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珊 《当代老年》2007,(3):47-47
常言说“秋冻春捂”,初春时节老人们还会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套在一层又一层的衣服里。如果穿着搭配不当,就显得臃肿,令你的整体形象在春光里减色不少。在这里,给爱美的老人推荐几种“套装的穿法”,让你在衣着得体中更显年轻、美丽。  相似文献   

2.
正一到秋季,爸爸妈妈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给宝宝穿衣服,是多穿点呢,还是少穿点?都说"春捂秋冻",可是该"冻"到什么程度呢?沫沫刚刚上幼儿园,恰逢入秋,妈妈觉得这正是秋冻的好时机,于是给沫沫穿得比较少。幼儿园老师几次提醒沫沫妈,认为沫沫穿得太少了,会生病的。但  相似文献   

3.
变媖 《当代老年》2008,(1):26-26
参加工作以后,我便开始给父母买礼物了。以往父母过生日或是其他什么节日时,我和两个姐姐基本上都是给他们买衣服。两位老人节俭了大半辈子,为了供三个大学生,一直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如今我和两个姐姐都挣钱了,于是逢年过节,或者是他们的生日,总是换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几年下来,他们的新衣服可就“饱和”了。你想啊,春节、母(父)亲节、老人节、再加上两个老人的生日,等等,这一一年到头,每个老人至少收到三个女儿的十几件衣服,以至于如今我们一提给他们买衣服的事,他们就急,说衣服已经穿不了,再买就“添乱”了!想想也是,两位老人退休在家,一不外出,二不应酬,衣柜里的衣服也真够他们穿几年的了。  相似文献   

4.
陈玉根 《老年世界》2006,(23):38-38
冬季,每逢冷空气过境,因受凉而引发感冒的人数就会大增。所以,冬季里总流行着一句关怀的话语:“多穿点衣服,别着凉感冒了!”事实上,进入冬季后,人的精神和情绪也容易“感冒”。冬季里,各医院抑郁症的门诊量郡明显增加。抑郁症可谓最严重的“情绪感冒”了。而一般的“情绪感冒”,只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忧伤、悲观、焦虑、食欲降低、睡眠质量下降等。  相似文献   

5.
别看他有一张80岁的脸,衣服一脱,却是20岁的身体。您会相信吗,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还能拥有如此年轻的身体?  相似文献   

6.
吕斌 《当代老年》2014,(9):50-51
一张硬床防腰损。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但“硬”也要适度,不能过硬,以仰卧时将手掌伸入腰下刚好不费劲为宜。一件背心防腰寒。腰部保暖对老人十分重要,很多老人在受凉后会出现腰痛、腰部发沉的症状。天冷时备件棉坎肩,夏天可多穿件背心,如果觉得热,也可以用护腰取代;老人的衣服最好是长款的,以免弯腰的时候把腰露出来;闲暇时搓热手掌、摩擦腰部,也能缓解腰痛。  相似文献   

7.
李明玉 《老年人》2005,(11):56-56
中秋过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由于气压较高,空气会很干燥。中医理论有“天人相应”的观点,是说人体生物环境必然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为了适应季节更替的变化,我们要遵循基本的养生原则。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止秋燥,抵御寒凉,开宣肺气。精神上,要保持情绪乐观,内心宁静,早睡早起,收神敛气。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秋天白昼热、早晚凉,所以早晚必须多穿点衣服,不要怕麻烦。即使⊙湖南中医学院副教授周祖贻秋凉话养生是出门锻炼身体,也不宜穿得太少。如果运动时出了汗,要及时擦干,更换衣服。晚秋时节的运动量也不宜过于激烈,以防耗散津气,…  相似文献   

8.
守望者     
张旭 《老年世界》2014,(14):34-34
每次在路上看到这位老人,我都会停下来。 老人是个罗匠,七十来岁的样子,紫红脸膛,一脸花白的长胡子在风中抖动。 我停下来,主要是看老人干活儿。老人喜欢坐在第七棵槐树下,他左手边是一辆加重的二八自行车,驮着他的全部家当:后座两根“人”字形立木,捆扎着竹条、罗圈等实木原料;前梁上挂一帆布包,盛放着羊角锤、老虎钳、小锯、剪刀、鞋钉、刮刀、饼干、茶杯、枸杞散酒等物什,车把上搭着网纱和衣服。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某社区为让高龄老人交流长寿经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比起了谁更健康、谁更“老”。1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活动,105岁任简老人获最长寿老人称号,但比起健康,91岁的张凤琴则“技高一筹”,现场进行了俯卧撑表演,获得热烈掌声。张凤琴老人说,自己的腿脚、身体都不错。其长寿的秘诀是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散步、做俯卧撑、干家务活,“我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也不会喘粗气。”  相似文献   

10.
刚在《一周立波秀》看了敬老院老人“被洗澡”的故事:一到年底,哗——“雷锋叔叔”就都跑到敬老院去,去帮老爷爷洗澡。洗完澡以后,“雷锋叔叔”走了,老爷爷刚刚穿了衣服出来,又有一批“雷锋叔叔”来了,又要帮老爷爷洗澡。  相似文献   

11.
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最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新娘是91岁高龄的朱婆婆,新郎是79岁的邵老伯。两位老人的年龄创下了当地结婚新人之最,更让人惊讶的是,老人还是“闪婚族”,认识不到一个月就结了婚。  相似文献   

12.
“天兵天将的后代”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的老人们中间,流传过一个神话故事:在远古的时候,有几位天神骑着天马路过这里,看见这一带土瘦民贫,饿殍遍野,便萌发恻隐之心,把他们随身带的粮食撒在地上,并且留下来一些天兵天将,让他们在这里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耕种。因此老人们都说,马鞍场这一带是天神关注的地方,迟早有一天会变成稻菽成山的米粮川;居住在马鞍场一带的人,大都是天兵天将的后代,迟早有一天要出能人!  相似文献   

13.
雪原 《老人世界》2011,(12):4-5
侯宝银老人是河北省沧州泊头市富镇镇姜屯村人,今年78岁,是·位乡镇退休干部。。老伴和他同岁,老两口心脏都不好,常年吃着药,但每月有两千多元退休工资,两位老人过日子也很勤俭。在农村,日子还算过得去。不料,一场灾难彻底打破了老人本应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书画有新意 语言无俗情──访书画家欧阳笃材先生冷铁雪尽寒消,在宁乡县文化馆一间狭窄的画室中,我见到了正在泼墨挥毫的欧阳笃材先生。先生头戴棕色鸭舌帽,青黑色的衣服洗得泛白,简朴得如同一位乡下的老人。然而,就是这位不起眼的老者,1994年9月在长沙举办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8-19
如果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那么,失能老人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刘起钎,95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者,有一独生女儿。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孩子,也有退休费和国家津贴的老人,在失能老人照料呈现“有钱也做不到”的当下。在自己高龄失能.女儿年老体衰的时候,也只能蜗居在缺乏专业人士照顾的“托老所”。得不到有效的照顾,晚景凄凉。而在江西吉安县,我们看到更多的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助。“一人卧床全家忙”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9,(4)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和南京市老年病医院开展了“南京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对当前生活的总体满意(幸福)程度”一项中选择了“很满意”,53%的老人选择“基本满意”。在回答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时,55%的老人认为自己“经常有自卑感”,55%的有“孤独感”,5%的有“抑郁感”,多达20%的老人认为自己“情绪不稳”。老人对健康和生活的观念颇为更新,如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不足2%,而赞成“身心俱健才是福”这一观念的高达58%,另有40%的老人认为“无病就是福”。对…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25日,一位老汉走进湖南省衡东县大浦工商所,进门就问:“管投诉的人在哪里?”“老哥,你有什么事吗?”答话的是所里主管消费者投诉的易伯南。“请你评评理看。”老人一把拉住老易,诉说起来。老人名叫周兴国,衡东县石滩乡人,今年62岁。农历五月初四,周兴国的侄儿生了个胖小子,他很高兴,到村里的小商店买了一挂鞭炮前去贺喜。可是,鞭炮怎么也点不响,一场喜事就被这一挂点不燃的鞭炮搅黄了。他包着那盘鞭炮去找小商店老板何满姑,不曾想对方瞧都不瞧一眼,反而冷冷地说:“这么多鞭炮都响,偏偏你的不响,那是你…  相似文献   

18.
初冬话咳喘     
梅华丽 《老年世界》2013,(21):57-57
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都常在冬天犯病。轻则被迫停止工作,重则住进医院。有一些老人采取了“猫冬”的办法,以求“冬季不出门,一冬别犯病”。果真不出门就不犯病?一场感冒,把这些躲起来的“老咳”、“老喘”送进了医院。躲不是好办法,了解自己所患的病症,在医生帮助下制订防治措施,才是战胜疾病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据2009年4月21日《江西日报》报道,仅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包家花园社区,“空巢老人”就有20多户。该社区的陈莉萍主任告诉记者,具有心理问题的“空巢老人”在他们社区不止一位。“社区里有位王秋妹老人,因为儿女工作在外,长时间不回家,  相似文献   

20.
家住宁波市江东区潜龙社区、78岁高龄、腿脚不便的孙大爷和体弱多病的老伴,如今再也不用为买菜做饭苦恼了。每天中午和傍晚,设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准会按约定的时间将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送到老人家中,而且一周七天,饭菜花色天天不同。老人如想吃小灶,也可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预约。加之低价格的饭菜收费标准和令人放心的制作卫生,颇合收入不高的二老心意。老夫妻有兴致时,常常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一坐,与其他老人聊聊天,或在服务中心内的健身房健健身,到医疗室查查身体。老人衣服脏了,服务中心可以代为洗涤。二老家务轻松了,生活质量改善了,笑容也多了,性格也开朗了。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宁波正在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