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舟作为近年来活跃于诗坛的西部诗人,他的诗作所呈现的独特的风格特色被许多批评家所提及,本文试图以叶舟诗歌的创作文本,从宗教性、民俗性、地域性、现代性和语言的速度感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以期对其诗歌做一个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2.
佛教美学作为一种宗教美学,从人的精神信仰的解决来匡范生活.在当代,人类生活的美学图像日益丢弃虚拟性幻想和狭隘的情思咀嚼,而趋向关注审美实践的现实创造,关注在高度发展的文明背景下,怎样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价值统一.当代审美的这种现实化和价值意图,使得佛教美学凸显出特殊的生活图像价值,即在佛教义理所设定的各种生活图式、图像中,我们能够找到可以为当代美学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图像资源.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成分,它是以通俗文学、流行艺术等文艺形式为中坚,另辅有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诸如卡拉OK、时尚装饰、休闲旅游等在内的活动系列。它是当代文化工业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成分,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大众文化的一般特性,即笔者所指认的它的大众性与伪大众性。它的大众性看来是理所当然,不待多说的。它的伪大众性在于,它是由一定生活条件下,大众被安排的一种文化,而不是大众真正理想的对象,如对多数人来说,自己演唱有乐队伴奏更好,求之不得,以卡拉OK的录像伴奏来替代;自己能够游历世界各处的名胜景点是…  相似文献   

4.
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在整个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艺术不仅仅与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本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而且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宗教艺术在自身审美情趣中的宗教性与地域性。从宗教艺术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特征着手,通过详细分析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语义以及宗教艺术的内在方面,结合具体的历史宗教艺术事例,展现独特的宗教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文忠  孟瑞 《中州学刊》2007,2(6):234-239
近二十年来,学界围绕审美文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方略、审美文化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审美文化的当代性、审美文化的研究与美学学科和美学史的关系、审美文化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如审美文化的当代性、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以及审美文化与当代媒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8-34
麦金太尔通过对当代西方道德的诸多争论的考察与批判,从基于现实语境与生活叙事的角度,以实践性与宗教审美性的视点剖析了道德的本质与特性。最终,他将"美德"的考察转向尼采、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与本尼迪克特。麦金太尔指出,道德理论应转向一种共同体的"善的目的"的实践,并以此作为宗教性信仰。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新旧道德规范处于交替状态,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对构建有利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道德理论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多年诗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诗歌创作的"三重奏"。一是诗与生活。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土壤。诗人要扎根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把自己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才能从中发现、提炼诗的元素。二是诗与人品。诗歌创作要遵循"做文先做人"的原则,在世俗面前,少一些浮躁与贪欲,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三是诗与悟性。诗歌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要勤于学习,善于思索,勇于发现。要有深邃的洞察力、感悟力和超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的诗在文学史上堪称独树一帜。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而这种艺术个性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庭坚独特的——富有新奇性,精微性和思辩性的审美感受。通过对黄庭坚诗歌创作第一环节——审美感受为主的审美心理观照,可以透视出黄诗的审美特征——新奇,精微和思辩的深层结构。 艺术家产生审美感受不外两条途径:一感于物,即直接感受,一本于学,即间接感受。黄庭坚诗歌创作动机的萌生,毫无例外地受这两种生活感受的驱使。如,无论是他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形态论关于“审美”的理解以浪漫主义美学为基础,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与自律性价值,但这种“非现实性”的美学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新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难以解决其理论基础的深层断裂问题。在当代文化现实与学术语境中,审美自律论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受到广泛质疑。各种肯定审美的现实性、强调“艺术与生活统一”的生活美学观逐渐确立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实践美学,它关于审美现实性内涵的理解应当成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也应当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傅天虹先生是当代华文诗坛有影响的重要诗人。他以自己鲜明个性的诗歌创作和系列诗歌工程的建设,予以了新移民文学实实在在的内容。他凭借独特两岸三地的丰富生活孕育了他的诗情诗意;其特有的文化身份带来了他深邃的诗思,书写了一个坚强奋斗者的执著人生之歌。同时,他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其敏锐的感触捕捉生活本身丰富的细节,形成了自己朴素写实中透视的象征,现代意识中包孕的传统人文的诗思和诗的意境之美。他的努力丰富了当代华文诗歌,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