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红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Z2)
贾宝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中心人物,是作家曹雪芹精心刻划的一位封建叛逆者。《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及其主要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反儒思想。 相似文献
2.
3.
4.
法国新旧贵族的融合与同化--长袍贵族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3):45-49
文章旨在考察脱胎于平民等级的显宦"长袍贵族"的形成和异化的进程,评析期间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旧贵族和下层民众的关系及其演变,从而揭示特权等级必然随着专制政体的倾覆而消亡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5.
戴文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3)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站在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立场批评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错误”态度,指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是“完全虚构”,是变相的神学,是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错误。这一批判推动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杨东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
拜读湖南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俊男副教授的<华夏上古史研究>(范进军、陈家桢主编的<学理追问>学术丛书之一种.20.5万字.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感触颇多,遂写下一些读后感,以与同仁共析. 相似文献
7.
李绍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66-168
从意识流的特征入手,探讨了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芝水家的画像》中的几种意识流手法,即内心独自、感觉印象、自由联想、梦幻描写,旨在帮助读者对意识流小说有一定了解,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8.
廖化津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本文对屈原的家庭情况及其属性作了多方面的考察,认为屈原的家庭并非贵族或没落贵族。屈原之父伯庸曾是一个卑微小官,姐姐女婴自己捣衣,屈原年青时有过耕田力作的生活。屈原的家庭稍有些住宅、田宅,在感情上与民众很接近,屈原的家庭属于“士”阶层。 相似文献
9.
王言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封建统治阶级一向重视教育,但随着封建社会腐朽性的增强,封建教育愈发走向片面与虚伪。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青年贵族的教育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封建教育对贵族青年性格形成、道路选择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封建贵族大家庭、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惧父心理的文化透视——贾宝玉论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60-64
《红楼梦》令人惊异叹惋的地方在于塑造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在他身上,作者寄寓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蕴。在小说中,贾政贾宝玉这对父子发生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乃至贾政下狠手暴打贾宝玉,由此更加深了宝玉内心深处的惧父意识。分析这种意识,可以看出父权文化、文化父亲形象在小说的中反映。那么,这对父子之间的冲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贾政代表着现实生活,执着地实践着、追求着这样的生活,也希望家族的继承人宝玉能够完成这种实践和追求。然而宝玉向往着诗意的梦幻生活,拒斥着现实生活。父子的冲突也就以各种方式发生了。种种冲突也就积累成宝玉的心理障碍,使他拒斥、疏离自己的本无恶意的父亲,使得父子之间的伦理亲情日渐疏离淡化甚至绝迹,而贾政也只有固守着自己习得观念、价值,整天价端着个架子那样疲累地活着。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对父子二人而言,都不无悲剧的意味和殉道的悲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值得同情,需要理解。 相似文献
11.
贾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18世纪50年代的贾宝玉,经历了艰难困苦、悲欢离合大半生,终于在中举以后而悬崖撒手,遁入空门。张毕来先生称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吴组缃先生评论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贾宝玉形象所含有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限度”。曹雪芹对于贾宝玉曾概括为“情痴”和 相似文献
12.
朱正义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8(1):3-6
本文通过对《柳宗元集》中的书信的分析钩稽,从三个方面对柳宗元的师文道论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柳宗元提倡从师求道,避名求实而为师,既继承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又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从而得出结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柳宗元都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在这部史诗式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贵族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这个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是同作品波澜起伏的阶级斗争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息息相关的中心人物。他是曹雪芹理想的寄托,也是全书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者。这个贵族出身的叛逆者对封建制度作了多方面的冲击,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他对封建制度批判到什么程度?他的叛逆思想有什么新特点?却是争论较大,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而贾宝玉反封建达到何等高度,直接关系到《红 相似文献
14.
张乃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5):110-113
秦可卿在整部《红楼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结构意义。秦可卿是作者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她的遽然死去是作者安排的一个情节高潮,一个埋葬恶浊丑陋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主人公贾宝玉穿梭其中,并和秦可卿发生了谜一样的关系。贾宝玉和秦可卿关系非同一般,主要有三个情节可以说明,即卧室梦游、探病流泪、闻逝吐血。这三个情节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可以解释贾宝玉痴情欲绝的原因。也是打开数百年来解读秦可卿、贾宝玉形象谜团的钥匙。从现存的文本考察,秦可卿无疑是宝玉的性启蒙老师。有理由推论,是秦可卿的诱惑使得贾宝玉遽入梦境,在那太虚梦境里,宝玉受到了近乎性虐待的伤害,使他对性产生了恐惧,造成了他心因性的精神阳痿。 相似文献
15.
陈朝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1,(1)
当前,整个社会在关注、议论着青年,广大青年也在思考、探索着社会和人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但是,今天的这一代青年,是在十年动乱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身心曾受到严重的创伤,他们能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吗?他们能完成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吗?人们等待着回答。 相似文献
16.
国际垄断资本最为有益,所以他们首先在本国推行,其结果是使美国上层1%的人每年拿走四分之一的国民收入,形成了一个塔尖形的经济现象,1%的人控制了40%的财富。德国学者托马斯舒尔茨在《1%大国》一文中说:“400个最富的美国人占有的财富超过1.5亿底层美国人占有的财富的总额。”由于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据官方统计,美国的贫困人口在2010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618万,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贫困之中,因而引发了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他们高举“我们是99%”的标语,抗议华尔街金融寡头无止境的贪婪。有不少国家因追随英美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吃尽了苦头。 相似文献
17.
刘建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在既有文学的历史中 ,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的地位不相匹敌。在传统文论的“文学”概念中 ,纪实文学也处于缺席状态。纪实文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归位”应首先从“叙事”着手 ,即遵从故事、本文和叙述三要素优先的原则 ,然后才是“虚构”与“纪实”之分。纪实文学作为“叙事纪实文学”,与“叙事虚构文学”相比 ,最能体现“摹仿—再现”的美学精神。其三种主要文体的相对年轻性 ,则孕育或已表现出非凡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迎接科学向家庭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志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7,(12)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无不作用于家庭,尽管作用有大有小、有正有负、有直接有间接、有直线有曲线,可是,有作用则是无疑的。 科学技术走进家庭,武装了家务劳动,必然会缩短人们的家务劳动时间,近年,中国城乡的家务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已成势不可挡。家务劳动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秦钟,尽管作品中关于他的内容并不多,但他是作为贾宝玉的为数不多的男性“情友”形象出现在书中的。从曹雪芹对他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他的态度并非是欣赏、歌颂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回头纨绔(或准纨绔)”来塑造的。他与贾宝玉的交往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当时只有21岁的青年来说,当“骑车中国行”这个近乎疯狂的想法最终变成列队的欢迎人群和成簇的鲜花时,历经风雨的心灵也历经了彻底的洗礼,也酝酿着一个更疯征的想法:人生何时环球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