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产业关联分析法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问题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各国十分重视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支持。产业关联分析法是用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的一种科学方法。针对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日本经济学界提出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概念 ,这是产业关联分析法中运用的两项主要指标 ,主要用来分析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程度 ,系数值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求得。本文依据我国 1956年、1981年、1987年的统计资料数据 ,采用产业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几个不同阶…  相似文献   

2.
杨灿  郑正喜 《统计研究》2014,31(12):11-19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构建多种产业关联效应测度方法,但不同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和透彻把握。本文探讨了常规不加权产业关联测度的真实内涵和局限性,并由经济分析入手探讨和论证了相应的加权测度形式;将简单和加权的两种方式归纳为产业关联的相对(边际或平均)测度和绝对(规模)测度,着重辨析其经济内涵的异同点;进而分别采用Leontief和Ghosh模型体系,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个角度测度后向和前向产业关联效应。结合我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测度方法给出的结果均有其经济分析价值;但相对而言,考虑规模因素的加权测度方法在刻画实际的产业关联效应方面显得更为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3.
投入产出模型可用于分析产业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文章运用该模型,调整合并2012年四川省139×139部门投出产出表后得到5×5部门投入产出矩阵,分析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效应.并以该矩阵为基础,计算5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动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影响力系数是产业关联测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然而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存在诸多缺陷。综述了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产业结构(份额)、衡量标准以及中间投入的国内外区分等因素,对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在中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影响力系数测算公式改进前后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增加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利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出我国42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其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与2002年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某个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我国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进行判断,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问题,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导海洋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分析,建立了海洋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海洋产业的综合实力经济得分评价,依据排名选择出我国海洋主导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考虑了主客观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对主要海洋产业选择分析。本文选择出了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由主导产业的效益及其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来衡量.本文通过对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的研究,科学地选择出现阶段四川省的主导产业,为"十一五"四川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柴士改 《统计与决策》2017,(16):171-173
为了弥补传统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计算与内容上分别存在将各部门等权重与无法从结构上反映部门之间的关联效应的局限性,文章基于产业视角下,构建改进影响力系数与改进感应度系数、中间投入分配系数与中间使用分配系数,对金融部门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前相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行评价.结论如下:整体上,金融部门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大于需求拉动作用;结构上,各行业对金融部门的依赖性较强,金融部门发展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内部协作性较强,但同时离不开第三产业与制造业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水利投入占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及特点,提出了关于最终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后向净效应和后向总效应,有效地避免了后向效应中的重复计算问题,并探讨了新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消费的就业效应。得出的结论是,消费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劳动投入系数、消费结构、产品生产过程和产业关联。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各省区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I-O模型计算中国30省区房地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波及效应6个指标,综合分析了各省区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的省域差异。各省区房地产业发展整体上并未体现出其“地方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但房地产业经济效应的省城差异明显:房地产业在上海、北京和天津等6省区属于主导产业,安徽、河北和内蒙古等9省区属于支柱产业,在吉林属于朝阳产业,而在广西、新疆和青海等其他14省区属于欠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产业间的关联分析,给出产业间的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产业系统中产业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秦皇岛市产业系统的实例分析,该市建筑业对产业系统的影响力最大,而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依赖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在考虑通常认识到的经济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标准.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资料设计出系统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中包含了劳动投入结构系数以作为社会标准引入.并以陕西省为例,根据陕西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出陕西省应该选取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一、北京市主导产业群的确定 (一)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通过描述部门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计算得到带动系数和感应系数.主导部门就是那些带动或感应系数大于1的部门.通过测算可知,1997年有21个部门的带动系数大于1,有9个部门的感应系数大于1;2000年有23个部门的带动系数大于1,有11个部门的感应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和复杂网络方法对价格关联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价格关联效应是由产业关联引起的,属于成本推动型的波及效应。导致价格波及效应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产品用途的广泛性和产业关联的方向,价格调控时应考虑以上几个因素,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韩阳 《统计与决策》2013,(4):129-132
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产业层面上对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确实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两种溢出渠道推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更重要,另外产业关联程度对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更多地让位于市场,但市场不可能完全取代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这就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弥补。产业政策便是政府用来弥补市场不足的重要手段。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为政府干预经济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通过对主导产业理论的分析研究,结合浙江省经济的特点,以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信息量为依据,选择出一套用以衡量主导产业的指标,并对浙江省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一初步探讨。一、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双方法主导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生产速度较快,并能带动一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虚拟水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忠  张继良 《统计研究》2008,25(5):65-70
 虚拟水战略是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应用地区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剔出外地调入品影响,通过本地完全需水系数,以及完全需水量与直接用水量比较,计算了张掖市产业间虚拟水的净转移以及区域虚拟水的调入调出,进一步构造了产业间虚拟水转移矩阵,清晰量化各产业间虚拟水的转移去向。结果表明,种植业及其他农业是虚拟水最大的净转移和输出部门,利用的水实际向制造业和畜牧业大量转移, 畜牧业又将种植业转移来的水大部分输出外地。通过量化经济部门之间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关联效应,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为张掖市水需求管理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细分产业间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拉动程度约为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的3倍,但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度增加较快。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波及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油气资源开发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对陕西油气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陕西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陕西油气资源行业的投入效应、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特别是下游的石油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能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