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启的"自适"诗论和他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诗人高启论诗讲求自适的心理,并在诗歌创作中予以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闲趣的咏叹、讴歌,对人生的深沉思索;二、在抒发感情时加以理智的约束;三、安静而绵长的意象"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一) 自居易是诗人,又有理论著述。他的《与元九书》和其他评论,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自居易志在“兼济”,他的诗论也贯串了“兼济”精神。后人多肯定他解决了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称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但是,自居易的诗论,经验与教训兼有,甚至有较大的片面性与空想性。今拟在几个主  相似文献   

3.
评元结的复古主义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倾向理想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建安风骨,追求兴象玲珑,自然率真,含蓄凝炼,富有情韵的创作思想。生活在盛唐后期的元结,提出了与时论迥异的诗歌理论,一些研究元结的论著和几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对元结的诗歌理论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值  相似文献   

4.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倾向理想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建安风骨,追求兴象玲珑,自然率真,含蓄凝炼,富有情韵的创作思想。生活在盛唐后期的元结,提出了与时论迥异的诗歌理论,一些研究元结的论著和几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对元结的诗歌理论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古典文学的研究,必须改变凡主张诗歌的主要任务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伟大的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主义专政运筹帷幄,不避劬劳,对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可宝贵的文艺理论遗产。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见解,就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的诗学观主要体现在致臧克家等同志和陈毅同志的信中。另外,还散见于在一些会议上的讲话和别的同志撰写的回忆录里。  相似文献   

6.
<正> 然后我起身,飞上天堂蓝色的穹顶,跨过座座高山,踏过层层波浪,把我的长袍留在大海的泡沫上。我的足迹用火焰在云中开路,山洞间充满了我光彩的身影,空气敞开绿色的大地让我拥抱。雪莱,《阿波罗之歌》①我常常卧在榻上,怀着茫然忧郁的心情,它们便闪现在我心灵的眼前,这正是孤寂的福音。随后我的心充满了欢愉,与水仙花一齐起舞。华兹华斯,《我象一片白云,孤独地飘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象一股澎湃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当时社会上和文艺界各种传统习俗,给沉闷的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文艺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诗歌创作中尤为明显。诗坛一扫古典  相似文献   

7.
高启生平事迹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搜求考订高启生平事迹 ,考知高启除号青邱子、槎轩外 ,还有别号“吹台”。高启应为吴县人而非长洲人。至正戊戌、庚子年间出游吴越实为两次 ,第一次为至正戊戌冬至己亥春 ,第二次为至正庚子春至本年六月之前。根据考证结果 ,对相关诗歌重新编年  相似文献   

8.
高启游仙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游仙诗。但他的游仙诗的价值至今未被人们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启游仙诗的分析、研究 ,揭示其艺术价值及暗含其中的诗人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高启死因是高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来,有学者认为高启死于明初文官与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权势之争。其实党派之争只是魏观案的诱发因素,不是导致魏观等人罹难的决定因素。高启寓京期间,对朱元璋专制统治的抨击和反抗,才是他无辜遭牵连,最终被杀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一三七四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元末明初诗坛上的一颗最灿烂的新星陨落了。高启,这位“天才高逸”、名冠当时的诗人,不幸竟因诗获罪,成为明初朱元璋文网恐怖的牺牲品,而停止了他的歌唱。《明史·高启传》载:“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归家,以观(魏观,苏州知府)改修郡治,启为作《上梁文》,帝怒,遂腰斩于市。”时年仅三十九岁。的确,高启死得太早了。如果天假以年,他必定会奉献出内容更为广阔深厚、艺术上也更为纯熟完美的诗作,必定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然而,明太祖的文字狱却无情地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这是诗人的不幸,令后人痛惜不已。  相似文献   

11.
有明代第一诗人之称的高启,在元末明初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青丘江畔。强烈的个性促使诗人采取避世态度,沉浸在诗歌艺术的创作中来摆脱外在世界的影响,在表面上具有隐士的姿态。但我们却发现,高启的心态具有与以往的隐士不同的特征。本文将揭示高启这种复杂的心态表征并探讨其内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腥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论主张的提出.他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是我国文坛上不以诗名谋功名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高启的吴越之游是研究高启生平无法回避的问题,前人之说比较模糊。高启吴越之游的目的和动机实际上是游历、访友。吴越之游共两次:第一次为戊戌冬至前数日至己亥年正月底;第二次为庚子年春至当年六月前。相关诗文系年也应与此相合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吸收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意象论、意境论,综合了中西文论中寓言的思想,形成带有自己的理论思考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时期梁宗岱诗论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他对西方象征主义诗论的继承上,偏于他对外国文学的评论。然而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本土化方面体现他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精神:一是意象与象征的关系;一是意境与象征的缠结;一是寓言与象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初诗人高启的死因,辞官得罪说是广为流行的说法.事实上,高启将朱元璋定鼎中原认为"乱极将冶",积极勉励友人出仕明朝,处处流露出对明朝的忠爱思想.朱元璋在他统治前期对士人辞官归隐这类事件的处理颇为大度.辞官得罪说既不符合高启思想实际,也不符合洪武前期政治现状.从考察此事件关键人物魏观及高启与当时朝廷政治人物的关系入手,结合朝廷势力派别斗争,可得出如下结论他们是明初文官与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争权夺利的政治大背景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高启与明代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对明代高启 783首乐府诗、古体诗进行研究 ,归纳其韵部系统 ,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 :灰泰合口呼押入支微部 ,尤侯部唇音字“妇”押入鱼模部 ,佳韵韵系部分字押入家麻部 ,鱼模部与支微部相押 ,皆来部个别字与支微部个别字相押 ,寒先部与真文部混押等等  相似文献   

18.
高启生平二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启(1336—1374)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他一生虽然短暂,且《明史》、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均有传,乡人李志光有《凫藻集本传》,学生吕勉有《槎轩集本传》,清金檀有《高青丘年谱》;但由于明初统治者对吴中地区采取的特殊政策,使得这些传记的记载有不确实之处,掩盖了高启生平中的有关事实真相。这使我们难以看清其生平思想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拟对高启生平的两个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高启与张士诚政权的关系张士诚据吴称王期间,高启有否出仕张士诚政权呢?高启的诗文没有明确记载,有关高启的志传均说没有出仕张士诚政权。近人大都亦持此论。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说:“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都曾和张士诚来往,杨基和徐贲还作过张士诚的官。”②钱伯城说,高启“没有在张士诚手下做官,宁愿伏处田野,做一个安居守分的诗人。”③尤振中在《高启诗简论》中说:“在元朝与张  相似文献   

19.
诗论     
什么是诗?这是学诗的人所遇到的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他从感性的"兴趣"进入理性的"认识"的一个关节。正由于这是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古今中外,讨论的人不可胜数,其中不少是大师级的。我认为他们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昊越纪游诗序》来源和高启行踪两方面考察,认为至正戊戌、庚子间,高启出游昊越之说乃金檀伪托。其出游实际可考为两次,一次应在至正十八年(1358)戊戌十月二十左右至十九年己亥正月十五之前一段时间,一次在至正二十四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