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振玉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是甲骨文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该书立有560个字头,利用金文的字头有187个,一共引述金文293条次,其中仅言古金文或器物未摹字形者就有69条次,涉及到76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罗振玉利用金文考释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以金文偏旁或单字证甲骨文、利用金文通律证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较以证甲骨文等。罗振玉在考释的同时,还通过甲金文的相互比照,探讨了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分化、简化、繁化、讹变等现象,追溯了文字的初形初义,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2.
1.古籍的编辑和印刷1.1 殷商甲骨文字的编辑殷商甲骨文主要是“卜辞”,但也涉及到殷商社会的生产、战争、贸易,管制奴隶、王室活动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了以后查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体例排列贮存。这可说是我国最早的编辑工作。1.2 商周镂于金石的刻文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不同时代的古书,都经过或多或少的传抄转刻,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字、句乃至篇章上的各种错误。在改正这些错误时,清代的学者就开始归纳校勘通例,指出了形近而误、因上下文而误、因错解语意而误等种种情况,但对抄刻者发生抄刻错误的具体心理机制仍缺乏起码的分析。这与当时心理学不发达有关。现在,普通心理学日趋完善,各分支和边缘学科也纷纷兴起,象视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误学、笔误学等学科都有了  相似文献   

4.
《万历野获编》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代史料笔记,收入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的点校本存在数量较多的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因此很有对其再进行一番校勘的必要。该文运用陈垣归纳的四种校勘方法,对《万历野获编》因不明语法或不明词义、或不明典库制度,或不明古书文例造成的错误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与《石棚山M52原始图画文字的破译》为姊妹篇.前文已释读了石栅山M52直腹罐上的7个字“织,豆,田.窑,窑,豆,窑”.从而破译为一篇原始祭文;又释读了M20彩陶钵上的1个字“亚”.这8个原始陶文的年代,早于夏代约两个世纪,早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约有千年.本文专门讨论其造字的象形之法,归纳为“双边对称省形法”、“独有特征标志法”、“结构原理示意法”。这三种方法均被后来的金文、甲骨文所继承发展.这些事实说明,赤峰原始陶文是汉字的源头.在考论过程中,又释读了商代铜器“子”觚上的字为“窑”,是的异体字,因此甲骨文的字也应读作“窑”.并且认为,石栅山M52“豆”字下部的△形符号(小河沿文化豆座上△形镂孔的如实再现)所包含的观念是对高高在上的鬼神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不同时代的古书,都经过或多或少的传抄转刻,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字、句乃至篇章上的各种错误。在改正这些错误时,清代的学者就开始归纳校勘通例,指出了形近而误、因上下文而误、因错解语意而误等种种情况,但对抄刻者发生抄刻错误的具体心理机制仍缺乏起码的分析。这与当时心理学不发达有关。现在,普通心理学日趋完善,各分支和边缘学科也纷纷兴起,象视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误学、笔误学等学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为今天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从心理学看古书抄、刻中的错误。一抄、刻古书涉及到抄刻者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过程可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继《甲骨文简论》之后,陈炜湛教授又一力作推出:《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30万字,是关于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的专著,乃作者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作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8.
太阳之子     
流沙河 《社区》2013,(23):7-7
今称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日中“有黑气大如钱”。太阳与地平线结合,孳生出旦。金文旦字日下有大气折射形成的虚像,知先民观察之精细。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篆刻更接近先民造字初旨,表现出苍然高古,浑然天成的形式美,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伴随着汉文字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如今甲骨文篆刻演化为原生、金文、石鼓文、小篆、秦汉碑等五种风格类型,既具有殷商甲骨文契刻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赋予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四、依据形近改作声符在金文里已出现依据两形相近而把甲形改为乙声的现象,汉隶表音,也往往是因形近而使之变为声符的,实例较多,散见本文其他各节中,这里为了突出这种现象的特点,另立此条,作为举例讨论如下:《说文·寸部》:“NFDDC,绎理也。从工,从口,从又,从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彡声。此与NFDDD同意。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按甲骨文写作,后变为。“寻”之初文当是,古人尺度以人为标准,此象两臂张开量尺形。|为丈,古八尺为丈。变为,甲骨文常于字的下端加。|又变为Ⅰ形。挪至两手之间即为…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所分析的字体以小篆为主体,而且列出了和小篆写法有差异的大篆或籀文,以及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古文”。《说文》序里虽提及鼎彝,却没有采用一字。甲骨文的发现、汇集、整理和研究,是近百年的事情,许慎无法利用。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许慎解释古文字难免会出现错误。这类错误需要用甲骨文、金文未加以校正。现把《说文》释字错误分三类,举三十一例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书法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观;作为中国书法最早的书体,篆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无疑也能体现出中国人早期的审美意识。从原始时期神秘的图腾、图画和符号——巫术文化时期的甲骨文字一礼同乐和时期的金文——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过渡时期的石鼓文——形式完美的小篆,中国人的审美跟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然质朴到精致完美的流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弜,彊也。从二弓。其两切。”音义和现代汉字的“强”相同或近似。《康熙字典》引《说文》:“彊也,弓有力也。”《集韵》:“弓彊貌。”《华阳国志》“世号白虎复夷,一日板楯蛮,今所谓‘弜头虎子’者也。”如果弜字从二弓会意,读为彊(强),“强头虎子”又是什么意思呢?实际是从《说文》以来弜字的音义已经(讠为)误了,我们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它的形义来源,纠正历来字书关于弜字音义解释的错误。弜为比初文,比头虎子,犹双头老虎。甲骨文、金文都有大量的弜字形体和句例,今将其形体选摹若干于附图(一)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甲骨文、金文这一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的主要是史学家和汉语言学家。此次对话立足于历史人类学,并以此切入甲骨文、金文研究,希望借此廓清历史人类学的对象方法和价值,借助众多学科学人参与的方式,开辟一条破译甲骨文、金文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挖掘甲骨文、金文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丰富史学研究的方法,健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架构,推动我国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6.
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商代中期的骨刻文,说明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根据田野考古的调查,结合科学测试结果,可以确定骨刻文距今约3300-4600年,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目前已发现近3000个字符,其字体造型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释读骨刻文的方法主要有: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与彝文比较释读法五种.  相似文献   

17.
释帚     
甲骨文有等.一般隶定为“帚”,释为帚之初文.罗振玉田:“卜辞帚字从,象帚形。其柄,本所以卓立者,与全文戈率之同意。其从。者,象置帚之架,损毕而置于架上倒卓之也。许君所谓从乃之;从巾,乃之;谓,为门内·乃架形之,亦因形失而致误也。”①唐兰云:“余谭卜辞作者,帚之初文,与等字相近.实象植物之形。《尔雅·释》:王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彗,江东呼之谓落帚’。是帚之字形正象王帚一类之植物,以其可为场营,引申之,遂以帚为埽彗之称.习久忘本,遂不知帚字之本象构形矣”。②《说文,巾部》:“帚,所以粪…  相似文献   

18.
商代金文是与甲骨文共时的语料,与甲骨文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详细考查商代金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商代金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一、字形“易”古字本有繁、简二体,甲骨文作、,金文作、和、其中繁体象(用手)持两器皿倾注液体形,简体则象直接从器皿中倒出液体形[1]。金文的后一形在器皿把手的圆耳中加一装饰性点符,遂讹为小篆作。《说文》:“易,渐易,蜒、守官也。象形。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这完全是据小篆笔势的望形生训,其失同其释“为”为母猴。其实汉代时“易”字已失去笔意,许氏也拿不准三说何说为胜,故一并录出。从古文字字形可明显看出,“易”字的最初构形是倾倒、倾注液体(金文的第二个字形尤似),既非晰蝎象形,更非从日从…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金文的“立”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人的脚下一条横线代表地面,表示一个人站立在地面之上。所以,“立”的本义就是站,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义,如立功、立法、立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