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引入了文化的概念,成功地将文学由政治反思转入文化反思,并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文化趣味成为文学的最重要品质,但对于根的理解的歧义也让寻根文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了当代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我们看到,所谓的"寻根文学"根本不只是发生于八十年代短暂的文学思潮,而是持续近二十多年的泛文化寻根思潮,而其中被忽略了的少数族裔文学的文化寻根,尤其值得关注.少数族裔寻根文学与汉族寻根文学在延续的时间、涉及的范围、思想内容、语言特质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差异.但两者则共同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叶以来中国文学、文化所面临的社会转型的特定语境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寻根即对民族历史、文化、生命原初生殖力的寻找.寻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跨流派的重要文学现象.寻根作家们的寻根主要围绕大地的寻找、历史的寻找、心灵的寻找三个方面展开.然而,寻根作家们的寻找并未真正触及到大地、历史和心灵,因此这种寻根之旅,也就成了一场无根之旅.分析文学寻根之失,对我们认清那一时期的作家的文化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宏观脉络中重新梳理寻根文学的独特历史意义,思考它作为文学集体回应现实的努力,解读它应运而生的必然、成功和失败,是对当代文学批评极有意义的文化学、乃至社会学的视域性拓展,是深度解读寻根文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是80年代兴起的带有文化建设目的的一个文学派别,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化倾向.其地域化特点表现在:歌颂传统文化,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精神基质;反思现代文明;在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中刻画地域人物的精神特质.作品的地域化倾向在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也限制了对文化之根的追寻,从而促使寻根文学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6.
刘忠 《殷都学刊》2006,(3):102-107
从文化史视野上来看,寻根文学是以“向后看”的方式一路前行的,它在走向传统、走向民间的同时,也陷入到西方话语与本土话语悖论之中。在寻根文学中,我们既能看到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像,也能感受到作家回归大地、融入山野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7.
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哲学的高度对“寻根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透视,认为寻根文学的特点在于:既可以作为现实,又可以作为超越现实的寓言;既是讲的故事,又是讲更为根本的道理。文章以《棋王》、《爸爸爸》、《小鲍庄》等“寻根派”作品为例,解析了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作者认为,在寻根文学中,阿城的《棋王》写出了一个最可信又最生动最理想的活人;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实在的远村──鸡头寨来呈现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心理结构,这似乎接上了阿城,但这与现代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并不像《棋王》似的透露出理想之光辉,而闪耀着非理想的鬼火,《爸爸爸》写出了寻根的复杂性;《小鲍庄》不是与现代隔绝的鸡头寨,而是已嵌入现代社会中的乡村,虽已嵌入现代,但仍然固守着传统,是80年代定义的“前现代中国”的最典型的表现者。  相似文献   

8.
论固始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扎实的方志与谱牒资料,对闽台58个姓氏源于“光州固始”进行研究,正式提出了“固始寻根”这个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在对历史时期中原士民南迁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固始品牌、建寻根基地的四项建议,对中原文化的开发和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带着文化建设的企图而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标榜以现代意识来观照传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之"根",以重塑民族的自我.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却未免偏颇,走向了民间和地域文化,从而限制了自我的视野,没能真正挖掘到民族文化之"根".他们的主观愿望与实际产生的客观效果发生了偏差,未能实现他们重建的企图,但他们所走的这条寻"根"之路,却为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宏观脉络中重新梳理“寻根文学”的独特历史意义,思考它作为文学集体回应现实的努力,解读它应运而生的必然、成功和失败,是对当代文学批评极有意义的文化学、乃至社会学的视域性拓展,是深度解读寻根文学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灵强 《晋阳学刊》2006,(6):109-112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汇入全球化的语境下,于新时期文学整体文化运作的格局中返观“寻根文学”,可以把其寻“根”动因看成是“现代性”的强势扩张下民族文化记忆的本土反弹。“寻根”作家基于对文化的广义理解,将文化分为规范和不规范两种,目的是找寻更具个性和活力的不规范文化,以此作为唤醒民族文化潜意识记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知青作家的生活经验直接制约着寻根文学的创作选择 ,并最终决定了寻根文学的创作取向。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意义上对自我的超越有可能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历史空间 ,但是 ,他们的某种既成的创作经验也可能构成他们超越自我的审美局限。倡导寻根文学的知青作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两难是新时期文学转型所面对的历史选择的和文化判断上的一个深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冯晖 《云梦学刊》2002,23(6):68-70
新时期伊始,汪曾祺的回忆故乡高邮的系列小说,写三四十年代的风物人情,浸透着传统文化色彩。这一创作视角启发了一代青年作家,诱发了寻根文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论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叙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在叙述方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更见变化多样。寻根文学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发展了“元小说”这种叙述方式。颠倒错乱的故事时间与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信仰和哲学观念有关 ,其叙述时间并无多少叙述学本体上的意义 ,而寻根文学虽有纯叙述学的考究 ,但缺少拉美本源上的特征 ,因而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5.
邓楠 《江汉论坛》2006,(6):96-98
民族文学的建构与民族文学的独创性密不可分。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在寻求文学创新性上都有一致之处,但又有迥然的区别。这种差异决定了两个流派艺术价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现象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一文学现象与拉美国家的文学寻根运动具有类似性 ,并从后者汲取了创作灵感。作者认为 ,中国的寻根文学远没有拉美文学寻根运动那么浩大 ,而且由于发展太过仓促 ,这种寻根本身及寻求身份认同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17.
寻根文学的兴起与衰落是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综合来看,寻根文学的衰落原因有三:一、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既赞美又批判的矛盾态度;二、寻根文学自身的理论局限;三、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和文本创作的错位。在理论上看,寻根文学在传统与现代、愚昧与启蒙、守旧与创新等矛盾的价值判断中很难做出抉择,这些判断相互纠缠和转换,使得寻根文学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与当时的少数民族叙事密切相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框架下,不仅具有身份自觉意识的少数民族作家渴望成为书写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主体,为在"现代化"语境中重建本土认同,一些批判主流传统的汉族作家也向边缘族群文化寻根溯源.这种"寻根"书写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寻找到了实质性的本土资源,而在于它建立了一种质疑任何现成的文化拯救方案的开放性叙事.  相似文献   

19.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大跃进民歌运动、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和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构成了周期性的寻根意象。这三次文学寻根思潮共同的文化表征是走向民间、回归传统、排斥外来文化。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看来,这样的寻根不是文学的进步而是文学的迷失。文学寻根的出路在于打破本土文化的封闭性和自足性,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现代化转型创造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