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已逝去的20世纪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全面破坏的世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紧迫状态下,关注生态环境、研究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一个中心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抛弃旧的生态价值观、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可贵和必要。藏区群众的生态观念,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的教义教理中具有普世思想和慈悲心、良好道德的和谐思想内容,挖掘和利用这些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藏传佛教是我国的重要宗教派别,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具有独特的思维和理念,并且能够将佛教的教义教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在藏传佛教当中,本初佛是重要的崇拜对象,也是信仰的核心部分.在本初佛当中,金刚总持、法身普贤、金刚萨陲是三位重要的佛像,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讲,还是从本初佛的演化上来分析,金刚总持、法神普贤、金刚萨陲都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加深对藏传佛教本初佛的研究,有利于日后弘扬藏传佛教的佛法,促进当地的宗教信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博览》2016,(1)
藏传佛教的教义教理中具有普世思想和慈悲心、良好道德的和谐思想内容,挖掘和利用这些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藏传佛教是我国的重要宗教派别,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具有独特的思维和理念,并且能够将佛教的教义教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在藏传佛教当中,本初佛是重要的崇拜对象,也是信仰的核心部分。在本初佛当中,金刚总持、法身普贤、金刚萨陲是三位重要的佛像,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讲,还是从本初佛的演化上来分析,金刚总持、法神普贤、金刚萨陲都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加深对藏传佛教本初佛的研究,有利于日后弘扬藏传佛教的佛法,促进当地的宗教信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5.
明宣宗与藏传佛教关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宣宗继承永乐朝的藏传佛教政策,继续对藏传佛教各派实施"多封众建",注重藏传佛教在稳定边疆方面的政治功能。同时,明宣宗与明成祖一样,对藏传佛教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扶持瞿昙寺、大崇教寺的修建,以及师从高僧班丹札失受闻密法,反映了明宣宗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支系,是佛教文化传入青藏高原后,适应高原文化生态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不但造就了大批的高僧、喇嘛,同时也修建了力数众多、富丽堂皇的寺院建筑。作为藏传佛教主要活动场所的寺院建筑,在其布局、建筑风格、结构等方面和佛教其它文系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具有历史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而且与环境(即自然环境)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就山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的作用作一探索。一山——西藏古代社会的活动中心西藏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45… 相似文献
7.
内齐托音是黑龙江地区藏传佛教的实际开拓者,也是黑龙江格鲁派寺庙共同的祖师.在皇太极和杜尔伯特、扎赉特、郭尔罗斯蒙古王公的大力支持下,藏传佛教一经传人,就在黑龙江地区取得了迅速发展.黑龙江乃至整个东蒙古地区废除萨满信仰,接受并皈依藏传佛教都与内齐托音及其弟子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9.
10.
11.
就西藏社会而言,藏传佛教对其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与其说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发生了作用,不如说是因藏传佛教而促成的变民族精神对西藏社会产生了重大的而且是深远的影响更为直接。本文试图探讨龙传佛教思想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对于藏民族精神特征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性。因目前藏学界还较少涉及有关藏民族精神的研究,故本文只是对这类问题进行浅陋的探讨,还望方家指正。一、对高民族精神的界定对藏民族精神的界定与诠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仅就民族精神而言,就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界定。广义者(如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藏传佛教是佛教重要流派之一,最初形成并流传于我国藏族地区。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自今尼泊尔和我国中原两个方向传入藏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奉佛教,曾建大小昭寺,并请印度人俱萨罗、尼泊尔人向达尔及汉人大天寿和尚等开始翻译佛经,倡行佛教,乃佛教“前弘期”的开端。赤松德赞(742—797)时期,大力推行佛教,兴建寺院,建立僧伽制度,并组织译师译出密乘经典数十部。还曾召集佛教徒与苯教徒进行辩论,以抑苯兴佛;又举行南僧与汉僧的辩论,以统一信仰。到了赤祖德赞(806—841)时,以强力手段维护佛教利益。由于当时佛教还局限在吐蕃王朝上层,而在民众中尚未扎下根来,且僧侣集团的地位又过分提高,促使与贵族集团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公元9世纪中叶,赞普朗达玛在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兴苯灭佛。至此佛教前弘期终止。佛教在藏区一度沉寂,达100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汉藏历史文献证明,明成祖对藏传佛教领袖的异乎寻常的推崇,有其内在的信仰因素。通过迎请藏传佛教大师,明成祖接受了密法灌顶,对藏传佛教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明成祖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扶持,促进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互动。文章认为,藏传佛教文化是明代联结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藏文和梵文元音作为切入点,以萨班<乐论>和<语门文法概要>等古籍文献为主要论据,从理论高度阐明了藏传佛教诵经音乐音律、上下起伏的旋律音调走向所构成的曲线线条、诵经音乐"央译"()乐谱的形成和关系等诸多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量的情歌材料证明:藏传佛教影响到藏族“拉伊”的思想内涵、歌词结构、局部特色、创作过程,影响到“拉伊”创造者的世俗行为和心理活动。藏族人民酷爱宗教与追求爱情并不矛盾,当代藏族歌曲创作应该从藏传佛教入手,探究藏族人民真正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爱众生"、"利乐有情"是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的纲要。"慈爱众生"的伦理观具有生态道德的价值,也是佛教生态伦理的重要内容。挖掘和梳理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及其实践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藏传佛教传统生态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