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建国以来国内史学界曾发表不少论著,其中有的论著对关心民族关系史的人们很有启发。在消除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今天,相信有关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好论著会不断问世。对于民族关系史的处理是否得当,也必然要联系到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我国民族关系史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在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一文中做了概括的论述,我个人基本同意他的  相似文献   

2.
刘家和 《河北学刊》2006,26(3):91-94
对于中西古代文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刘家和认为,中国古代虽有夷夏之别,但夷与夏可以互相转化,这种夷夏互转的过程,就是华夏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的对流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晁福林认为,从远古到夏商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的主干是对于氏族传承关系的记忆。周代的历史观念与史书体裁依然没有越出氏族史、宗族史的藩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完备体例的国家史在秦汉帝国时代才得以出现。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并非是指奴隶主和奴隶,在国家起源的原因问题方面,恩格斯虽然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但其从未断言这是国家产生的唯一根源。蒋重跃认为,周代封国与希腊城邦间的相似之处表现有四,即古代中国的“国”字与古希腊文的“城邦”一词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殖民活动;小国寡民与独立性。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有二,即两重性与单一性之不同及发展前景不同。易宁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代表,对古代帝国形成过程的“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进行了探讨,认为统一与征服是区分古代帝国性质的重要依据。刘林海对罗马帝国的命运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认识层面上,罗马帝国的命运都是既断又续,断续并存(转型)的。  相似文献   

3.
周建忠 《中州学刊》2015,(3):140-144
楚辞研究是一个高难度、高水平的选题。它可以夯实国学的基础,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追踪,完全能够产生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楚辞研究者应重视楚辞的文本研究,应继续探索传统的疑难问题,应建立各自的学术方向。从总体上看,我们首先应该继承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才能够超越它们。研究方法没有新与旧、保守与开放的区别。评价研究方法的优劣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们能否解决问题。就当今的楚辞研究整体情况看,学界的跨学科研究已经进入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阶段。应当着重提醒的是,我们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尽量避免任意性和过度诠释。  相似文献   

4.
5.
关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语说:“国于大地,必有与立。”这就是说,在地球上建立国家,就必有其他国家和它一样建立起来。每一个国家不是孤立的,它总要同其他国家发生关系。从中外关系史来看,文化的交流主要以人为媒介,物质的传播也是如此。因为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阻止人民对外交往的。两国人民可以采取个人或集体行动,通过旅行、贸易或移殖方式而互相接触,进行思想和物质的传播和交流。例如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两国僧侣们努力传授和引进的结果。而中国丝绸的西传也是中外商人不远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认为考古学界对于这个东汉大墓的判断是正确的,并进一步确认其为曹操墓的定性是准确的.从今天上午我们考察这个墓的情况来看,这个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一些器物,特别是从一些带铭文的器物、石牌来看,应该说,是曹操墓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瑞林 《阴山学刊》2006,19(2):30-34
我国文学史的编写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上受西方影响太大,而顾及中国文学的实际不够;二是客观叙述不够,议论、阐释、评析太多,未尽可能地还原中国文学的历史面貌;三是在元、明、清文学的编排上反映出明显的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词、赋的倾向,背离了元、明、清文学仍以诗文为主体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8.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成就的,其中是否有民族政策方面的因素值得探讨。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虽然由于受私有制与剥削制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负面性,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因此,中国古代由于贯彻了"羁縻之道"这一基本的制度设计,其民族政策在总体上可以称之为"民族羁縻政策",并有相应的行政建置安排。所以,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语言习惯相适应,中西古代史学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意识在人类思维中的通约性,两种史学又不是截然异质的,而是存在许多普遍性。史学比较的任务就是要把握它们的特性和共性,为改造和创新自己的史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前有些同志忽视对史学可比性的判断,便对中西史学评头品足,因而结论往往失当。本文将根据实事的原则求是,针对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有助于正确理解中西古代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正> 认识源泉问题,是认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意见极为分歧:是“客观实在才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呢,还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或者是两个命题一致,都能成立?众说纷纭,各执一端。为了和大家一起求得对于认识源泉问题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解,我们借本文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设计教育现状,解析了传统的二维空间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病,提出了三维“体块模式”的改革方案和怎样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形势是一个大题目,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利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这里就几个问题谈谈基本看法。 第一个看法,从整体和全局上讲,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主要标志是两个:一是经济向前发展,保持了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增长速度,保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与高速增长的1988年相比,198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9%,农业总产值增长3.3%,工业总产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按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是一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一季度全国物价指数上升了8.7%,35个大中城市的物价指数超过15%,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形势方面,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荒废的土地增多;二是金融形势方面,重点建设的资金不能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农产品收购资金还没有落实,甚至银行的正常货币支付也出现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金融收缩已在所难免,当然在收缩力度上应适度。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很有现实意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性质,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对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门新兴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的是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因为这个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所以,又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成于上个世纪中期。本世纪初,已有人从史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经济学著作。三十年代,苏联著名学者卢森贝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过程,不过,他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把它作为上迄古希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如果从战国时期的《禹贡》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达九千余种。此外,国外还大量收藏了我国的地方志。如日本收藏中国的地方志有2847种,美国仅国会东方部收藏中国地方志有2939种,如果把其它几处收藏量加在一起(其中有些相同的版本),与我国现存地方志数量可等量齐观。地方志源远如此流长,种类这样繁多,这不仅在中国是件值得骄傲庆幸的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有它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动着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在地方志二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同样,方志理论的研究与方志的发展相伴随。宋末元初之际,地方志开始定型并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对于方志理论的探讨,除有的文人学者在个别史论文章和当时编修的志书“序”“跋”,以及有的方志目录学家、辑佚家的考坪中做些涉及之外,几乎没有开展。明、清以后,编修地方志日趋发展,盛况空前。特别是清代,成了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代。方志理论研究随之被人们所重视。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开方志学研究之端。他提出方志要“去华求实”,“经世致用”。他利用地方志资料撰著的《天下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引起了人们的多种理解和争论、分歧.比如,有不少人就这样认为:邓小平的概括中没有提公有制、按劳分配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没有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似乎有些不全面.因此,如何理解邓小平概括的本来意义,澄清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许多混乱、错误的认识,确实很有必要.我们认为,不能孤立地抽象地静止地理解邓小平的新概括,即不能仅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他的论断是对过去人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理解的纠正、完善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论点的捍卫和弘扬.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具有时代针对性地加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的新概括之所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首先,是恢复和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这一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就说过,我们不能理想主义地、而必须实践唯物主义地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正在又一次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我在这里就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问题讲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指出:“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和建立形式多样、项目不同、标准有别的新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济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逐步形成和巩固,我国社会劳动者也必将形成多成份、多层次的格局,社会平等和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关心的问题,也必然成为社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的制定、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民族平等、团结为基石。经济文化上的优惠政策为显著特点,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最终归宿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腾飞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