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集中对近十年来出版的四川方言研究论著作一简介 ,并择要以《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四川泸州方言研究》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三种论著为代表 ,以观近年来四川方言研究在史料搜集与实际调查方面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四川人在日常交际中主要使用四川方言,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恭维语的情形也是极为正常的情形。四川方言恭维语在 具体应用中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四川方言恭维语的地域特色又与巴蜀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四川 方言恭维语与詈骂语的使用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四川及相邻地区共2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四川方言亲属称谓进行归纳分析:一是与普通话对比,总结出语音、构词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二是从各个方言小片之间的对比看内部差异;三是与前代文献作对比,总结出一个世纪以来四川方言亲属称谓整体趋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读法不同的字音,本文称之为歧异读音.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四川方言中具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汉字声母的歧异读音,以此来探测四川方言声母系统中保存的一些古音成分和四川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持古音多少为界定标准,可以将四川方言分为新、老两派。川西、川南区大都有入声,部分地区有2h组声母,是老派四川方言。川东、川北区古人声已消失,古“知系”与“精组”洪音(zh-Z)合并成一类,是新派四川方言。成都虽然地处川西,但它也和重庆一样:无入声,古人声字归今阳平调,无止组声母。两者都只能代表新派四川方言,因而不能认为只要举出成都、重庆话就能代表整个四川方言。  相似文献   

7.
I 四川方言声韵结合总表根据前面的声母韵母总表和各调查点的声韵结合情况,可以归纳出四川方言声母韵母结合总表。跟上述声韵调总表的归纳法一样,凡是四川方言可能有的声韵结合,都列入声韵结合表,而不问它出现在多少点。要说明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声韵结合,主要是根据《汉语方言调查简表》记下来的字音,只是在个别地区由于语音上的特点补充了必要的少数几个字,如‘嗟’‘斜’‘爵’‘屑’。因此,这个总表未能包括以  相似文献   

8.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副词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部分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副词的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形式.通过对二者在副词意义和用法上的特例比较分析,探讨了四川方言副词和普通话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异与对应关系,并从中探寻出两者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9.
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类型,归纳了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出该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在语流音变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荣县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方言原貌.文章选取了当地方言中的部分古词语进行解释,所选词语均为《四川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典》未收或虽收而未尽完备者,以帮助我们分析语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四川方言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语音上渗透到了四川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特点逐渐消失,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和成都话靠拢。这些变化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和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川入声方言区入声韵母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四川返乡农民工的语言变异。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后认为,在语言接触的社会大背景下,方言变异已不可避免地发生,其基本演变规律为:方言变异不以语音条件为基础,词汇扩散是主要的方式;方言变异遵循着本方言的内部规律,以内部调整为主要手段及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4.
车王府曲本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 1.本目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北京孔德学校图书馆所藏蒙古车王府曲本分类目录》、《北京市首都图书馆《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目录》、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车王府曲本编目》、北京中央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集中地反映了宗法制社会的习俗,同时也带上了显著的地域文化色彩。笔者拟通过分析以"妈老汉儿"代表的四川方言亲属称谓合称用法,从而说明巴蜀文化与四川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不存在”一词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与在普通话使用中意义上的异同,解释了“不存在”的语用意义。进而,文章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特殊的原因,揭示其语源,把握其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音系》(以下简称《音系》)一书的第四章讲四川方音的分区。《音系》根据入声的有无和入声归并的情况,把四川方音分为入声独立区、入声归阴平区、入声归阳平区、入声归去声区等四个方音区。沈子平同志在《读<四川方言音系>》一文中肯定了这种分法,他说:“本书拿有无入声和入声归并的情况作四川方音的分区标准是合适的。” 一九八○年全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和一九八二年四川省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在成都召开期  相似文献   

18.
言语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四川彭州人也不例外地拥有自己的成系统的言语禁忌.这一习惯古已有之,发展至今愈加丰富且有所变化,本文梳理了彭州方言禁忌语的主要类别,并探讨了彭州方言禁忌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言中有不少词语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本文列举几个形容词,对其古老来源作一点考察。  相似文献   

20.
考求方言俗语的本字,绝不是要为方言俗语寻找历史依据来使它与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现代汉语即为普通话)分庭抗礼;相反,通过考求方言俗语的本字,有利于纠正某些对待方言的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如下事实:作为同一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总是从属于民族共同的标准语的,而且和民族共同的标准语一样,也是同一语言的继承和发展;至于某一方言中那些不合于标准语的方言词汇,主要是源于民族共同语语音的历史演变或词义的引申。拙文对几个四川方言词语的本字的考证,便是对上述论点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