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对语言取材范围作文化发生学的思索 ,人类语言发生的根本性问题 ,是主客体建构问题。人类的语言活动最初是给万事万物命名 ,这种命名活动 ,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中产生的。在实践活动中 ,存在着三个要素 :一是主体 ,二是客体 ,三是中介。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汉语发生的材料源就是这三个要素发出的三类声音 ,当初民将客体发生的声音、因中介而发出的声音以及主体发出的声音转化为汉语的语音符号后 ,汉语便获得了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原始楔形文字被认为是迄今已经发现的人类文字中使用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其初造字的造字机制以仿拟机制为主,且反映了文字产生之初的诸多特征。这对我们研究早期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仿拟的类型、特征及仿拟机制对符号体态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原始楔形文字初造字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从有关言语行为的早期概念和思想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自诞生之初到后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言语行为研究对探索"人类—语言—世界"三元关系的巨大作用,论证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种种影响力。但由于该理论过分关注施为性的语旨力研究而忽视了语言建构性的特征,所以视域仍有局限之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将人类言语行为的创造性注入意向性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隐喻是语言的一部分,是文化在言语中的集中表现,不同的文化语境下隐喻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不能离开文化语境而单独存在。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本质、定义和对文化语境的理解,分析了隐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并且在文化语境相同与不同的时候,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不认为旧石器是艺术品,但不排斥旧石器文化中潜存原始审美意识的可能、艺术的生成,是一个由量而质的发展过程。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旧石器作为人类最初(也是唯一)的人造物,它具有工具的不断伸展的超值属性。由此切人,便可通过工具的实用功能和符号意义的双重性,窥见创造主体的意向,从而挖掘出埋藏在实用性之中的审美潜求。云南的史前美术,是沿隐而显、从无到有,可以在考古资料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研究道德的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旨在从人类道德的群体和个体(或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更为详尽地考察原始道德的具体发生。移种系发生而不称群体发生旨在强调其初始的发生学意味,因为人类最初的共同体或群体—原始氏族、部落等总是以种某种自然基质差异的种族为前提的,以某种血缘联系为纽带的。道德的种系发生主要是指人类的一定氏族、部落或民族等人类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主要是指史前时期或野蛮时代)的原始群体道德意识、道德实践、习俗和规范的发生。所谓道德的个体发生是指原始人类个体的原始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发生。这种发生学的实证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起源、基础、本质等理论,而且对当前国内在道德本质、起源、基础问题的学术讨论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文化发生学关于地域文化最初特征取决于其生存环境的理论,就越地理环境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背山而面海的地理格局,环境险恶而孤悬海隅的地理位置,南山陵北水泽两大区块构成的地貌特征,论述了越文化复杂内涵生成的原始基因:大陆心态与海洋心态交织而成的开拓而保守的性格矛盾,务实理性与空灵超脱共存而成的对立文化质素的互容,厚重朴鲁与明慧文巧相兼而成的刚烈之性与柔婉之气的融化相生;文章并特别就其两种文化品格对立共存中何者为主导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发生学的原理和方法,考察中国娱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娱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需求是存在于人类本身的生物性与原始心理之中的,主要是人类"游戏本能"催生了人类的"审美娱乐"。中国娱乐文化的发生发展还有其它几个非常重要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影响,包括图腾崇拜、原始巫术、部落战争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1华夏汉语,若以秦汉统一中国为界,公元前200年之前称为华夏语,之后称为汉语。华夏语通行的黄河中游河洛地区,即后来被称为中原的这一区域,北与戎秋(阿尔泰),西与氐羌(藏缅)、东南与夷越荆蛮(南亚--南岛)毗邻。华夏语与这些周边区域的语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而言之,中原河洛区域成了原始阿尔泰,原始藏缅、原始南方三大文明与语言的交汇之处。因此,历史语言学家们可以依据各自熟悉的语言材料.从不同角度分别探讨,华夏汉语与这三种毗邻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在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或接触渗透关系。依据汉语与藏语的同质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古人把民歌叫“风”的称谓中蕴含着深刻的原始文艺观念和文学发生哲学。称民歌为“风” ,源于视风声为天地之乐的原始概念 ,支持这个观念的是上古的风神崇拜文化和视风为风神 (凤凰 )的歌吟的神话。古人由“风”创造了上古灿烂的音律文化。称民歌为“风” ,隐含着民歌出于天地自然的宇宙哲学命题 ,又隐含着民歌与神灵相通的神学命题。从自然之风到人文之“风”(民歌 ) ,并不只是修辞上的简单类比 ,它透露出古人原始的文学发生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由语言而言语的生成中,语言中的零度形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异,并因其不同的干扰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偏离形式。文化对语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修辞学的任务便在于研究从语言到言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偏离的原因、条件、方式、类型和途径。因此,本文在语言的三个主要变体中,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来探讨语用偏离现象产生及存在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衬词是一种虚词、语气词。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它是原始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迸发于胸中的各种情感外显的历史遗迹。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它作为不定性的语言(语音),为行文或歌唱的需要所加的词,使歌词具有韵律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言语幽默又是幽默行为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生活中的幽默言语有时是说话者故意为之,有时却是无心插柳,这种繁芜丛杂的语言现象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节选《老友记》中的部分言语幽默为语料,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言语幽默产生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会话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语言学家对于英语和汉语中许多用一种形式间接地表达另一种功能的语言现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是由于言语语气与言语功能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则认为这是由于说话人的字面之力和言外之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两种理论在解释时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对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研究是在一个完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来看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有限的句法和词汇和无限的表达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语言结构岐义。生成语法一直在谈论结构歧义,但很少涉及名词结构歧义研究,名词在其深层结构中可以被解释两种身份:名词和名词中闻结构。根据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口一移动理论以及对名词中间结构的定义可以研究名词结构歧义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生成机制,名词歧义有名词多义歧义即词汇歧义和名词结构歧义之分。名词结构歧义是同一名词在深层结构上具有两种身份,即名词和名词中间结构,而这两个深层结构在转向表层结构时会在特定的语境下产生歧义。名词结构歧义的生成机制是因为在深层结构中的名词在生成表层结构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从而产生了名词结构歧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相互交又的一个边缘学科.语言人类学在产生之初主要是对"土著"后进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在现阶段,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力图通过对濒危语言的抢救与研究未保存人类语言的多元格局,进而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结合社会心理环境来研究语言和言语。社会心理语言学家指出:言语模仿是人类个体实现语言社会化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由于人类对语言的不断模仿、复制和创新,使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发展。语言模因是模因主要的存在形式,语言模因不断被使用者模仿并传播的现象表明人类言语行为的背后是受某些心理动机的驱使,并隐藏着交际者的交际意图与目的。从社会心理因素探讨语言模因,了解话语含义、增强语用推理能力,可以进一步拓宽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一生为什么乐此不疲地追求完美的语言表达形式?人在言语行为中为什么会有求美的动机?人的求美策略源于何处?笔者认为:宇宙、人、语言的全息关系是人类求美天性的必然性,而“耗散结构”是人类求美天性的表现形式。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一切结构和层次是人按照生命之本质———耗散结构建造而成的,人们在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的时候,也总是要选择能够迎合自己生命动态平衡的需要并引起赏心悦耳的话语形式。人的言语行为充满着对抗死亡、远离绝对平衡的反熵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人在言语行为中有一种永无止境地追求创造的快乐、美的享受的本能,为了追求美,他会在言语活动中,做永无休止的审美选择,人对语言的审美选择也就形成了修辞。  相似文献   

20.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延续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文章试以壮族花生人神话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