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基于方法集化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对2001-2012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实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得到2001-2012年期间各省市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各年及总体评价值及排序结果。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2年期间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2.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DEA规模报酬可变(VRS)的BCC模型,对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进行综合测评,从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与武汉东湖、中关村、苏南三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四个区域自主创新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2013年间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排序为:中关村居首位,苏南、武汉东湖随后,长株潭最低。长株潭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在四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二,规模效率则排名最后。提高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把握好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的关系,立足促进原始创新设计产业发展策略;加强区域科技优势与产业进行积极对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国三大经济区2001—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政府财政、金融市场及其相互作用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金融市场更为显著,但三大经济区存在差异;就全国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效率指标在是否存在政府中介的情况下均不显著,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效率还很低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还受自身前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影响;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以来,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相继开业放贷.在取得重庆市30家小额贷款公司2009-2013年贷款投向基本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利用Granger检验方法,证实各项贷款投向均对小额贷款公司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然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运用Panel EGLS方法,测度各项贷款投向对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程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建筑业贷款额、商贸流通业贷款额、房地产业贷款额、其他领域贷款额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而住宿和餐饮业贷款额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最小.在对计量模型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SDA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利用1997-2012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演化及其原因。研究表明:工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内部结构由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服务业发展比重偏低;1997-2002年,出口扩张是驱动福建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2-2007年,福建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技术进步;2007-2012年,省内需求是驱动福建省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应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自主创新、产业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非遗演艺业响应强度的概念,分析了旅游驱动下非遗演艺业的响应机理,并构建了旅游驱动下的张家界非遗演艺业响应模型,将非遗演艺业响应强度周期划分为探索、快速和理性3个阶段。利用张家界2001—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上分析了张家界非遗演艺业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1—2016年张家界非遗演艺业呈现出上升趋势;从静态上看,这种趋势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主要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动态上来看,对非遗演艺业有影响的因素按照影响大小排序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根据1995-2008年的数据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弹性构建模型,目的是分析影响福建省税收收入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税收收入总体是具有弹性的。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际,保持其具有弹性的税收收入而进行结构性减税对福建省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运用泰尔指数方法测度我国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差异程度,分别选取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为权重,计算相关泰尔指数,并分析不同区域差异性对总体差异情况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对这种差异贡献度最大,但是区域内部对这种差异的贡献度有下降趋势,而区域之间对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技术产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5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等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行业间效率变化水平差异性较为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零售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年间,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总体是上升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76 9.其中,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值是0.905 7,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861 0和0.859 5.通过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分析发现,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收敛性,表明零售业技术效率差距将逐渐缩小,且趋于同一水平.此外,影响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的物流发展程度、居民消费能力、外商投资情况和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区域自主创新发展基础、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区域内的企业投入、政府投入、产学研联系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区域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例,比较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中、西部各区域发展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找出了中西部地区在促进自主创新过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明确政府定位、强化区域间协同互补、重视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域2006-2015年土地资源数据库,结合社会、经济、人口数据,在DPS软件平台的支持下,研究区域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并排序,运用各个因素的综合得分计算获取每年的农业规模经营指数,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农业规模经营指数影响最突出的因素排序是经济因素、效益因素和投入因素,其次是产出因素和资源因素,人口因素占比相对较小;农业投入因素的逐年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反映了农业的投入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农业规模经营指数因投入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逐年缓慢降低的同时,人均耕地逐年提高,为规模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农业规模经营指数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2009年后,增长速率加快.趋势化模拟表明,农业规模经营在各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和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依据现有研究,通过归纳分析影响区域信用环境的因素,构建区域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2008年-2010年信用环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法和CEI指数对比方法,对评价体系进行稳健性及有效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发展、教育水平、城镇化发展、金融发展是影响信用环境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信用环境最直接有效的影响因素;同时,陕西省信用环境状况的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城镇化发展及金融发展没有发挥足够大作用,应逐渐加大对此两类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11-2015年福建省九地市数据,分析"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地市环境-收入关系正处于爬坡阶段,未达到环境改善的拐点,环境管理、产业结构、外贸水平和外资规模对各地市环境质量影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外贸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环境管理的影响程度较小,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提出加快福建省区域环境质量协调优化的针对性对策:(1)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建设;(2)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降低污染排放水平;(4)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5)加强政府监管,加大环境管理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研发联盟和标准联盟是技术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发联盟、标准联盟和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链上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促进技术联盟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研发联盟、标准联盟和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2003-2012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在分析各地区创新要素集聚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发现:对东部地区来说,R&D人员的集聚能够带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的R&D人员集聚对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就大部分省市来说,R&D经费集聚并没有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反而因为集聚度过低,无法发挥集聚效应,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政府支持能显著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热点问题,结合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山东等8省市的1990年至2005年的TFP和自主创新指数,并给出一个在开放经济下分析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结论表明,当前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其能力的低下严重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山东省内研发投入是影响山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国外三种研发资源溢出及山东的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只有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才能提高山东省的自主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