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2.
黄霖同志的《<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从内证、外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袁本全部李贽评语“也属伪托”,颇有说服力。本文再提供几条补证。(一)袁本批语针对容与堂本批语加以评论和“辨驳”。袁本批语针对容本批语有不少评论和辨驳,如容本第二十二回眉批:“人但知张文远妒色,不知实是执法。”袁本眉批辨驳道:“张文远是执法,然有所为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所见版本我们今天要谈金瓶梅的版本,自然要参考孙楷第先生所著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该书“明清小说部乙烟粉第一”中所记金瓶梅版本很多,不单本国的,还有日本的。如: 《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这个谜不解开,对于《金瓶梅》的研究就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中外不少学者正在争相摘取“金学”中的这颗明珠。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万历年间到如今,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或云“写定者”),已有三十种说法: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被陆炳诬害者;金吾戚里门客;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王世贞门客;王世贞;李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第二期载我的《〈聊斋志异〉的〈猪嘴道人〉等篇不是蒲松龄所作》。文中提出,“三会本”《聊斋志异》附录的《猪嘴道人》、《波斯人》等篇不是蒲松龄的作品,而是清代以前的作品。去年,国外学者马泰来已著文指出,《波斯人》一篇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收  相似文献   

7.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8.
去年再版的“三会本”《聊斋志异》有九篇附录,其中《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出自乾隆年间黄炎熙的《聊斋志异》选抄本。辑校者张友鹤同志在《后记》中说:这九篇附录,“是原作还是后人伪托,尚有待于考证,因此暂只做为附录。”这种谨慎的科学态度是可取的。最近读了明末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一书,发现上引三篇文字实际上来源于明人或明人以前的作品。《情史》共分二十四卷,分类收录了大量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历史故事和文言小说,大约有一千条左  相似文献   

9.
潘金莲这个妖丽的女性,始见于《水浒传》;再经《金瓶梅》的张扬,芳名不胫而走。对她的品评,见解亦千差万别。她以淫乱著称,和打虎英雄武松之间,也存在微妙关系。 现在,我们拟由爱情心理学角度,对潘金莲和武松的形象,作出迥异于昔人的蠡测。 一 潘金莲的艺术形象贯串有明一代。始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由施耐庵最后写定),彻底完成于晚明万历朝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水浒》这部长篇巨著里,潘金莲故事只占了三回(24—26回);她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天人”形象而出现的。《金瓶梅》由附庸《水浒》而蔚为大国,潘金莲亦从配角一跃成为与西门庆并驾齐驱的头号人物。《金瓶梅》的“金”便指此妪;由她领衔全书,即可知她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继1985年6月首次在徐州召开《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21日至25日在该市举行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金瓶梅》研究者、爱好者一百余人,提供了两部研究《金瓶梅》著述,和近四十余篇论文。《金瓶梅》不是一部淫书,是鞭挞丑恶、暴露  相似文献   

11.
张竹坡评点、刊刻了《第一奇书<金瓶梅>》,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评论,肯定了《金瓶梅》的写实成就,总结了《金瓶梅》的艺术经验,给这部巨著以很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小说批评史中,形成了理论体系,填补了一个空白。认为《金》只不过是细细摹仿了诗经而已,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认为《金》书“乃作者一腔炎凉痛恨发于笔端”,借以发泄对当时社会现实之不满;肯定其“画像”本领,“描神追影”,人物形象,历历在目。个性突出;其结构“枝枝叶叶,皆脉脉相通,却又一丝不乱”。  相似文献   

12.
《兰陵笑笑生考》以史实证明徽州在五代的时候,萧祯占据江南,曾经使用过“兰陵”郡号,破除了金学界自古以来只有“北兰陵”和“南兰陵”的纷争,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为《金瓶梅》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金瓶梅》作者署的是真地名假字号,“笑笑生”就是为《水浒传》作序的託名天都外臣的汪道昆。从《水浒传》与《金瓶梅》的文化内涵及创作技巧的传承、政治态度在书里的反映来分析,《金瓶梅》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万历初就急流勇退闲居家乡的史称“南北两司马”的汪道昆。汪道昆有丰富的官场阅历,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有创作《金瓶梅》的文学天赋,有创作动机,而且有创作时间——作者据此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徽州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斯书问世以来,诸多大家均认为是以山东方言写就。因为《金瓶梅》斯书是从天都外臣序百回繁本《水浒传》第23回套出,有个既定的地理背景。既然《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在山东,用山东方言似乎顺理成章。前贤姚公灵犀就说:“既叙山东事,当然用当地土语。”说归说,他们都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只是大约摸估猜而已。正如孟宪章先生在《论金瓶梅语言模式与山东方言说》一文中说得好:“清代的‘蛮’也好,现代的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  相似文献   

14.
发现于山东诸城的“弄珠客思白”致丁惟宁书札 ,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献 ,但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笔者认为 :此信的作者“弄珠客思白”与《金瓶梅》的序作者“东吴弄珠客” ,均是董思白 ;信中所谈到的“奇书”正是《金瓶梅》 ;《金瓶梅》抄本的最终源头在诸城丁家 ,丁惟宁是此书的续作者 ,而原作者乃其父丁纯。这封信的发现 ,为全面破解《金瓶梅》创作之谜提供了重要契机 ,堪称《金瓶梅》研究的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趁窝和泥”:时间艺术融合空间艺术的因素“趁窝和泥”,是贯穿《金瓶梅》全书的一种重要的叙述描写笔法。张竹坡于《金瓶梅》第十九回回评指出:上文自十四回至此,总是瓶儿文字内穿插他人,如敬济等,皆是趁窝和泥。此回乃是正经写瓶儿归西门氏也,乃先于卷首将花园等项题明盖完,此犹娶瓶儿传内事,却接叙金莲敬济一事,妙绝。《金瓶》文字,其穿插处,篇篇如是。第十四回“花子虚因气丧身,李瓶儿迎奸赴会”至第十九回“草里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其“正经”文字,  相似文献   

16.
(一)明代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的崛起,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被人并称为“四大奇书”(李渔《三国志序》)。固然,这四部小说的故事素材来源甚早,除《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故事演绎之外,《水浒传》和《西游记》源自宋、元话本,《金瓶梅》则是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为引子并移植、借用其他话本故事而成。然而,作为具有完整结构的长篇小说,无疑是明代中晚期的产物,而长篇小说突然在其时大量出现这一小说史乃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的形成,则显然与文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17.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写西门庆纵欲过度而病危,其妻吴月娘派人请来吴神仙诊病,吴神仙说西门庆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疗,“天罡地煞皆无救,就是王禅也徒劳”。王禅何许人也?各类工具书、人名辞典均未将“王禅”立目,各类正史稗史也未见记载“王禅”的事迹。王利器先生的《金瓶梅词典》、毛德彪和朱俊亭二先生的《金瓶梅评注》均避而不释。台湾的“金学”专家魏子云先生的《金瓶梅词话注释》仅有一个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解释:“王禅乃仙人与?未能详知。仅儿时听及‘王禅老祖’乃神医之说,不能详记矣!”经考索发现,王禅并不是神…  相似文献   

19.
污秽西门府,纯洁《金瓶梅》──《金瓶梅》斥淫描写辩正潘承玉(一)《金瓶梅》自问世以来,“贻讥于诲淫”①近四百年矣。“逢人情欲,诱为不轨”②,乃“市诨之极秽者”③的道学家津唾未已,又出现了现代学者“自然主义标本”的指责,称《金瓶梅》“过分重视细节描写而...  相似文献   

20.
历来评论《金瓶梅》,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作者;二、褒眨。自《金瓶梅》问世至今,人们争论最多最热的是:《金瓶梅》是谁写的?它涉及到作品的人物、题材、主题、源流、民族形式,即真实性、时代性、继承性与艺术的综合运用、传统表现手法诸问题,因而自然会引起普遍的关心。它的讳莫如深,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