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国家人权观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西方竭力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国权不可压人权”;公开鼓吹“人权无国界”、“不干涉内政不适用于人权”,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国际化;宣扬“政治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甚至是唯一的人权”,片面突出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贬低排斥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个人人权,把个人人权置于集体人权之上;鼓吹人权是超阶级的、超法律的这五个方面的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反动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以“国际人权卫士”自居,妄图以所谓“人权外交”、“人权攻势”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罪恶目的。因此,从思想理论上搞清人权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方国家以“天赋人权说”为基础,提出了“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并计划以此作为下个世纪国际秩序的核心思想,为西方的干涉和霸权服务。从理论上搞清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成为我国学术界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国赋的;只有国家或社会共同体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才是人权的惟一来源和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也具有了某些国际性的方面。人权的国际性方面诸问题的解决,仍应以国家主权为前提和基础,并不能构成对国赋人权的否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人权的国际性方面推行基于人权理由的新干涉主义,成为冷战后国家主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所警惕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尤其应注意西方国家利用霸权地位向世界灌输其人权理论和人权标准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夏旭东,于晓蔚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虽然早在1983年就发生过胡娜事件①,甚至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也有方励之到美国大使馆避难的事情。但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针对苏联。在1989年“6·4”事件后,才把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美国“人权攻势”的回击曾忠恕在当代国际舞台上,“人权”成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大“法宝”。美国老是摆出一副世界人权警察的面孔,到处指手划脚,随意指责别的国家“无视人权”、“侵犯人权”。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由来已久,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就...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有国内保护和国际监督两种途径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人权国际保护实施措施自身的缺陷及适用范围局限的影响,又存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通过由联合国向各成员国派遣常驻代表的形式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国际监督机制;通过把协商性保护和强制性保护、经济保护和政治保护结合起来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方式。总之,通过上述制度之建构、世界各国积极有效地开展在人权领域方面的国际合作,达到切实推动人权国际保护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学术交流》2002,(4):24-26
人权问题是90年代以来困扰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到70年代中期,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并没有占据突出的位置。卡特政府为了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明确地将人权问题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美国把“人权外交”的矛头转向中国,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人权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新成果,是我们捍卫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批驳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权观,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它,才能反击和战胜西方敌对势力的“人权攻势”。笔者认为,邓小平的人权观基本上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看待人权问题。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人权观。四方资产阶级鼓吹“天赋人权”、“人权天国界”,认为人权是超阶级、超社会、超…  相似文献   

9.
陈岑博 《探求》2011,(3):118-120
近代的人权思想萌芽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君主论》的面世为标志。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法国人权宣言,保证了人类完成第一部保障人权的宪法产生。人权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国际人权公约,就是对各国的一种约束,中国将“人权”入宪,也是为了使我国人民同样享有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要及有关人士关于“新干涉主义”的若干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政要、政界人士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声称,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国际社会应当改变传统的国际关系准则,提出了“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新论调,作为“新干涉主义”的理论依据。现将他们的观点综述如下:一、英国首相布莱尔认为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并非绝对原则,提出“国际干预”的“新国际主义”理论  布莱尔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并撰文,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新干涉主义理论”。他在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中称,随着千禧年的临近,国际社会应改变传统的国际关系游戏规则。如果有独裁者为巩固政权而…  相似文献   

12.
杨星辰同志所著《临颍论丛》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上部是“人权问题研究专辑”(以下简称《人权专辑》)。据我所知,这种把人权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而出版的专著,在我们黑龙江省还不多见,可能是第一部。因此,虽然它还尚有一些缺憾,但我以为对作者的研究方向、研究态度及研究成果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人权专辑》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一读和令人称道: 一是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颇具新意。首先是敢于和善于选准抓住当前重大课题。人权问题是当代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大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十分激烈。过…  相似文献   

13.
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人权卫士”自居,我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为了煽动学潮和动乱,也打着“争人权”的旗号。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有什么区别?当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一旦加入国际人权公约,国家得到承担相应守约义务。我国即将加入的两大国际人权公约是目前国际上内容最全面,也是最重要的人权公约。其对我国统一战略工作提出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如何应对这些要求,是我们贯彻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诸如自治权,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结社等相关问题上,我们须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国际公约,中国国情与实施公约,守约与保留等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国内法治环境,逐步创设各种必要条件来信守签约诺言,提高人权享受水平,以驳斥西方反华势力的无端攻击。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周弘抽象地解释妇女人权还是具体地分析妇女人权,这在当前有关妇女人权问题讨论中是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妇女人权的抽象理解倾向于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或模式衡量妇女人权的状况,容易忽略甚至否认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对于...  相似文献   

16.
由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高崖副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于1993年7月出版。该书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丛书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课题”之一。《问题》一书分总论、主体5章17节,12万言。5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人权概述;第二章,人权理论产生及发展过程;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第四章,国内外人权问题研究述评;第五章,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纵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观点鲜明,论理性强。首先,《问题》一书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加拿大公民项目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人权与外交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3~ 2 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丹麦等国的专家参与了讨论。研讨会的主旨在于探讨人权与各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主要议题如下 :1 国际人权理论 :西方与非西方人权理论的差异 ;2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国内因素 ;3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 :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 ;4 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与理论争论 ;5 中国与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的戴维·福赛…  相似文献   

18.
顾东辉 《社会工作》2008,(23):54-54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而得的中文名词。它既非“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也非“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而有其特定内涵。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ASSW&IFSW)提出:“社会工作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旨在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多样复杂的交流,促进人类开发其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9.
努力探索实现充分人权目标的正确道路──读《社会主义与人权问题》王传邃人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把人权问题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认为它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从中国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长...  相似文献   

20.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胜利后,人权的保障逐渐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随着《世界人权宣言》等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和实施、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可能.由于人性的弱点、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霸权主义和集权主义的长期存在,我们在承认人权普遍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人权的特殊性.在自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三者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权得以实现的一条法律路径,即自然权利通过法律的保障转化为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当然,权利的实现还有其他的路径,如道德、政策和宗教等,但法律的保障无疑是社会生活中人权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路径.只有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全球公共交往参与者的协商、交涉,通过寻求“世界法”和国内法的相互承认,才能使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