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是学术理论书刊发展的背景和温床,更是学术理论书刊撰制、出版、传播的最本质的源泉和动力。当今时代变革对当代中国学术理论书刊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场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激荡升华、与西方意识形态的碰撞砥砺等方面。当前推动当代中国学术理论书刊达致新的思想高度,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引导学术理论书刊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传承优秀学术传统,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著是学术创新的承载者."言人未言"与"言而有信"是由学术论著创新性本质规定的写作要求与人格要求.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学术问题产生于研究者对已有理论之间以及已有理论与实践现象之间矛盾的发现.学术问题在科学理论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离根本理论越近,创新力度越大,学术质量越高.批判建构式研究方式乃是与学术创新本质相吻合的创新性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历史,史识是第一位的,能够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是很不容易的.史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史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吸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营养有利于学术创新.当然,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治史,绝不应当有排他性,而应当兼容并包,关键之处在于择善而从之,而能否择善而从,这就要看个人的史识了.马克思主义可以教会人们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何者是关键,何者不是关键,是两点论,而非一点论.如此之类,对处理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个人的史识站到应有的时代高度,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清涛 《东岳论丛》2014,(4):127-132
当下中国正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这样一场重大的、历史性的转变正在努力寻找一种理论表述。这种理论表述的冲动就是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自主建构的内在动力。建国以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历经了一个丧失与重建的过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其自主性丧失与重建的内在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重建不仅限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揭示,其深层涵义在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一个自觉自为的主体,其自主性重建过程就是其自我扬弃的过程,在自我批判中实现统一的主体—客体。  相似文献   

5.
高校理应进行和加强学术管理,但其指归应该有利于学术创新。现行学术体制化的诸种弊端,根源在于注重效率的科层化管理模式主导了学术管理的诸环节,行政逻辑取代了学术逻辑主导学术管理的运作。学术管理体制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学术创新,关键不在于某种管理手段的应用或某种权力的主导,而在于学术管理是否遵从学术逻辑,是否坚持学术卓越原则。  相似文献   

6.
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践的主客统一性出发 ,在对语言交流和文化现实的反思性批判中 ,通过实践理论来予以建立。这一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学研究现状 ,科学地建构研究对象 ,增强学术的自主性与理论的自觉性 ,在学术场域中培养社会学家的科学惯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行政与教育法--法学视野中的学术自由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礼 《江汉论坛》2003,(6):122-124
学术创新取决于学术自由的实现,学术自由能否实现的关键则在于政府干预与学术自由能否相互协调.学术自由的实现既需要限制教育行政的膨胀,同时又离不开教育行政的参与.控权论主张控制教育行政权力,保护学术自由与大学办学自主权;管理论强调维护教育行政特权,学术自由没有完全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教育行政的平衡论则为学术自由与政府干预的整合提供了法理学基础,它为学术自由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理论自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近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进展.理论自觉蕴含两个维度:世界视野和中国语境.就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批判;第二,立足中国语境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之路”和“以西解马”之路的深度反思,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改变世界,必须坚持思想趋向现实的基本立场,而不是相反.理论自觉的发展必然导向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旨趣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中国;基本路径在于改造和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当下研究领域本土化式弱趋势进行观测,提出解决之道在于学术创新和打造民族品牌.学术创新主要是指在继承传统研究的同时,更要发扬和概括其理论内涵;还要重视学术监控,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术批评和权威话语平台的引导对学术研究进行调节.学术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学术成果要有一定的应用或者理论价值,要让大众能够做出基本的正误判断.打造民族品牌是解决此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言输出时,要加强研究型人才输出.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的使命与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理论创新,思想性、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的标志;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善于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真问题,坚决拒绝无意义、无价值的伪问题;必须直面和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科学地观察"挑战一应战"的社会状态,揭示时代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成果;必须肩负学术研究导向的使命,在学术水准、学术课题、学术服务、学术争鸣、学术风气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必须推出新人、扶持新人,为他们提供平台,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必须关注学术的大众化,让一流的学术走进百姓的视野,成为经世致用的显学.学术期刊的魅力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11,(3):111-111
管宁撰文指出,学术期刊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学术积累和学术探讨的平台,也承担着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的使命。学术期刊既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也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不仅要关注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还要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走向,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升级”问题,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学术研究,营造学术语境,把华文文学的学科意识变成一种学术现实。首先,这有赖于对华文文学这一对象独立学术内涵的确立和认定;其次,整合各种理论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主要途径:再次,话语和话语空间的生产是推动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直在争论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提倡"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转换说",和完全否定当代理论话语的"失语说"。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环境中缺少存在的正当性和可能性。这种观念导致了对古代文论的误读。古代文论的价值并非单纯在于理论概念、范畴的思想价值;许多缺少逻辑性、系统性或理论思辨意义的叙述行为,在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从学术生态的角度来看,当代以系统性、逻辑性为特征的主流学术想象被当作唯一正当的学术形态。这种学术形态一元性的观念,带来了当代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古代文论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形态的多样性,有助于构建更加良性的文艺理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对有清一代的学术发展乃至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术规范的宗旨应当在于促进经典性学术成果的生产,即以建设性为主。学术的繁荣与否不在于有了些学术垃圾,而在于是否有经典性的成果。因为平庸并不比垃圾高明多少。抑制了失范却成就了平庸,并非学术建设的福音。从另一方面讲,任何规范都包含权利和限定两方面,如果我们丢弃了学术规范自由、创新的内涵,即使在限定之下打磨得再玲珑,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在文化的商业运营与不健全的体制的强力介入下,文化垃圾本身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学术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学术界、出版界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从文化视角、学术人成长经历和环境、学术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变化、学术人对学术本质认识的变化、学术人的社会责任感、学术的独立性等多个角度来看.当今学术失范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学术和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要把学术探讨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学术问题。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这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思想理论领域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领会并切实贯彻这项原则,对于调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9.
唐永进 《天府新论》2003,(3):128-128
车承军博士惠赠其新著《职务犯罪控制论》 (法律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出版 ) ,喜莫大焉。仔细拜读、受益匪浅。细心品味、掩卷深思 ,深感她堪称我国研究职务犯罪的最新成果。创新颇多 学术性强在社会科学界 ,衡量一部著作是否有价值 ,除了政治标准外 ,首要的是审视其在学术理论上是否具有创新性。用这一社科界公认的学术标准衡量 ,窃以为该书当属上乘工作。目前我国对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理论尚不太成熟。譬如 ,关于职务犯罪的本质 ,社会科学界至今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从学术理论上讲 ,界定特种犯罪的本质 ,是构建防范和控制此种犯罪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术为何缺乏创新活力?文章透过R.柯林斯的学术变迁理论视角,把这个问题放入中国学术传统和学术制度中加以反思。其结论为,中国学术形态为学院型学术仪式而非创新型学术仪式,其中缺乏乃至没有生成思想创新的社会要素,文本而非智慧被捧为学术仪式中的神圣客体,创新思维饱受冷遇和排斥,创新学者遭到流放,创新情感能量无法得到孕育、积累和提升。在此情境下,创新学术活动的仪式化诉求成为泡影,从而失去了有效激荡思想创新的学术生活形式。把中国学术推上创新轨道的一个必要和重要手段是设立原创讲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