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贵香 《江右论坛》2007,8(10):89-92
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陶艺得到迅速发展,陶艺创作已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陶艺正在由室内走向室外,而成为室外环境设计的一部分.本文对现代陶艺如何融入室外环境,并运用大量陶艺与室外环境的设计的实例,论证了现代陶艺的创作活动与室外环境相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鲁迅,茅盾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尽管他们的整个艺术生命并不仅仅属于或并不主要属于农民,但他们的确都曾把自己的全副心灵主动地投向农民,充满激情地写下一篇又一篇农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和叙事散文),并分别成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上半叶与三十年代上半叶该类创作中的具有独创性、代表性的作家。本文拟就他们作为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农民)于心理上、文学上所发生的关系作一简略的考察,着重探讨作家这类创作的定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维姆·文德斯不仅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而且其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作为电影大师,文德斯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电影创作,其摄影作品曾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世界一  相似文献   

4.
刘锟 《学术交流》2006,10(9):170-172
俄罗斯著名作家兼剧作家米.布尔加科夫的创作思想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并且在其宗教神秘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的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得到具体表达。与康德一样,作者把宗教和人类道德伦理观结合起来,试图从人为自身立法的角度为人类未来生存状况寻找答案;区别在于布尔加科夫的创作理念虽然采取了理性哲学的视角,但作品仍充满浓厚的神秘色彩,可见作者并未脱离俄罗斯人世界观的神秘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5.
布拉格之春     
正作为捷克版画界最负盛名的大师之一,伊日·布拉兹达(Jiri Brazda)现生活、创作于布拉格。他早年毕业于布拉格两所著名的艺术院校:布拉格艺术学校(1967~1971)和布拉格高等美术研究院(1973~1979)。其作品大多以女人体为主题,擅长干刻、酸刻、飞尘、美柔汀等技法;同时也创作一些油画、铅笔画、水彩画及压克力画等。伊日?布拉兹达及其作品很快蜚声国际,不仅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在收藏界也几乎是"一画难求"。  相似文献   

6.
那一抹印象     
正在蚯蚓的眼中,松软的泥土抑或穿不透的硬石是它全部的世界;在游鱼的眼中,追不到的浮萍和无处不在的流水是它全部的世界;而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眼中,每天的光影变化和自然的色彩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他全部的世界。"流光溢彩?印象永驻",2014年3月,"印象派之父"莫奈大师的作品首次走进中国,来到上海,让中国人有机会系统地、近距离地欣赏这位大师的作品。这是一次画展,更是一次气势磅礴的印象派的回归,大师  相似文献   

7.
浅论泰戈尔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从小在文学,音乐、戏剧环境的熏陶中生长。他幼年时代就登台演戏,直至七十五岁高龄还粉墨登场。他尤其喜欢演自己创作的戏,从中汲取创作的欢乐;他从十二岁开始写诗剧起,直至1938年编写最后一部舞剧《不可接触的姑娘》为止,大约写了四十部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一生与剧戏舞台、戏剧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不是因为他辉煌的诗歌成就,他可堪称为印度戏剧大师。他的戏剧创作与欧洲或印  相似文献   

8.
本埠要闻     
正10月27日—31日,"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在青岛举行,本次博览会以"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大师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高生活品质"为主题。博览会包括展示和销售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民族工艺品和国际手工艺精品;"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审;工艺美术大师现场表演;工艺美术精品捐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梁铂作品包括书画、陶瓷、雕塑等,内容丰富,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别具一格地将水墨、油彩、水彩等材料综合运用,充满活力和野性。他的立体雕塑和陶艺作品都有一种随意性,充满了想象力。梁铂说:"我们作为中国人,真正好的传统的东西应该传承和保护,比如说国画写意的东西是我们东方艺术的精神,现在我的创作里面坚持这点,就是创造精神是东方的,但西方有一些理性思维或者观念,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和思想,我们可以吸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都离不开激情。用学养去阐释生活,用激情去创作艺术,是中国文人画的灵魂。"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文人画的创作与发展,历来都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近百年来,吴昌硕、齐白石、林凤眠、吴冠中、黄永玉、周韶华、隋易夫等大师,无不站在时代的前沿,脉动着时代的旋律,创作出一批批既体现着时代情感,又充满个性魅力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书画艺术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品鉴一幅作品的优劣,也是百家争鸣。作为一名从事风景画创作的艺术工作者,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在我的艺术领域里,优秀的艺术画作必须具备两点。首先一定要有"境",就是脱离了平面的空间感,山间迷离的雾、流动的水,看上去都不应是禁锢在画面上的,反而应是有一种灵动的气息,虽触摸不到,但有一种飘忽迷离的感觉在其中,要带给  相似文献   

12.
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是有制约作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域特征所造就的作家的气质、禀赋、作品风格差别甚大,这些差别又给文学作品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昌耀作品的风格、意象、语言、审美都有很大的影响。昌耀诗歌就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情陶冶下的产物,它最终成为青藏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青藏高原文学风格的形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生涯在20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他的作品分别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真实地折射出作家鲜明的心理特征、生活阅历、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肖洛霍夫童年时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本国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19世纪文学大师们在创作经验方面的继承,这种种因素都对他的女性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文学的当代性或称“现化性”。它是时代对于文学的一种综合性的要求。文学的当代性,要求作家在思想意识、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整体面貌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即以时代立言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去从事创作,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更紧密地拥抱生活、贴近生活,及时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渗透强烈的当代意识;在把握特定历史时期个别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具备一种统摄全局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与明代的“《水浒》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活动是一种流动过程,它的各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不断发展变化。例如,素材制约着创作,但创作并不为素材所限;作品制约着欣赏,但欣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再创造;初次创作对再创作有影响,早期的欣赏对后来的欣赏有影响,但后者都不等于前者。以上是就文艺活动这种流动过程的纵向状态而言的。从横向看,则不同的作者对同一素材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造加工,不同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理解评价。这些道理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不自觉地将它们遗忘了。常见的失误是:在文艺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认为素材的性质是什么,创作和再创作所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抒胸臆,丹青造天然。"题此句来写实臧健(王丹青)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恰如其分。臧健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酷爱文学和书画艺术,尤其是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儿时家中的很多器皿和书纸上都留下了她原真的绘画符号,这些是她创作书画艺术的足迹,也是促使她书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最初动因。成年后,她虽以写作谋生,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但是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她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书画陶艺等艺术创作。从这次筹办展览她所涉猎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基本功扎实,思想内涵丰  相似文献   

17.
暴力、苦难与死亡是余华小说的主题.从80年代创作的先锋性到90年代创作的平实性,余华作品苦难主题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他的前期作品中,暴力与死亡的根源是人性的罪恶,而在其后期的作品中,苦难与死亡的根源则是存在的宿命.这一变化表现出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深层次叩问.  相似文献   

18.
解读水墨重彩大师武星宽教授画品与人品一体的特点,并从他作品的五大特征:风格独特,画如其人;用色大胆,对比强劲;笔触潇洒,虚实有度;线条有力,收放自如;包罗万象,题材丰富等方面分别赏析作品的个性美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吴颖 《社科纵横》2009,24(1):170-172
作为一位出色的“讲故事”大师,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面厄姆·格林的作品多采用将侦探小说、惊悚小说的通俗元素与严肃题材相融合的文本策略,这种创作手法与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相契合,表达了格林对战争中社会、道德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本质的反思。本文通过解析其“消遣小说”《神秘的第三者》中的侦探小说技巧的使用及侦探故事背后蕴含的严肃题材,探讨格雷厄姆·格林小说创作技巧如何做到“雅”与“俗”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20.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0,(1):143-148
竹子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植物题材之一,竹林又是竹子题材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我国古代竹林资源丰富,相关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作品繁多,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观赏经验和审美情趣。竹林较为亲近人居,丛生竹林结丛而生,散生竹林上合下疏。不同季节、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竹林景象具有不同的美感。竹坞、竹坡、竹溪、竹径等意境幽雅,成了文人最乐于吟赏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