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明初至清末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2.
明治时期日本脱亚入欧,欧美诗歌体式传入日本,汉诗受到冷落,甚至出现了汉诗否定论。但小野湖山始终没有停止汉诗创作,并继续进行着抄选和刊刻清诗的活动,《晚香园梅诗》即其所刊刻的清诗之一。该诗集为清代闽中林潭著,陈元辅作注,王登瀛作跋。经考证,1721年春,作为谢恩使的琉球诗人程顺则完成公务离开北京到福建,并在福建逗留到6月。在此期间,程顺则通过陈元辅和王登瀛,看到了林潭的咏梅诗,决定出资刊刻。该诗集刊刻几年后传到日本并被重刊,现存最早的和刻本《晚香园梅诗》刊刻于1725年。一百三十年之后,这部诗集才引起日本诗坛关注。1855年出现许多刻本,小野湖山所刻也在该年。湖山借刻此集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二战中期到1972年美国移交琉球群岛给日本,美国军方与国务院围绕琉球问题展开20多年的论争,以1951年9月《旧金山和约》签订作为分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双方的琉球相关论点、撰述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但国务院的琉球撰述明显不利于中国;后期双方论争的重心则放在移交琉球给日本的具体步骤、时间表等环节.造成双方长期论争的深层次原因表现在:国务院在罗斯福总统时期的权力收缩是后来与军方颉颃的心理潜在动因,国务院琉球问题决策人员中长期存在"亲日情结",军方与国务院文官系统看待问题的方式与侧重点存在"知识结构性"矛盾等.总体而言双方的论争并非始终集中在尖锐的"争"不可调和,"论"也就是说双方的协同办公、研讨、妥协乃至意见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1372年至1879年(明清时期)的507年间,琉球中山王国是中国的藩属国;1879年被日本吞併之前,其国王由中国朝廷册封;琉球王国定期向中国朝廷进贡并得朝廷的赍赐;统属关系和谐亲密;琉球王国时时派生员入中国国学学习,其回国的琉球肄业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风俗渗透于琉球,使其王国愈亦走向进步与繁荣。琉球本不是日本领土,是日本海洋扩张战争侵吞了琉球。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我赴福州专程参观了琉球国纪念馆和琉球墓园,留下了深刻印象,历史上琉球国与中国渊源颇深,曾为中国藩属。中琉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琉球位于中国东海台湾省的东北。隋时建国,即与中国多有来往。清光绪五年,日本侵占琉球,俘其国王尚秦,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据史书载,隋朝炀帝杨广大业中(约公元612年),为求长生不老药,曾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彼曾到过琉球,揭开中  相似文献   

6.
顾瑛,作为诗人,玉山雅集,作为文学现象,在元代文学、元代历史文化,特别是元诗研究领城,不应低估.元至正年间,与顾瑛交游唱和、参与玉山雅集者,多迭百人,今存诗篇,在5000首以上.顾瑛与玉山雅集研究,对元代吴中文学传承、元代文人群体形成与活动、元人著述的编辑与刊刻、元明诗的衔接与过渡.以及元明易代期间的文人生存状况与文学创作等内容,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钟严 《百姓生活》2011,(1):57-58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迟了约500年。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中国的附属国琉球.此后的琉球汉诗,多抒写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琉球国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17世纪初,日本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控制了琉球,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智 《百姓生活》2013,(7):52-53
1879年,日本政府以“琉球处分”的方式吞并琉球王国,设立冲绳县。在这一过程中,琉球爱国人十进行了誓死反抗。直到今天,琉球独立依然是很多冲绳人的梦想,不愿被日本吞并据《琉球王国的历史》一书记载,琉球王网建立于1372年,明朝将其命名为“琉球”。  相似文献   

11.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的题画七绝是其题画诗的主体。这些诗,一类从艺术的角度展现画作之美,兼评画家、画艺,给读者以丰富多彩的审美愉悦。另一类则"意在画外",借题发挥,抒写亡国之痛、遗民之悲,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感染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元好问拓宽了题画绝句的抒写空间,增强了题画绝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形成过程历时弥久,参与诗人众多。且复反义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文学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14.
镰仓幕府成立后,奖励武艺,汉诗文继续衰落。一些文人退隐山林或遁入空门,汉诗文也由宫廷转入禅院及道观,形成所谓五山文学。受中国元末明初禅林文学影响,日本五山文学出现古林派和大慧派。"应仁之乱"后,五山文学盛极而衰,接下来的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一些武将也不乏儒雅之气,留下不少别开生面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审美特征之一就是“诗中有乐”,本文主要就诗歌自身的音韵结构规律、诗歌与音乐之相互借鉴融通关系以及审美情趣的殊途同归方面进行了讨论,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蕴含别样艺术的艺术审美特质,彰显艺术的多元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误收唐诗情况较为严重,近年胡可先先生撰文对各位学者的考辨成果进行一次大总结,在胡文基础上我们又发现《全宋诗》还误收了不少唐诗经典名篇,至今尚未见有人指出。  相似文献   

17.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艳诗,这些艳诗对之后新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唐的许多词作者,往往同时也是艳诗作家,因而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将艳诗中的内容和手法运用于词中。同时,艳诗作品在当时被谱曲传唱且颇受文人的欢迎,因而其在与音乐结合且具有娱乐功能这一点上与词取得了同一。在艺术手法上,李贺、温庭筠、韩俚等人的艳诗多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来抒情,诗中具有幽深细腻的意境,轻灵悠扬的韵调,绮艳精关的语言,这些特点后来都推及到词的创作之中,并促进了“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议政诗是王安石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以寓言诗议政是他经常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王安石把寓言直接而广泛地带入议政领域,既拓展了寓言诗的艺术功能,又丰富了议政诗的艺术手段。其艺术方式有三:一是典型的寓言诗,以动物故事寄托政治见解;二是一些“亚寓言诗”,以人事为题材,而不拘泥于寓言的固有模式;三是一些以“寓言”为题的诗,在对某一事物的叙议中寄寓一定的政治事理而故事情节则被淡化。  相似文献   

19.
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许多诗人都与古琴有不解之缘。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唐诗与古琴的关系,试图追寻唐诗中的古琴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