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日美安保体制的三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美安保体制的三个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世龙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战略格局不复存在,由此产生了日美安保体制向何处去的问题。这导致日美两国展开为期6年的安全对话,其基本趋势是在改造的基础上加强日美安保体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1996年4...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前 ,日本的政治家、外务省以及国民都认为日美同盟是冷战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但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这种认识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已经不再怀疑坚持日美同盟本身只是作为一个外交目的。虽然冷战结束及海湾战争以后国民意识的变化被人们经常论及 ,但几乎没人提到外务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日本的安全利益和日本对其安全形势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 ,进而形成了以三个支柱为核心的安全政策 ,即强化日美安保体制 ,增强防卫力量 ,以及推动安全对话与防卫交流。这种变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多种影响。为限制其中的消极影响 ,作者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应付变化了的形势,在即将来临的ZI世纪世界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日本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新安全战略从内容到性质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战略由三大支柱构成,维持。加强日美安全体制是其核心,要害是日美合霸亚太地区。一、迈向新世纪的安全战略(一)新安全战略的提出冷战结束之后,日本与世界其他大国一样基于变化了的世界格局,开始对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日本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未来的走向、新时期取何种安全战略,均与地区乃至世界稳定密切相关,自然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西方战略家甚至评论道 :这一“冲击波不亚于原子弹的问世”1。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 ,以东西方冷战为背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台湾问题则在这一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及其与台湾问题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东京宣言》标志着日美同盟将继续奉行冷战思维1 992年 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 ,与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冷战结束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日美合作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作为“今后日美关系指针”…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以平成时代"本的防卫政策变化为分析对象,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本平成时代的防卫政策变化,是被动因应威胁还是利用体系性契机主动调适目标和手段。通过对体制机制、军力结构等两个普遍性要素和"美安保体制、安保法制等两个特殊性要素的分析发现,冷战结束至今"本防卫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反映出"本政府具有明确主动意识与内因动力。不仅如此,平成时代"本防卫政策的调整与国家战略直接关联,对"本国家的未来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邵冰 《日本研究》2003,(1):66-71
90年代以来 ,随着冷战体制的瓦解 ,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本为了加强对朝鲜半岛的干预能力 ,尽快实现政治大国这一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 ,开始积极调整过去对朝推行的敌对政策 ,并与朝鲜进行了多次邦交正常化谈判。但是日本对朝政策在推进过程中 ,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其前景不容乐观。  一、冷战后日本对朝政策的调整   2 0世纪初期 ,日本用武力强占朝鲜并对其进行了长达 3 5年的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后 ,作为大国势力争夺与利益分割的牺牲品 ,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国家 ,在此形势下 ,日本不仅…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9.
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动向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区域研究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国的战略与政策演变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学研究首先在那些需要了解中国的国家开展起来。在1 9世纪,英国、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以侵略东方为目的,从收集地区情报的角度开始研究中国。在2 0世纪中叶之后的冷战国际格局中,为了争夺霸权,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需要了解具有不同理念及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根据本国政策的现实需要正式开展了对中国的研究。冷战期间的韩国在国家安保战略和对国外的信息收集及研究等方面一直依附于美国,对于作为敌对国家的中国的研究十分消极,研究成果罕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及其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形势和本党组织能力的变化,日本共产党正在对其纲领路线进行调整。其重点一是将党的近期目标即“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表明了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之现状的立场;二是对党的长远目标的长期性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未来理想社会做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展望。估计日共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  相似文献   

11.
王公龙 《日本学刊》2002,40(5):18-31
对于日美同盟在冷战后的“再定义” ,孤立地运用一种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存在明显缺陷 ,而选择性运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多角度观察 ,则可以看到 :追逐权力是日美安全关系强化的首要动因 ,同时 ,价值观和制度因素、日本作为行为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定以及对其他行为体身份认定的变化 ,也是推动日美加固同盟的重要因素。而且 ,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理论 ,还可以使我们摆脱单一理论分析产生的困境 ,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冷战后的日美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孙承 《日本学刊》2004,(2):21-35
地区安全合作正在成为日本外交、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变化和日本外交、安全政策趋向独立的结果。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础仍是日美安保体制 ,地区安全合作只是这一体制的补充 ,也是日本发挥外交、安全政策独立性的舞台。迄今为止 ,日本的地区安全合作思想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大国关系协调和多边安全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安全保障与战后日本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保障是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概述战后日本安全保障战略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试图对安全保障在日本政党政治中的定位作一初步分析,着重指出安全保障是日本政党政治的政策对立轴,日美安保体制是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的战略支柱。一、战后日本安全保障战略的演变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如何实现媾和、重返国际社会并结束占领状态的重大课题。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独立后日本的安全保障方式与日本的媾和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吉田内阁选择了对美一边倒的“片面媾和”方式,确立了“亲美、轻武装、经济优先主义”的基本路线。1951年日美…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日美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美关系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需要作纽带、以美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激烈对抗为背景、以日美安全条约为主要标志的特殊的双边关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既向这一特殊关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促动因素。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调整过程。日本和美国在自身利益需求和特定国际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其双边关系的调整既体现了大国关系在国际格局过渡时期进行调整的普遍规律,又显露出口美双边关系中特定因素作用的痕迹。由于日美两国分别…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以来,为适应国际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的新变化,日本对其安全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专守防卫"战略的内涵不断扩展,自卫队军事实力全面提升,以编制体制调整为核心的军事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日美同盟实现根本性转型,国内的核武装言论甚嚣尘上.为实现"正常国家"、"正常军队"的梦想,日本的军事战略和军事力量正处在二战结束以来又一次重大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与制度自由主义的研究成为主流:前者认为,由于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走向"正常化军事大国"的道路不可避免;后者指出,日本在安全态度上转向"国际主义",美国可以利用其在军事方面的主动性深化美日同盟关系。美国学界还着重从文化规范、公共舆论、选举体制、政党政治、政治体制等视角,探讨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根源。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研究呈现路径多元、视角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陷入范式之争、忽视政治势力对公共舆论的逆向影响等诸多不足。总体而言,出于为自身战略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立场,并受缚于日本财力的支持,美国学界的研究缺乏全面的历史观,且受价值观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1,(2):92-10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社会思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战后以来的和平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两极对立结构的终结 ,而代之以民族主义和改革思潮的兴起。下面 ,试对 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思潮变化的背景条件、民族主义和改革思潮的诸种表现、特征以及未来演变趋势做一粗浅分析。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一 )冷战的终结及其影响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的战后日本社会思潮 ,尽管经历了诸多变迁 ,但有着一个基本特征 ,这就是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冷战结构相联系 ,存在着和平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是 ,这种左右两极对立的结构 ,到 9…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日本对美政策目标主要有三:(1)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2)在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的同时发展多边安全对话;(3)缓解与美国的经济冲突。鉴于今后十年具有过渡时期性质,日本受客观条件制约,将只能部分达成这三大目标。这规定着:到2010年,日本在政治上仍将...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远到再定位的过程。本文拟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角度,分析日美关系的调整过程,并尝试对中美日三角与日美关系的前景作一分析。之所以将日美关系置于中美日三角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以后,从对亚太局势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讲,中美日三角是核心,三者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亚太局势的稳定和未来秩序的基本面貌,中美日三角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比其他各个三角关系的主要特点便可知道,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关系到全球国际政治关系的走向,但由于俄罗斯实力尚未恢复,处于一个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