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金栋  任利明 《城市》2012,(8):68-70
按照每人每天0.8公斤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测算,一个1000万人口的地区或城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0.8万吨.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虽然卫生填埋与其他几种垃圾处理形式相比占用较多土地,但经济性、稳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即使以焚烧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城市也会保留垃圾填埋场作为备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垃圾管理是一大难题,它正影响着我国的环境和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探讨如何使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垃圾的可持续管理中的对策,对城市垃圾的现状及处理问题进行了思考。采用典型地走访、问卷调查、室内分析等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查阅,深入了解了城市垃圾的种类、处理现状及模式,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探索新型的城市垃圾处理模式,综合提出城市垃圾处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垃圾是城市最严重的污染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城市600多个,城市人口2亿多,年产垃圾1.3亿多吨,并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到下个世纪将达到2亿多吨。以上海为例,生活垃圾是影响该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量每天高达1万吨,仅浦东新区就  相似文献   

4.
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世界性难题,需要系统谋划,全链条推进。按照十九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结合案例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目标,提出构建"垃圾处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创新理念,形成以垃圾处理为核心产业,集生态文化、工业旅游、科教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处理特色小镇模式。破解垃圾围城和传统处理场所的"邻避效应",实现垃圾处理、利用、再处理、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循环处理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垃圾处理创新模式,为新时期的垃圾循环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保定市新市区2010年生活垃圾总量达到160000多吨,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存在对垃圾分类标准认识不一、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垃圾回收部门缺乏责任心等多种影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因素.文中通过多保定市居民社区的实地调查.对该问题现状和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视家庭初次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7月10日起,广州开始在试点小区实行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居民要为超量的垃圾埋单。 跟很多中国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一样,广州也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局。广州每天大约会产生1.8万吨生活垃圾,经分类和资源回收后仍有1.4万吨的垃圾进入终端处理系统,这正好与广州目前垃圾实际处理能力持平,这些生活垃圾目前绝大部分以填埋的方式处理,还有一部分进行焚烧。随着广州城市的扩张,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前上海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在5000万吨以上,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的现象依然存在,各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处置方式原始单一,产品经济附加值低,市场接纳度不高,建筑垃圾预处理等关键技术较缺乏.上海应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项法律和政策,从制度上落实"产生者负责"的原则,并落实行业规划和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准入标准;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的专项研究,编制相关技术文件和标准,并开展试点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保的好坏固然涉及许多方面,但从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往往可见一斑,这就是说,只要看一看生活垃圾的处理状况就大体上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环保的好坏。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达到 1.2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垃圾已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全国668座城市中,除县城外,2/3的大中城市都陷入了生活垃圾包围之中,我国历年堆存的垃圾量已经达到70亿吨,侵占了约80万亩的土地,在中国,关于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边缘。事实上,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统计,他们发现在其中,有机垃圾占60%-70%、塑料占8%- 9%、玻璃占3%-5%、纸张占2%-3%;如此巨大的垃圾数量,如此高的有用成分含量,今日的垃圾早已不是昔日“废物”的代名词,而是世界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正确、科学地处理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工作所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字     
30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称,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而且,在每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  相似文献   

10.
李宇军 《城市》2015,(11):43-47
垃圾围城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由于城市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又因为城市扩张,边远郊区已经成为居住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困难,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曾经出现大量的“邻避运动”,倒逼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以及垃圾管理的变革,垃圾管理从末端管理向全过程垃圾减量管理转变,随着变革的不断深入,日本提出建立循环型社会,有效地降低了垃圾产生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笔者提出我国应从垃圾末端管理向全过程垃圾减量管理、建设循环型社会逐渐转变,破解“垃圾围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