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周代金文看祖先神崇拜的二重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大量的青铜器铭文为研究周代的祖先神崇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据青铜器铭文材料显示,西周春秋时先民的祖先神崇拜一方面体现着报恩的孝道思想,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功利性的向祖先神祈福求佑的思想,反映了周代祖先神崇拜的双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册命是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祖先观念是周代的主要思想之一,册命与祖先观念密切相关,祖先观念是周天子维持君臣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文献《山海经》等记载看,神话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古今学者也做了各种考证。剥去多种说法的扑朔迷离,西王母的神格应该定位于大母神,也可为女性的祖母神和祖先神。西王母的神话符号与昆仑山结为一体,属于女性符号的表征。学术界有西王母为月神之说,实际上,月亮的圆形和不断圆缺周而复始的表象与原始神话中崇拜的祖先神是同位的。西王母神话的产生与历史上商周时期活跃的部族西戎有密切的关系。戎族崇拜的女性祖先就是西王母。按其祖先原始宗教产生的崇拜偶像尊为化生天地的西方至高神。  相似文献   

4.
祖先神是壮族民间最主要的崇拜对象。壮族的祖先崇拜可分为始祖崇拜、远祖崇拜、宗祖崇拜三种类型,其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鲜明的民族个性、明显的多神特征,以及教化、慎终追远、凝聚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天帝、祖先、鬼神、圣贤等的崇拜,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巫、祝、卜、史等宗教活动,老子深刻冷静地考校了历史的成败及现世的问题,对周代的这些宗教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然而老子并没有完全脱离宗教,他以“道”的中心的哲学又似乎体现着一些独特的宗教特性,这种宗教性对日后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周代的艺术理论同该时代的形神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不少重要命题,都是从形神观引伸出来的。从周代的形神观,可以说明周代艺术理论的某些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奠基作用。产生于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观念,在周代依然是人对自身认识的基本出发点。人被划分为形、神两部分,形会死亡,神则永生。对于形、神的具体形态,有着明确的论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礼记·檀弓下》)  相似文献   

7.
《識簋》铭文有关"司土(徒)"管理籍田这一职掌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根据《国语.周语》记载的"籍田礼",可以看出《識簋》铭文记载"司土(徒)"管理籍田是其神职、礼职和民职的体现。在周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司土(徒)神职、礼职的色彩逐渐消褪,但是其管理和教化民众的功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8.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复杂的灵魂观念的产生,出现了对业已死去的人物的崇拜,也就是被称为氏族祖先之神的崇拜,这是与以往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截然不同的地方。另一更大的不同,是出现了专职的祭司——萨满。随之多神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崇拜仪式也愈来愈趋复杂。萨满教正是由于出现萨满而形成并因以得名的。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的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是被认为能保祐人们平安生活免除灾难的祖先神灵的代表,是一切传统习惯的坚决维护者。  相似文献   

9.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殷商帝神崇拜的热潮渐次销寂以后,周代文化中人的主题作为历史的淀积与哲学化的产物,经两周特别是战国社会的动荡筛选以后,已日趋明朗。所谓人的主题,自然与欧洲人文时代的人的主题扦格不入。这是一种在礼制规定下以牺牲人的本性为代价而产生的特殊人——祖。姬周代商,神、祖随之易替。原始宗教的内容也由对超自然的信仰对象转而变成超部族血缘界限的信仰对象。周亡秦兴,合理的逻辑进程应是这种畸形变种的人文主题——祖先崇拜在秦宗教中进一步深化弘扬。但是没有,即便在周、秦代际叠合的百余年间也没有!相反,在秦获得独立的国格以后,虽然正处于六国以祭祀祖先为主  相似文献   

10.
李琳 《江汉论坛》2012,(3):102-106
中国与希腊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显著代表,对水神的共同崇拜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我们以中国水神湘妃神话与古希腊海神波塞冬为范本,从二者成为水神途径的不同,外貌与个性的迥异,神话演变的不同归宿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希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1.
夏人源于黄帝一族,兴盛于中原一带。夏人通过联姻、治水、战争、迁徙等方式,不断融合其他部族邦国,凌驾于"天下万国"之上,夏国家空前强大,夏族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夏人是一个崇龙的民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把祖先视为社神,认为王权神授。这是夏朝或夏人的神话,它直接为夏王朝贵族专政服务,其在夏朝兴盛与夏人壮大过程中,起到了思想统一、精神引领、人心凝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殖崇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宗教现象,其崇拜形式有多种。然而,最早产生的生殖崇拜形式是什么?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就此问题予以探讨。一、性器崇拜不是最早的生殖崇拜形式生殖崇拜形式主要有:一是崇拜图腾,二是崇拜自然神(如石神、山神等),三是崇拜祖先神,四是崇拜性器官,五是崇拜生育神(如送子观音等。)但不少学者把生殖崇拜与生殖器崇拜等同起来,以生殖崇拜就是崇拜生殖器,如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一文和《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只谈性器官崇拜,只字未提其他崇拜形式。这是很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殷墟妇好墓玉阴阳人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杰出代表。其两性兼体的外在形式,是人类两性同体崇拜心理的具体表现,代表着对和谐、互补带来的终极的、完美的神性力量的崇拜,应是当时人们心目的集创世神、祖先神和保护神于一体的至高神。这种两性合体的文化代码,同时也成为我国传统阴阳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当前双性化教育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4.
风崇拜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到商代中晚期,风神崇拜地位在诸多自然事物崇拜中凸显,且已逐渐从万物有灵的崇拜中走出,崇拜对象展现出较强的"人神化"特征;汉儒所阐释的周代风神崇拜对象以箕宿和飞廉为主,具有抽象化和虚神化的特征。从商代到周代,风神崇拜应具有连续性,汉儒风神崇拜叙事存在缺失,考察商周之间,风神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华夏先民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15.
周代宗教献祭礼仪可以大别为两类: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各类典礼中都有繁复冗长的仪式,这些仪式是由史前时代起,历经夏、商、周三代完善并规范起来的,现存的周代献祭的礼仪已经是一个历史或文化的复杂的层积物了。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层积物中确切地辨认出创制于史前时代的文化因素,那么它对于丰富史前史或正确理解我国原始宗教的发展线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产生、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时代并在西周获得完备发展的宗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即使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感觉和发现它的痕迹。以至于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周代宗法制度,既是解开中国历史文化之迷的钥匙,又是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关键。因此,研究周代宗法制度,就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自东汉以来,学术界通常认为殷周时代的“帝”便是“天”,帝、天混一而不分,它们是殷周思想中至上神的不同称谓。今人一般都承袭此观点。近年出现了两种新的学术观点,对此成说提出质疑。一种观点认为,上帝只是殷代的至上神,周代的至上神是“天”;另一种观点进一步认为,殷代的上帝只是诸神之一,非至上神。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客观剖析,同时对殷周思想中的至上神观念作出进一步考察,当属必要。一、天不是周代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18.
客家妇女生育信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起源于原始社会民众对生命现象的崇拜。它包括孕体崇拜、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生育神崇拜,还包括求育巫术、禁忌等。本文结合笔者在客家地区所作的田野调查与前人的文献资料,对客家妇女的生育信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13-121
两宋时期,随着海洋开发和海上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之风日趋活跃,涉及的社会群体相当广泛,包括海商、渔民、士绅、僧侣等。这当中,两浙地区颇具代表性,其海神崇拜有的是基于海洋意识,有的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报恩思想密不可分,有的则是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多元化、实用性的特点。从更深层次来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神崇拜的兴盛,体现了海洋开发不断加强的趋势,反映出开放与包容的地域文化精神。同时,海神崇拜不仅满足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东南地区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存最早的铭文是商代的,镌刻在青铜器等器物上,文辞简朴。周代铭文出现四言韵语,篇幅有长达291字者。秦汉铭文刻石者大增,以四言韵语为主。汉末至六朝出现不刻于金石的铭文,文学性增强,用于私人生活的铭文增多。宋代铭文远多于前代之总和,用途广泛,文体形态多样,虽然仍以四言韵语和骚体为主,但各种语体都有,甚至有散体无韵者。仍然有刻于金石者,但多数都只是写在纸上的阅读文章。建筑物和日常文化用品是铭文写作最多见的题材。宋铭不是以颂德叙功为主,而是追求理趣,崇尚议论。不过不同身份的作者理趣有所不同,理学家一味说理,文士兼求美感,释子偏重禅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