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老家在保德县扒楼沟村,是山西最早的解放区之一。1943年夏天,日本鬼子扫荡到保德县,我村民兵及早得到消息,组织村民全部疏散到各条沟里。鬼子来了,在山梁上架起大炮机枪,在大河沟里支锅做饭,一住两天。  相似文献   

2.
杨振保 《南都学坛》2007,27(5):38-40
桐柏解放区的开辟有力支持了刘邓主力部队在大别山的斗争,对改变中原战局做出了贡献;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兵力,为人民解放军大量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整合了解放区的地域军事优势,为解放军南下作战准备了一个战略前进基地;磨炼了广大干部战士,激励了革命斗志,增强了必胜信心,提高了部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丁玲与解放区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解放区文学作为完整的艺术形态 ,是从丁玲到达陕北后开始的。丁玲继承鲁迅开创的五四文学传统 ,将救亡与启蒙这一时代所赋予的双重使命融为一体 ,注入解放区文学的命脉中。她始终坚持救亡与启蒙的统一 ,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这使她的创作既表现了鲜明的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又超越了后来在统一规范下所形成的解放区文学的某些基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作者认为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六年六月下旬,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抗击敌人的进攻。至一九四七年二月,共歼敌七十一万多人,迫使蒋军停止了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即调集重兵分别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攻。在我西北野战军挫败蒋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同时,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大踏步地前进和大踏步地后退,集中优势  相似文献   

5.
收藏一双军鞋,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人民群众中,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里,由于作者巧妙构思,把“珍藏军鞋”作为矛盾的开端,这对塑造英嫂这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一情节的安排之所以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是因它处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之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概括了当时解放区人民对子弟兵深切热爱的社会现实。我们看到:为了“消灭蒋匪”,我解放军主力部队主动转移外线作战后,蒋匪兵进犯沂蒙,地主还乡团垂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10月,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指挥的129师386旅16团,在民兵、百姓的协助下,于山西韩略村一举歼灭了日军的“军官战地观战团”,在我军作战的历史上写下了精彩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艺统一战线形成于五四时期,此后的十余年间又得到了持续发展。三十年代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为其迅速壮大提供了机遇,全国性的文艺统一战线组织终于得以建立。在解放区,光明自由的新天地成为抗日文艺统一战线蓬勃生长的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中国新文艺统一战线在这片解放了的土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风貌,此种盛况详见拙文《解放区文艺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①。依循着新生的解放区一切着眼于建设的主题思路,解放区文艺统一战线在其发展过程中,及时地将理论建设提上了日程,解放区文艺界对抗日文艺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的成熟,以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民歌体长篇叙事诗的崛起为标志。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在诗体变革上,既非一味摹仿旧形式,又非纯粹“旧瓶装新酒”,而是以崇高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大众化与审美化的互补为理想。其真正的意义,不是说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严格地说它自身也在摸索——而是开辟了新的艺术空间。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也难免有其局限,正视这一点,是正确认识解放区民歌体叙事长诗的需要,更是叙事诗诗体走向成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汉末三国时期,巢湖区域成为魏吴双方争夺要地,而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巢湖区域水网密布,湖泊广阔,有濡须水沟通长江,这直接决定了该区域以水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巢湖水系整体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又间接影响了魏吴双方作战的时机。此外,巢湖湖区周边的地理地质条件,也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魏吴双方战争的决策部署及军事重镇的迁移等。  相似文献   

10.
<正> 正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解放区文艺研究在深度开掘和广度拓展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水平。全书150万余字,近5000个辞目,凝聚了安徽、陕西、河南、河北、上海、北京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解放区文艺研究工作者、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三年有余的心血和汗水。首先,辞典以大量的文艺资料,再现了历史真实,展示了人民文艺的光辉历程。长期以来,在“五四”以来的新文艺研究领域中,解放区文艺的研究工作似乎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来自天津、河北、陕西、江苏、河南等地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工作者,聚会河南大学,座谈《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得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新时期以来,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宏观上对中国解放区文学进行总体把握的著作尚未问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开始迈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我生长在冀南老解放区,“七·七”事变不久,冀南行政公署杨秀峰主任就率队驻扎我村。那年我才10岁就跟着宣传队学唱歌曲。也许我天生具有音乐细胞,学歌总比其他小朋友学得快,唱得准。每逢民兵整队操练,就叫我这个儿童团员站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一九四○年到四二年期间,新四军军部重建不久,苏北解放区刚刚开辟,文学活动还主要是依靠部队里和大城市来的少数文化人来干。当时除鲁艺分院的骨干力量外,还有陆续来自上海等城市的文化界人士。正如陈毅同志当时对阿英的谈话中所说:“吾军在文艺及戏剧上,反映甚弱。”这一情况直到一九四二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到苏北解放区,才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随着《讲话》精神广泛深入的贯彻,苏北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活动很快出现了蓬蓬勃勃的崭新局面。这主要表现在:一、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普遍兴起。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学中文系苏春生副教授撰写的《中国解放区文学思潮流派论》一书 ,于 2 0 0 0年 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区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意义的新成果。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解放区的文学思潮、群体、流派及其作家作品。全书分为 10章 ,前 3章从文化视角切入 ,评析解放区文学思潮 ,认为 :“解放区文化大致可分为主流政治型、知识分子型和农民本土型三种文化观念。解放区文化整合是以主流政治文化观察为轴心 ,包括知识分子型文化观察的调整和农民型文化观念的规约 ,形成新民主主义的战时文化形态 ,与这种文化形态相适应 ,解放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区的传播方式有三种,即文件政令方式、媒体宣传方式及座谈会方式。《讲话》在其出世伊始就以文件政令的形式宣布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媒体传播中,延安文人尤其强调了《讲话》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解说这两个方面,逐渐形成关于《讲话》的经典阐释。《讲话》通过不同方式的传播,其精神不断渗透到解放区以及解放区以外的各个地区,最终确立了它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解放区后期文学阶段,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解放区理论界和创作界对“小形式”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主要原因在于“小形式”便于文学的普及,在为现实服务、发挥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方面能够成为很有用的工具。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小形式”的局限性,认为它难以表现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上缺乏更大的创造性,其意也主要在于通过艺术性的提高来更好地发挥文学对于现实的功利作用。这反映出了对文学工具性与艺术性辩证关系的深刻认知。此外,他们对于“小形式”既有肯定又有批评的价值立场,也表现出在形式问题上以“小形式”和“大形式”的互补来营造解放区创作生态的思考和努力。无疑,这对于解放区后期文学形式上的多元并存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工农兵群众在解放区话剧创作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对文艺工作者话剧创作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工农兵群众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上。表现工农兵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解放区话剧"压倒一切"的题材内容。声势浩大的解放区话剧运动,体现了话剧题材领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话剧努力适应工农兵群众的欣赏特点,艺术结构上来了一个戏曲化。以简短朴素、平易自然的语言见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立法分析入手,略论东北解放区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以期对东北土地制度这一区域经济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一、“五·四”指示的颁布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知步展开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东北地区,在解放区逐步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仍是继续沿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减租减息而不是没收土地政策,所以,当时在新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中共合江省工委做出决定:“通过发放土地,减租减息,救济难…  相似文献   

19.
以暴力的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并不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唯一办法。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对用和平的方式和经济手段解决土地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不自觉到自觉,走了漫长的路,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发动全面全国的内战所破坏了。   相似文献   

20.
禹宛莹 《南都学坛》2008,28(3):31-33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以重兵进犯华中解放区之淮北区。淮北我军在防御作战过程中,于关键处一连四误,造成两淮失陷,复导致华中崩盘。战役指挥不力是其主因,其中之教训深刻而珍贵。同时也促成了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指挥力量加强,为而后开展华东战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