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法治校论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管理 ,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 ,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 ,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具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实施依法治校 ,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 ,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具体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实施依法治校 ,对学校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与其母校对簿公堂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些诉讼大多是由于高校在处分违纪学生时存在法律上的缺失,以及与大学生们的相关法律权利相冲突引起的。文章提出从大学生权益保护和依法治校两方面来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主张要理顺高校与大学生们之间的各自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依法治校,对高校的管理方法与规范合法性提出了异议,并探讨高校管理活动的法律重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管理理念中必须注入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师生共建合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德”和“法”的传统性、时代性和兼容性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兼收并蓄的思想和伦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叠加范式的治校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内部约束与外部干预下的双重维度及延伸,叠加的基础在于两种范式的互补性和核心目标的一致性。叠加范式理念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理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维护校园安定团结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应首先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理念;依法治校,树立学校的管理行为应符合“法的原则与精神”的高校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统一性,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任务在于彰显诚信法治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和实践理性教育。法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环节。为此,要关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加强诚信法治建设,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结合,加强教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然而,当前高校依法治校进程缓慢,未能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治校工作面临着现实障碍与诸多问题。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着四大方面的现实障碍与主要问题:①依法治校的法治思想意识淡薄和依法管理法律法规权威缺失;②依法治校的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③依法治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和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④依法治校的法治正当程序保障缺乏和权利救济机制尚未建立。并就以上四方面各自的基本内涵、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具体深入的探析,为推动高校依法治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认为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大学生民主精神的客观需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心声。同时认为当前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主要存在支持欠强、保障较弱,内容有限、层次较浅,机制缺乏、秩序较差,信度不高、影响有限等问题,认为要推进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学生权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培训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应充分尊重在校大学生婚姻自主权;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对婚后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建立对结婚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包括大学生结婚信息反馈制度、生育大学生休学制度、大学生子女户口管理办法、为结婚大学生提供有偿住房服务等;建立大学生婚姻管理机构等教育管理机制。在教育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依法治校精神,为大学生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校的本质含义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必须与法律法规相一致。依法治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选择法学教育模式需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在理念指引下思考在本土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使用相应的教育模式。法学主要是一门应用学科,法学教育更要体现其学科的务实性,即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大陆法学教育现状最需要的就是如何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差距,尤其是本科的法学教育。而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务实精神可以作为改革高校法学教育实践的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法治精神是人们的法治认知、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一要革新教育观念,重视法律教育;二要科学定位法律教育,优化法律教育课程设置,加强法律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教学质量;三要提升依法治校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第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范围做出了界定。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3种:其一,两者之间因教育教学活动而缔结成的法律关系;其二,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其三,我国行政法学上所讲的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为:高校承担责任,他人承担责任,学生或家长承担责任,混合型责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方法为:建立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高校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建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制度。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健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要以全力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损失,形成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犯罪问题与高校法制教育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广泛性、突发性、团伙性、智能性等特点。主要由于不良社会环境导致的价值观沦丧、教育失衡带来的个性心理残缺、法制观念薄弱产生的认识错误、经济困难引起的生活窘迫等原因所导致。为预防大学生犯罪,必须推进高校法制教育。可以从提高认识,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教育网络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坚持惩罚与教育并举等几方面来实现,最终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与学生行政关系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与学生间关系为行政关系。出于保护学生权益、规范高校管理权及高校与学生关系,高校与学生行政关系应予法治化规范。按权利影响程度,高校管理权应分类规范。影响学生重大权利的高校管理权的法治化路径为,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原则及制度的实体法规范、正当法律程序与听证程序制度的程序法规范、司法审查的诉讼法规范。其他者法治化路径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法规范、公开与参与的程序法规范、内部专业救济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 ,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社会生活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 ,肩负着历史重任。然而 ,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有所突出 ,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 ,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更显得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和大学生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高校管理法律纠纷呈快速上升态势,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维护大学生的权利,应建立完善的救济途径,改善高校治理方式,进而实现教育法律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朋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28-130
论述了目前高职学生接受的法律知识及能力的现状,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现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从事法律工作的实际,从法制教育方法以及法律教育理念的层面,对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的对策做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