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那么,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释。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是事物内部关系的最高概括。同一性指对立面相互联系、联结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斗争性指对立面间相互排斥和否定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差异及其发展为对立和斗争。说它们是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们不可偏废地并存于一切矛盾及其发展的任何形态、形式或阶段中,是内在发生的必然具有的性质、性能。说它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根本不同的回答。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发展的动力;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动力归于外力推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就是指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不仅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这对哲学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这对范畴,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深刻的本质。列宁对同一和斗争概念的含义作过说明,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斗争就是矛盾中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只具有绝对性,不具有相对性,矛盾的统一性只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按照事物的矛盾法则,只要有矛盾,就有对立面的斗争,并且贯穿过程的始终,因而这种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斗争性又是相对的.首先,斗争性与同一性互相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双方就不会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谈不上对立面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讨论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文章很多,在立论上都持“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立论上似无分歧,但在具体的理解和论述上,其观点却不尽相同。在研究和分析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时,一般地都注意到并引用列宁的这样一段话:“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但是,紧接下去还有另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否也是“对立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有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一种倾向很值得注意,即在论述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否定、相互排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有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来代替事物矛盾的具体对立面的倾向,即把作为事物矛盾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事物矛盾自身分割开来,离开事物矛盾的诸方面而抽象地谈论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问题,人们已经进行了不少的讨论,看法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就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言,无所谓哪个相对哪个绝对,两者都有相对的一面和绝对的一面。就它们的普遍性和抽象性而言都是绝对的,就它们的特殊性和具体性而言都是相对的。现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查阅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根源出自列宁的《谈谈辩证法》一文。列宁是这样说的:“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  相似文献   

11.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又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对立,是指统一中的对立;所谓统一,是指对立中的统一,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但是,多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矛盾斗争性和矛盾统一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上和运用上都存在着片面性的错误。有的只讲斗争性的作用,不讲统一性的作用;有的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统一性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的把斗争的绝对性看成永远是主要的,把统一的相对性看成永远是次要的等等。总之,他们重视和夸大了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或忽视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本文想就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读李祥斌同志《相互渗透也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载于《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颇受启发。然而,对其中“对立面互相渗透不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矛盾斗争性的重要表现”之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故拙文一陈自己陋见,以求教于作者与读者。一、互相渗透仅仅是用来表现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任何矛盾都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这是从两个不同方面反映着同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这一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一二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专门有一节“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把这个问题挑开,使之突出起来,为世所注目。《矛盾论》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段话,并对它作了说明和发挥,进而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和谐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奎良 《东岳论丛》2005,26(3):22-26
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辩证法强调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但自近代经典力学兴起以来,科学思维就开始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从黑格尔到毛泽东,作为辩证思维载体的辩证法一直保持进攻的态势。这种对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的强调,是出于实践的选择,无损于辩证法全面而无片面性弊病之本性,但对矛盾对立面之同一性的忽视,在实践中显露了一些弊端。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挫折失误的深刻总结,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对立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孤立地讲各个范畴本身的特性。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是讲事物内部斗争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讲两个范畴各自的特性。弄清这一点对深入讨论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的,不是讲一切动力的。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在讨论中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对差别的认识又有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是手段,同一性是目的,因此,同一性是更根本的动力;有的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斗争性引起的,同一性只是斗争的场所,因此,斗争性是更根本动力。有的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对立面之间又斗争又同一的相互作用才是动力,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成为动力。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讨论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问题的主要分歧所在,也是这一讨论的主要目的,通过讨论,弄清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拨乱反正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需要。希望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的分歧所在和讨论的主要目的,更深入地讨论下去。对同一性的涵意,特别是对互相转化是不是同一性的基本涵意,分歧很大,也希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里的普遍现象.深入研究对立面的互相渗透,对正确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互相渗透不仅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有联系就会有矛盾.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为此,恩格斯在《自然  相似文献   

1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新解王路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问题和主要内容,是矛盾范畴的最基本的规定。对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和理解,然而却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人们往往把差别与斗争性,统一(同一)与同一性加以混淆,甚至完全等同起来,当成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差别不等于斗争性,统一(同一)不等于同一性。一、区分矛盾二重性的必要性列宁在讲到“辩证法的实质”时,曾经简要明确地指出,发展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这个定义,不仅使我们认识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准确的矛盾概念。它告诉  相似文献   

20.
<正> 张明同志的《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一文(载《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论》),对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试论》提出的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中有相对性,同一的相对性中有绝对性,以及结论:“绝对中有相对,相对中有绝对,这才是辩证法”,却是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