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当前面临的流动性过剩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即在产业、区域、城乡之间的流动性配置不均衡,难以消解的流动性过剩和难以满足的资金需求并存.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失衡是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结构性特点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在东、西部地区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展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等措施,解决流动性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量法和价格法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针对这种过剩,除了在财政货币和经济转型方面采取措施外,还应在分流流动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外汇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3.
治理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不是商品供不应求的简单经济矛盾引起的,而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和对外经济失衡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虽然能暂时起到抑制投资过热、控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不能解决我国结构性失衡的深层经济矛盾.治理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不仅需要采取"从紧"控制总量的货币政策,更需要从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深层矛盾入手,采取"从优"调整结构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表现在内外经济失衡,流动性被动过剩,进而导致投资继续扩张,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经济风险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结构问题。治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方法是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理顺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使之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与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明确虚拟经济的概念,概括虚拟经济发展的5个阶段,得出虚拟经济具有盈利性、社会性、流动性、国际性、高风险性和向国民经济及国际经济各领域高度渗透性的特点。揭示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明确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作出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判断。分析流动性过剩与虚拟经济的因果关系,论证虚拟经济对吸纳过剩流动性的特殊作用,提出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应加快虚拟经济发展的主张。分析中国发展虚拟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发展虚拟经济应坚持规模适度、注重协调、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4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简述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其次,重点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指出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货币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微观、宏观层面和金融监管当局角度提出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前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路口,供需不匹配形成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因此,改变当前中国产业的发展方向,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是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问题的关键点。疫情后,产业如何有效地转变?弄清疫情前供需不匹配所造成结构性过剩的成因至关重要。本文为分析产业的结构性过剩,将具有代表性的20个产业分为上下游,在DEA测算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结合需求端计算产能的过剩程度,根据产能利用率和产业状况分析结构性过剩的可能性成因。经过实证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应加大力度投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减少传统的基建,刺激与需求侧相符合的产业,同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9.
《江海纵横》2007,(6):63-64
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流动性,原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现金不用转换就可用于购买,因此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再通俗点说,流动性,就是资金面的情况;流动性过剩,就是资金比较充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化,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所谓流动性过剩实质上就是货币超量供应。在导致流动性过剩的诸多原因之中,超额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占款过多,从而导致货币发行量增大,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文章通过采集近年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外汇储备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坞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进一步培育健全外汇市场、放宽外汇管制、外汇储备证券化等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中国道路货运业的健康发展,它不仅表现为运力的结构性失衡,更重要的是运输基础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运输组织的结构性失衡。以运输量为主变量合理配置运输基础设施、构建“大小结合”的货运组织化发展模式、强化硬性约束、政策引导与利益保障是解决道路货物运输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于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学者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在许多方面,中外学者有着共识。但是,近来某些学者提出了贸易盈余国增强了贸易赤字国的流动性,从而引起资产泡沫并引发危机的说法。这种国际贸易失衡与流动性过剩假说极易演变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论点。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这极可能成为持续影响中外贸易格局、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应该自身贸易、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长远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股市空前高涨和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股市高位波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于股市繁荣具有助推作用,宏观经济景气是中国股市"走牛"的实体保证,居民储蓄已经成为股市波动的风向标,而股市与房市由于资金密集的特性一起承担起过剩流动性分流的主渠道.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流动性过剩和股市高涨的大背景,给做强、做大以股市为中心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就是其中之一.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其实质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结构问题.治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方法是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理顺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使之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与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风险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跨时空性、不可测量性及难以修复性特征,导致环境污染国家治理机制和环境污染市场治理机制存在制度性局限,亟须建构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机制。环保社会第三方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专业性、中立性及组织性的特点,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能够实现利益诉求、利益发展、利益协调及利益保障的制度绩效。针对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面临的宏观权力结构性失衡、中观机制整体性失调、微观行为系统性失范等瓶颈,优化我国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的结构性均衡机制、整体性实施机制和系统性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国流动性过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管理层等多方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作,为此,我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引起了理论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探讨流动性概念的起源,总结流动性的特有属性并通过定义揭示流动性的内涵;梳理流动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流动性的种属关系并通过划分确定流动性的外延;分析流动性定义与流动性划分的关系,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明确“流动性”概念。研究发现:资产流动性与流动性资产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流动性理论注重研究资产流动性状况,现代流动性理论则更多地关注流动性资产数量;依据不同的标准,流动性有多种定义和多种划分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影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直接成因可以归结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持续走高的储蓄率。如果放任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投机领域,则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对国家金融和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危害。解决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必然要求宏观部门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控制好流动性过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虽然在国家利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还存在诸多难题,但它可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渐进式的调整外国对美资本流入、缩小美、中两国间结构性贸易失衡及为失衡调整建立必要的政策协调机制。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需坚持“以我为主”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加快东亚区域自由化、扩大内需、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外资引入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规制中存在着三种结构性失衡:公众与企业在参与环境决策和诉讼中的失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规制权力上的失衡;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在互相竞争中的失衡。欲解决此种现象,必须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环境法进行结构性的变革:建立环境公共利益的公众代表机制;加强责任行政制度,强化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责任;建立以环境价值评估为基础的生态赔偿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