的…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06,(3)
案例1:国美VS格力 2004年2月24日,成都国美擅自降价,格力空调停止供货。3月9日,国美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清理完毕。格力总部则反击称:如果国美不按照格力的游戏规则处事,格力将把国美清除出自己的销售体系,斗争升级。3月11日,国美在全国卖场清理格力空调。国美、格力交恶由此而生。之所以敢与国美这样的大型零售终端叫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格力电器遍及全国的几千家专卖店和专营店。  相似文献   

12.
价格策略无疑奠定了国美今天领跑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地位,国美在零售业,特别是专业连锁店有“价格杀手”之称,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家电微利时代的到来,国美的价格利剑却不能为企业的持久发展开辟“阳光大道”。首先,“榨干供应者”的思维缺乏系统性。国美专业家电连锁以其规模大、资本雄厚、跨地区连锁经营,掌握着庞大的销售网络,专业化、高效率的销售队伍引领零售业,并在整个供应链中掌握了与厂家的议价权,把“价格杀手”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的招标竞价机制在与厂家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但从系统角度分析,它正在破坏整个商…  相似文献   

13.
陈振烨 《经理人》2007,(12):110-111
张建国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幅照片,那是今年中华英才网销售大会上,他与近千名销售人员的合影。张建国对此感触颇深,2004年他出任中华英才网CEO时,整个公司还不到200人,但如今他所驾驭的,是一家超过1300人,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增长100%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法派服饰出200万美元聘克林顿任形象大使 浙江温州法派服饰企业有限公司出资200万美元,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形象大使一事,日前有了回音,克林顿夫人希拉里致函该公司,表示感谢,并期待与法派负责人面议。 此事始于去年五月份,白宫方面收到法派有关资料后,认为此事应在总统卸任后再考虑;前不久,法派再次致函克林顿,得到希拉里的回函。 国美年后大规模扩张春节刚过,TCL北京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与国美电器签订一笔数额为1.5亿元的年度空调购销合同,创下了国美电器向单一供应商大规模采购的最高纪录。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今年国…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到2005年,奥克斯成为中国空调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据来自奥克斯的数据显示,2000年奥克斯空调销售仅30万套,到2004年已达385万套;2005年5月空调的旺季还没有到的时候,奥克斯宣布已经完成了300万的销量,2005年估计出货量将达600万。奥克斯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它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实施了不同的合乎时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国美自有品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3日在中国家电行业协会主办的“2003年第三届家电OEM合作洽谈会”上,国美宣布将与一些专门进行贴牌厂家合作生产包括影碟机、复读机、电饭煲等在内的小家电商品,同时,包括数码相机、液晶彩电等高端商品也有可能被贴上国美的牌子进行销售,此举说明国美作为一个终端零售商开始使用自有品牌。一、实施自有品牌的优势1、强化价值联盟。自有品牌是商家建立价值联盟的进一步深化,价值联盟是参与一种价值实现过程的所有厂家的联合。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在价值链的竞争,每个企业要实现相对优势要得到价值链上…  相似文献   

17.
国美电器发布预亏警示,称由于销售下滑等原因上半年业绩将出现亏损。近期备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的201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零售业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已非个案  相似文献   

18.
郭梅 《经营管理者》2007,(1):122-127
<正>2006年末,家电市场的“岁末大战”也愈演愈烈。成都国美“六周岁生日派对”的“狂欢歌声”还未散去,国美电器全国二十周年庆的促销优惠又“扑面而来”。从2006年12月9日至25日,国美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近800家门店同时掀起“盛世国美、礼惠天下”的大型促销回报活动,庆祝国美电器二十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19.
宓芸 《决策》2014,(6):74-75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国美和苏宁这两个老对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转型路线。苏宁全面向互联网转型,而国美则基本是反互联网转型,把重心放到了线下。 2012年曾是国美压力最大的一年,不仅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整体亏损额达6亿元。更让国美痛苦的是,电商的冲击让国美措手不及,在发展战略上左右摇摆找不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美电器从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店,本着“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的企业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短短10多年发展成为我国家电零售企业的“龙头老大”。2003年商务部公布的中国连锁经营企业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177.9亿元的销售额名列第三,同时位列家电连锁企业第一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积极倡导的创新精神和“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而其实实在在的低价是发挥薄利多销魅力的重要依据。国美电器的低价策略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美的经济神话主要是和价格相连的。低价是国美的经营战略,也是国美受到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