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有关意象的美学思想,上承《周易》的“象”论;将“意象”凝定为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并深入地、多角度地论述了意象的物化过程。刘勰所谓的“意象”,包括“声文”、“形文”两个维度的内涵,这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刘勰还将“比”、“兴”与意象联系起来,作为意象的不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认为 ,刘勰的情感美学观以“情文”观念为本体依据 ,在情与物的关系上申明情物互动而突出“情观”意识 ;在情与形(形式)的关系上讲求情辞一体而强调“文辞尽情” ;在情与理的关系上提出情理同致而强调“理融情畅”。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张节末在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中,情感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发生了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并产生了针对着人格的主养气的情感论和主教化的治情论,也发生过有情和无情的争论并进而延伸向何为理想人格的争论;史官很早...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具有特殊价值,它是沟通广告与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之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激发消费动机;二是营造优美意境,引发受众的审美愉悦;三是沟通物性与人性,变商业化为人情化。广告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文关怀、暧昧的怀旧情结、亲情爱情友情、恋家思乡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风骨"是刘勰在魏晋六朝以来对于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注、强调文学与作家个体生命之间相联系的文化环境中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其"刚健既实,辉光乃新"的内在要求与孟子"浩然之气"及"充实之谓美"的人格理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这种人格观念出发,同时也形成了"风骨论"中所蕴涵着的传统儒家"弸中而彪外"的文学观和"辞尚体要"的文辞观,它们都构成了刘勰"风骨论"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对语言形式的探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魏晋以来,由于文字学、声韵学的发达,人们对语言形式问题的热情空前高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应对,亲朋好友间的书信往来,都以漂亮的辞句和流丽的声调为时尚。文学创作中对文辞的雕琢与美化,也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其间出现的几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不约而同地把语言形式问题放到了相当显目的位置,并予以有意识地张扬(也包括讨论性的批判)。清人章学诚曾说;“至于论文辞工拙,则举隅反三,称情比类,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或偶举精字善句,或品评全篇得失,令观之者得意文中,会心盲外,其于文辞,思过半矣。”《(文史通义·文理》)其中“文辞”云云,便抓住了当时批评家的用心及其理论著作的要害。从这一点看去,给六朝文学及文学批评冠以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2.
13.
卓支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形象地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这个文艺原理的认识,既与别民族有其共通之处,而又有其独特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表述形式。对此问题进行“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序志》)的研究,对于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有意义的。为此,我想在这里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形象论作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专家、读者同志们。一有关形象或形象性的言论,并非始于刘勰。早在先秦,《周易·系辞上》已出现“立象以尽意”的命题,这虽非专论文艺,但它与后来的文学形象论有微妙的相通之处,可谓形象论之滥觞(见拙作《立象尽意,以小见大》——论《周易》中的形象与典型思想。 相似文献
14.
15.
《乐记》对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持"中和为美"的观念,音乐的中和不止是人与自然、人与他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音乐情感本身的和谐与情感生命的解放。《乐记》的"德音为乐"说主张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融合无间,强调艺术的道德价值、社会使命与审美价值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