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苏曼殊的译、画、诗与小说有着鲜明的自叙性特征,为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三方面借鉴自叙传小说的开启、抒情小说的开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试验.分析其文本叙事策略与其个体性生命体悟的深刻关联,有助于厘清苏曼殊的自叙文本怎么引领着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怎么成为五四一代重要的精神资源、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和勃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羁绊与现实困难的压力下,自我意识觉醒的新青年普遍产生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正是这些困扰着新青年们的自我难题成为迫切要求表达的主题,就此而言,成为"问题"的自我恰恰成就了作为小说的自叙传.所以自叙传小说在更准确的意义上说乃是一种"自我问题小说",属于"五四"以来问题文学的一支,而非一般所谓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小说或主观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3.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对《棘心》、《女兵自传》、《悲剧生涯》、《结婚十年》和《退职夫人自传》等自叙传小说进行细读,探讨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的策略,以此完整地把握现代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发掘女性自叙传小说的性别意义,以一种客观的眼光重审现代女性的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一批女作家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其中庐隐与石评梅小说的自叙传色彩浓重,第一人称、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比重大,是新文学以及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沈祖棻的历史小说女性意识强,构思独到;张兆和的白话小说风格纯美.她们的创作都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白话文学的成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郁达夫真率坦诚的个,性和自叙传的小说观,使他的小说文本成为其自我情绪的载体.文章试图从主题的情绪性,取材的自叙性,描写的真率性和情节的散文化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银箫生与梵玲的系列情感故事",是<紫罗兰>自创刊以来刊登的系列连载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传"的手法展开,充满了抒情伤感的末世情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自叙传"创作,在读者中颇有市场.但是"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与新文学"自叙传"貌合神离,本质上完全不同.如果说,新文学"自叙传"以种种反社会的行为体现出对现代性追求的话,那么,"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却是通过叨絮的伦理诉求,建立起顽固的封建樊篱,以企达到反现代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前人一直关注对创造社诗歌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前期创造社在五个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提倡为艺术而小说;二、高扬主体性创作原则;三、丰富了"自叙传"的审美内涵;四、开启了小说"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五、确立了接收外来文学美学思想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为代表的红学索隐派,在清末和民初曾盛极一时。经过胡适、俞平伯考证出作者及家世的大略情况,提出了“自叙传”说,又经过鲁迅发展了胡、俞的见解,进一步从文学的角度提出“写实”、“自叙”和“人情小说”,断定“作者盖知人性之深”,对《红楼梦》作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韦护》本质上是一部“自叙传”小说。由于时代的“误读”以及丁玲的多次修改,《韦护》的“自叙传”色彩被长期遮蔽。通过细读《韦护》的初刊本,分析其从初刊本(1930年)到最后改定本(1981年)之间的修改历程,不难发现,这部一度被定位为“革命加恋爱”的小说,不仅真实记录了丁玲早年的思想与情感经历,更以其跨越50余年的修改史,见微知著地呈现了20世纪动荡的时代语境中丁玲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庐隐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情感性;题材内容的写实性;小说体式的私秘性.庐隐所塑造的大都是"伤感"型的人物形象,对爱情的追求与失意,对婚姻的恐惧与逃离,构成了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庐隐小说的题材内容带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她的小说平实、自然、真实,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在小说体式上,她善于运用书信、日记等文体,使小说颇具"私人性"和神秘性.给读者造成一种"窥探隐私"的艺术想象氛围和心理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14.
几乎郁达夫所有的自叙传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感伤文学。郁达夫尽情地诉说着知识者性爱的幻灭与生的悲苦,在内容上表现为时代病与人格病的纠结,感伤之中涌动着颓废与病态,文体上呈现出自叙传与忏悔录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好逑传》在叙事模式、思想主题、词汇语法、文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小说叙事模式、文学传播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比较等是研究重点.20世纪以来《好逑传》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首先,在译者和译本研究上,对除帕西和德庇时以外的其他译者及其版本研究过少;其次,在文学传播上,对西方受众对象的研究过于薄弱.未来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比较、语言艺术价值、其他语种译本以及海外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断鸿零雁,佛光学影里的弥天幽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哀情小说《断鸿零雁记》等作品,表现青年作家创作心理上的个性与佛戒劫争,也是作家人生侣离的自叙传.这种宗教跨越散发青春气息,也是留学生精神境界跨文化语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痴婆子传》的女性私情自述性叙事,直接取法于元代散曲。唐人的“田野作业”和小说中也早载录了女性自夸性自述。这一“倒叙式”机杼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是独创,而有着文学史渊源。痴婆子的自叙,除了做世劝善的伦理说教,仍不免带有口传文学的诸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剑腥录>主人公邴仲光,并非只是连缀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的"贯串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正直执著的近代爱国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以他为中心,从重大历史事件、日常生活、人物关系等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其思想性格的丰富性与主导性,形成颇具现代性的结构特色;其议论性插话,景物、心理描写,自叙传色彩等都具有一定的现代性.采用文言,史料性突出等则尚未摆脱传统文学影响.<剑腥录>开启了近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之先河,其探索长篇小说艺术现代性的尝试,亦有益于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由青心才人编次的中国小说<金云翘传>在国内外曾广为流传,之后一度沉寂,20世纪80年代之后受越南同名作品的回返影响而重新受到关注,从而引发了国内学界对中越两部<金云翘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体现了中越文学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所带来的新认识和新发现,促进了当前两国文学文化关系的相互体认,这正是当今中越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让人不断期待和不断深入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在纽约》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新移民文学早期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凭借“群选经典”效应建立了新移民文学与当代文坛、国内读者、文化市场之间的共生关系。因为市场化的操作手法,两部作品给新移民文学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原罪”),同时,在写作上,它们也开启了新移民文学自叙传小说、世俗品格、代际特色和移民情结等鲜明标识(“原味”)。多年来,新移民文学一直沿着《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开辟的道路前行,摆脱“原罪”“原味”的束缚,以主体意识乃至间性意识努力超越,这将成为新移民文学保持个性、继续繁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