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如何融会贯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使之成为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支撑。本文聚焦于儒家传统思想与当代男女平等理念的碰撞,以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为方法论指导,对儒学传统思想进行梳理和辨析,寻求与现代价值接轨。致力于回应现代性在男女平等问题上对儒学传统的挑战,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儒学传统中是否包含有男女平等的思想资源,儒家思想与传统道德的关系是什么,儒学传统如何塑造出特有的家庭关系并能在当今社会家庭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儒学的创造性发展如何能够促进当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2.
杜君 《北方论丛》2002,7(2):30-3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工农劳动阶级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知识分子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基本上经历了三条不同的历史道路.探索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道路,可以清晰地展示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小娟 《江海学刊》2013,(1):59-66,238
杜维明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儒学的现代发展。他的儒学言说是建立在对启蒙进行反思的基础之上的。为了给儒学的现代发展开辟道路,他试图纠正人们对儒学的一些传统看法,其中最核心的是儒学与专制政体的关系。他站在世界性问题的角度挖掘了当代思潮与儒学的相关性,从做人以及人格塑造方面肯定了儒学的价值。他对儒学现代发展路径的探讨内容丰富,主要有继承和超越启蒙心态、儒学内部的深度挖掘、走向世界、广泛参与等。他对儒学的弘扬并非是情绪化的,而是冷静的、理智的,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学负面价值的反思上。探讨杜维明的儒学言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现代价值,也对我们把握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特点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漫长的封建社会占据了中国古代史册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当1640年英国革命结束西方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进入了晚期。特定历史背景提供了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因而他们是幸运的。对他们的立场与命运的思考,也为当代知识分子塑造健康人格,建构生命理想,提供了历史参照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5.
漫长的封建社会占据了中国古代史册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当1640年英国革命结束西方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进入了晚期.特定历史背景提供了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因而他们是幸运的.对他们的立场与命运的思考,也为当代知识分子塑造健康人格,建构生命理想,提供了历史参照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堂会 《云梦学刊》2005,26(5):49-51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分子群体写作过程中存在低俗化、庸俗化和“伪现实主义”倾向,知识分子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后处境尴尬。当前知识分子文化写作背弃了批判现实主义和人民性的立场,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玉顺 《学术界》2006,(5):116-119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今的儒学复兴运动,究其生活本源,都是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这是因为,儒家、儒学、“儒教”从来不是某种现成固有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着的。所以,当前的儒学复兴绝非什么“文化———保守”的问题,而是“复归生活,重建儒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国保 《学术界》2003,(6):91-103
本文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予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家 )批判以公允的评述。本评述涉及自由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以及非自由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现代新儒家批判。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对现代新儒家的批判 ,可以视为自由主义西化派、马克思主义派在当代继续与文化保守主义派抗衡。而诸多非自由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现代新儒家批判 ,可以从视角上区分为情感上同情不同情、学理上认同不认同四类。就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无法舍弃现代新儒学来谈这个意义上讲 ,如此客观地分析不同价值审视下的现代新儒学批判 ,将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现代化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人和现代知识分子都曾在灾难中经历流浪和漂泊 ,但现代知识分子在流浪中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具备了自由性标志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乡村发展的各种问题不仅构成了中国近百年来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也为中共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无尽可供思考的问题。那么批判型知识分子同乡村发展有何关系呢?中国乡村发展又需要怎样的批判型知识分子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于建嵘、陈桂棣吴春桃夫妇及周立太为案例展开分析了批判型知识分子的特质,其推动乡村发展的条件与方式,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发展对批判型知识分子的要求,最后指出中国乡村的发展需要更多批判型知识分子的关注与参与。  相似文献   

11.
岳晗  李永富 《理论界》2014,(4):54-56
书院是儒家文化自觉的载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儒家文化自觉的体现。书院曾经发挥了教育、研究、藏书、祭祀和议政等功能。在当代,书院的复兴可以为传承中华文化提供阵地,亦可为理想教育提供试验田,还可给予国人安身立命的场所。社会贤达积极创办、多渠道筹措资金和集蒙学教育与人文熏陶于一身,使得书院的复兴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类型繁多,旨趣深远,叙事视角多变,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交织。借助展示动物的悲剧性命运,作家也较为彻底地批判了人类文明。生动多彩的动物形象不断涌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象画廊,让人进一步扩展生命眼光,树立生态意识,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局限尚存,更为经典的动物叙事尚待创造。  相似文献   

13.
民主建设的重点,除了制度建设外,还应有主体的培养。民主主体培养的关键,在于民主意识的建构。在当前来说,民主意识培养主要应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等方面。其中,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共同基础;自主和权利是民主社会的核心内容;责任和义务则是民主社会的基本保障。这六种意识既是民主社会共同的意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国民所普遍缺失,其培养因而也应成为民主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它们的挺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仍是需要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需要的。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时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概括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包括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现代、当代小说文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小说文体的变化,已成为当代作家寻求艺术创新和探索的突破口。近20年的小说文体探索使当代中国作家的生活积累、现实感悟、生命情感体验在变化、发展而丰富的文体形式中获得了更趋完美的表现。中国作家意识到了小说文体创造的本质力量,也标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方式的特性,从而使小说写作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6.
孤寂书写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精神路径,它既尊重诗学本体,同时也有哲学关照,本文从形式、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归纳了诗写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对诗学建构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社会史,本是社会史研究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却未跟上社会史前进的脚步,在理论探讨、问题意识、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等方面,都与古代社会史、近代社会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距。21世纪以来,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善。从当代社会史的理论探讨、具体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对当代社会史的研究作一学术总结。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当代中国哲学的六十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有什么经验教训,当代中国哲学的前沿问题是什么,发展前景如何,这是摆在哲学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要祛除遮蔽,还原真相,以更加有效的文学史标准,重新建立当代文学史的“正典结构”。  相似文献   

20.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9,30(2):102-107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国唐代以前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元论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汲取其前代和同代诗人的精华,并对其前代和同代诗人作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