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乡民族的交际工具主要是东乡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不仅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主要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转用就是语言功能变化的一种。据我们调查,在东乡族自治县的24个乡镇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转用了汉语。主动的文化同化、经济条件等是造成东乡民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给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平等的表现舞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下,保持语言种类的多样性对文化多样性极其重要.目前,保持语言种类多样性的难点,更多地集中在那些语言活力开始衰退的语种上,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对程度不同的濒危语言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种类的保持,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濒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语言的濒危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濒危语言现象目前已受到各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的濒危语言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召开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但还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成果少等缺陷,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今后对濒危语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抢救,对濒危语言的研究,要与常规语言的研究理论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濒危语言资料的调查同一般的语言调查相比有其独特性,这是由濒危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对濒危语言资料的记录会同以往的语料收集不尽相同,其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展示一种语言的真实面貌,长久地保存自然的原始语料,为后代留存一份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由于交际环境变小、与其它人口多的民族杂居等原因,越南的尔都、布依、仡佬、阿连和马良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出现逐渐消亡的危机。要保留和发展这些濒危语言,笔者认为这些民族必须得到良好的普通话(即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以便创造与各民族进行平等交际的环境。同时,要多种形式地组织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他们使用母语进行交际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濒危与消亡是当今世界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语言濒危的严峻形式,西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意义观”、“语言观”和“人文观”对濒危语言的保护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通过母语读写的重建来保护濒危语言是可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激发母语使用者对母语的热爱,更好地保护族群文化,发挥语言的工具性能,拓展母语的使用范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语言大面积的消亡正逐渐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趋势,对濒危语言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中国古代“和同”观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是保持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和谐统一,是有原则的和谐;“同”则是否认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差异,强调绝对的同一。故要“和而不同”。这对我们解决濒危语言的保护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文彬  王秀英 《民族学刊》2017,8(6):66-70, 119-120
本文从语言学史的角度对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发展历史作了宏观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期,把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起步阶段(1992-2000.9);(二)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发展阶段(2000.10-2015.4);(三)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提高阶段(2015.5-),并分别梳理和归纳了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濒危语言保护是当前我国急需面对的一个难题。伴随着语言的消失,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体系也会受冲击,可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民族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濒危语言关系的论述引发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尝试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我国语言保护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从而,促使民族交流与融合时期的重要表征--语言的融合及词汇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语言.随着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塔吉克人的语库逐渐扩大,很多人成为双语人或多语人,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兼通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塔吉克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塔吉克族对本族语积极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塔吉克语的继续保持,而其对汉语的高度认同将成为促进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视听语言来解释人类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民族研究》2004,(4):56-64
本文认为 ,影视人类学片不仅能够记录和保存人类的文化现象 ,而且能够解释和分析人类的文化现象 ,这里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影视”一词的理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影视人类学这个概念中的“影视” ,指的不是一种艺术 ,而是一种语言 ,在影视学中叫视听语言。画面语言擅长表现具象层面的事物 ,但通过摄像和编辑的努力 ,也能够表达抽象的逻辑分析。影视人类学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的是视听语言 ,而相同之处就在于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影视人类学片是使用视听语言的学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村语和黎语虽同属一个语支,但词汇差异却高达50%以上,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底层语词和特有词的大量使用;借词取代固有词以及借词语源的不同或者借入的途径不同;借词和新造词的共存并用,新造词的语素或造词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何平 《民族研究》2004,(1):80-86
本文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建都人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认为建都人是一个操古代藏缅语的古老民族,这个民族很有可能是由古代西南夷中的邛都这一支演变而来的.公元12-13世纪是建都人的极盛时期,其分布区域也相当广阔,从今天川滇交界一带一直到缅甸境内,都分布有建都人.到13世纪下半叶,在元朝的征讨下,建都人归降了元朝.元朝以后,中国境内已没有了建都人这个名称,他们很有可能在元朝以后就逐渐融入了与之有亲缘关系的"罗罗"等藏缅语民族中去了.分布在今缅甸的建都人,大部分也可能与缅人等藏缅语民族融合了,只有一些散居在缅北深山老林中的建都人,才没有被别的民族同化或融合,得以延续下来,并一直保留着他们古老的族称和习俗,成了我们研究古代建都人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何雄浪  张慧颖  毕佳丽 《民族学刊》2013,4(6):1-8,89-90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禁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回族语言及其禁忌是族群和族群意识构建需要的结果,反过来又作用着族群和族群意识的构建和整合,它体现了回族人强烈的自我表述愿望和族群话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南非、前苏联、加拿大、美国、瑞士等五个多族群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表明:语言权利是族群确立合法地位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同化策略还是多元化策略,如果是靠外力的强迫去推行,则会遭到抵制甚至造成分离,而如果是建立在自愿、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则能够加强各族群之间的交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睦.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匈奴确曾"寇盗"过中原边郡,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农业、手工业产品以补充其生活生产所必须.他们之所以南下入塞,有时亦为展示武力,以迫使中原拿出更多的产品.史实反复雄辩地证明,中原对匈奴地区的畜牧、狩猎产品、匈奴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需求都非常强烈.无比坚韧的经济纽带维系着历史上中华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的紧密联系,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共处同一祖国大家庭的兄弟民族虽曾有过矛盾和冲突,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互为依赖不可分离的同胞手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将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满汉语言文化融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