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1712——1778年)是十八世纪中叶蜚声法国、轰动欧洲的杰出启蒙运动思想家和著名教育理论家。他在教育理论上的重大建树,是在教育小说《爱弥儿》中创立的自然教育理论。这个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在自然中进行教育的教育方法。今天,研究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对于我们了解这位著名教育理论家的本来思想,弄清“形式教育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流,认识卢梭在世界近代教育史中的地位,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让·雅克·卢梭(Jean—Jacg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我国对卢梭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乏其人,褒贬不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新月派”梁实秋就曾骂过卢梭“缺德”,他在《复旦旬刊》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攻击《爱弥儿》这部书,说卢梭“论教育无一是处,唯其论女子教育,的确精当”。当时鲁迅先生在《语丝》第四卷第四期上发表了《卢梭和胃口》一文,指出“许多问题大抵发生于胃口”,“合吾人之胃口者则容纳之,且从而宣扬之”。反之,则为“无一是处”。新中国诞生以后,学术界对卢梭及其著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般都肯定卢梭思想对推翻法国旧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有分歧,譬如对卢梭提出的“返于自然”和教育上“顺于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卢梭主张人类重新回到他所  相似文献   

3.
通过批判传统教育和阐发对爱弥儿的具体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构建的自然教育复兴了个体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试图弥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鸿沟,其核心问题是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在卢梭看来,无论是"自然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需要落实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需要建立在儿童的亲身实践而非教师的理论传授之上,这一过程正是以"感受力"的培养为中心。如此,"感受力"实则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4.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活动家和文学家,由于出身市民和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青年时代就信奉“自然神论”,认为服从于自然法则的都是好的,而人为的都是坏的,于是写了《论科学和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论文,形成了他的自然人的理论。后来,在感伤主义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爱弥儿》和自传《忏悔录》中,他又进一步抒发和完善了他的这种理论,终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返回自然”学说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运动者卢梭是反封建斗争的先锋。他从撰写《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开始,一直到《爱弥儿》和《民约论》等钜著的发表,“归于自然”恰似贯穿其中的红线。1762年,他那集中全力呼吁“归于自然”的《爱弥儿》印行,不但原著在巴黎惨遭焚毁,卢梭也被迫流亡域外,就此可知“归于自然”在痛击封建统治上具有怎样威力。若问“归于自然”的理论根据,就要追溯到他的天性哲学。卢梭认为人性至善,要把糜烂的社会救起,便须使人率性发展,去掉封建社会的摧残戕害。当然,要了解卢梭的政治论、宗教论和教育论,首须了解他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6.
卢梭(1712——1778年)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762年他发表了教育名著《爱弥儿》,在这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作品中,鲜明地提出一个摆脱封建旧教育的影响,造就新人的理论体系,展示了一幅新人教育的图景。卢梭认为,应该把爱弥儿培养成为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至于我,我也在教育我的爱弥儿怎样  相似文献   

7.
《爱弥儿》或“论教育”是卢梭写的一部讨论人性的专著,他认为这是他自己最好的最重要的著作,此书开篇写道:“来自造物主的东西本来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到了人的手里,一切都变坏了。”卢梭不仅讨论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而且从开始就勾勒出我们应该如何按照自然的哲学培养孩子,卢梭的讨论从婴儿和孩子的早期身体和感情发展出发。《爱弥儿》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中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自然教育"理论是该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主张教育应该"归于自然",释放儿童天性,使其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成长。这一理论是对18世纪教会束缚人的思想、畸形教育行为的猛烈抨击。它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梳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系统成果,能够对当代教育有所思考,从而在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教育的预设前提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成为一个能够抵抗社会威胁及自我保护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新人"。  相似文献   

9.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理性思考—读《爱弥儿》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这位让后人争议的启蒙思想家的矛盾个性在《爱弥儿》一书中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从其矛盾的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中悟出一些真谛。他的性善论既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也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体验;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和倡导者;他把儿童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爱弥儿》一书既有卢梭关于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也有充满美好臆断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师法自然、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实践为基础、培养自然人的自然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小资产阶级性和社会局限性,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乏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近代妇女运动的点火者”,同时他又成为早期女性主义理论家批判的标靶。本文通过对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流露的女性观点的梳理分析,试图揭示卢梭在他的男权制思想基础上的自然差别女性观,并通过分析其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复杂关系,以期对指导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运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洛克(1632—1704年)与卢梭(1712—1778年)都是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在政治学说上,他们都属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其理论体系包含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诸部分。从整个理论的发展来说,洛克是卢梭的前辈,对卢梭有一定的影响;从政治主张说,二人并不相同,洛克是自由主义者,卢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史上,卢梭一直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对此观点应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卢梭的自然主义主张是不彻底的,具有威权主义的痕迹,这个痕迹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正是爱弥儿的导师,设定了教育的目的、场所、程序和结果,同样是爱弥儿的导师为其选择了职业和配偶。卢梭威权教育的思想根源在于其政治诉求: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政府,在执行公意时理应具有绝对的权威,公民必须予以服从。  相似文献   

14.
《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所著的《爱弥儿》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有关他主张的自然教育、注重让受教育者身心自由发展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特别是在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起步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消极方面如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等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和教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和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不过,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阶级的教育蓝图,把教育视为少数自由民的特权,其最高目的是培养统治广大奴隶的哲王;杜威则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卢梭的《爱弥儿》在法国启蒙  相似文献   

16.
卢梭以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其人本主义特色的自然教育思想,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凶材施教。这些思想无疑是合理的,但他据此视天性为至上,抹杀教育的社会意义,由此而得出的教育目标——“自然人”必然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契约论为理论武器,将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教会和宗教神学。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让.雅克.卢梭在继承前人主权理论的成果和形成“公意”概念之后将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相联系,并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令人诧异的教育学误解:卢梭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者。卢梭其实并不是以儿童本性为基础来阐述他的教育学说的;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一种观念假设,他理想中的教育也并不是以此作为追寻的目标,“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为批判卢梭所反对的社会而服务的:他理想中的教育实质上只是为知识分子处于统治地位的集权政治服务的。总之,他不仅不是一个个人本位论者,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者,是为知识分子专制进行辩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而卢梭关于社会观的理论起点主要是自然状态说与社会平等说。  相似文献   

20.
对于卢梭的自然状态说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主要围绕着卢梭思想中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事实还是一种假设展开,因为卢梭在阐释其自然状态说的过程中,以独立而非理性的自然人假设代替合群且兼具理性的自然人假设,并得出“自然状态”实乃人类“黄金时代”的结论,继而又以“自然状态”作为逻辑前提来构思其社会契约理论.其实,这种看似混乱的思维正是缘于卢梭在现世关怀的基础上,立足于批判现实社会与构建理想政治秩序而赋予了自然状态双重内涵——历史自然状态与法理自然状态,其目的在于将历史自然状态作为标杆对异化社会进行批判,将法理自然状态作为其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构建“理想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