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共产主义则只是一种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必经的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摒弃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名称.马克思在1849-1850写成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未来社会称为社会主义社会.自此以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名称就一样了,指的都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未来社会.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但并没有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1917年8-9月间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是把头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2.
杨雨帆 《东南学术》2024,(2):191-201
日本学者广松涉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段经典论述作出判断,认为在确立共产主义理论之际是恩格斯拉响了“第一小提琴”。事实上,广松涉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文本分析无法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落后于恩格斯。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既主张将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来思考,也坚持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共产主义。在合作的著作中,文字的“撰写者”并非就是其所传达思想的“隶属者”。马克思对原文的增补绝非讽刺、玩笑之语,他的关于“共产主义不是‘理想’”的提法也不是针对恩格斯笔下的共产主义,而是针对“施蒂纳式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共同创始者,抬高或贬低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运用这个概念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共产主义理论作出论证。在理论上,这个概念又和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有机地交溶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科学内容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探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严峻的阶级斗争现实粉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粉刷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神话,也宣告了小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破产。革命为新理论的诞生创造了前提,革命也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因此,科学地论证共产主义理论,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当时从事理论创造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过渡时期究竟是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还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什么列宁在有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又在另一些文章中讲‘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了弄清这问题,我们从列宁的三十多篇著作中,把凡是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或“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表述的地方,作了初步的研究,从中领会到,列宁一贯是把过渡时期看作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一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时期。早在1916年7月列宁就明确的指出:“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  相似文献   

5.
臧峰宇 《天府新论》2007,1(3):25-29
共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生成昭示着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自觉追求,蕴含着对以往社会存在形式的实践超越。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基于对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与当时诸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流派论辩中逐渐清晰,其人学向度使自由与平等的理念内在融通。这种融通使共产主义理论完成对现存政治的超越,当阶级差别消失、国家机器消亡的时候,“个人”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芳  龚志伟 《理论界》2004,(1):19-19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热衷谈论“异化”,在人们思想上一度造成混乱,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和前途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对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演变与发展,作一番考察,以便弄清楚这些言论到底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特定含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创异化劳动概念,把当时流行于哲学界的异化范畴引入了社会经济领域。异化劳动概念侧重分析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其出发点是社会存在,不是抽象思维;它研究的是现实的经济关系,不是虚妄的精神关系。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异化,费尔巴哈提出的人性异化的根本区别。 异化劳动概念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客观的对立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这首先表现在马克思规定这一概念的目的上,他说:“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百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40多年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经历了几次曲折和变化。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进程及其实现中的现实远比马克思所设想的要曲折和复杂。面对社会主义理想实现中的种种问题,有人感到困惑,有人觉得迷茫。因此,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理想向现实的转化进行分析,以澄清一些糊涂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切实地促进社会主义理想向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早期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下面简称“积极扬弃” )尽管当时他在表述上还采用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一些哲学术语,但这一辩证法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著作中。他关于未来科学共产主义的一系列论述,都渗透着并且根源于“积极扬弃”的革命辩证法。一百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容。今天我们在建设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和运用这一重要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来说,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新自由主义者波普尔等主流代表否定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看法不同,吕贝尔认为马克思民主概念是对斯宾诺莎民主政治观念的继承,并通过民主道德规范的采纳逐渐走向共产主义,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是人文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民主观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斯宾诺莎等前人的民主思想,而且与他所处时代总体条件有关;马克思民主思想发展具有连续性,但在共产主义思想中民主提升到更高层次;用人文主义解释马克思共产主义只是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为依据,实际上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文的向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是发达的社会主义,而非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是颇为流行的误解。基于这种误解,认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它是否合理与值得坚持也值得怀疑。这些同志只看到一种设想,忽视另一种设想。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学习导师的著作,特别学习导师的从实际出发的榜样,则可有极大的启发。 列宁曾讲过,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进行描绘时,并没有“经院式”的“臆造和虚构种种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问题什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问题,《哥达纲领批判》和《国家与革命》中早就提出过。但对马克思、列宁的两段话的理解,过去就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这次理论界又重新展开了讨论。有同志提出:有一种流行的、甚至一时成为定论的说法,就是把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解释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把“过渡时期”的界线划到共  相似文献   

13.
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3年初 ,列宁宣布“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一改变不是从理论而是从实践那一端开始的。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教训之后 ,列宁产生了“两次过渡”的构想 ,即经济落后的俄国应从战时共产主义→农民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粮食税是实现第一次过渡的形式。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正是从建设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向建设“农民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转变的。与此同时 ,列宁也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转而肯定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即建成农民占人口多数的那种社会主义。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演变是与时俱进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阶段和第一阶段(低级阶段),他没有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有时还把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成是同义语。如在该书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实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论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朱宝信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前者是“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的问题。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的理论,在他的几部早期著作...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的学说是一个理论整体 ,在它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体现了理想与科学的统一。在马克思学说的建构过程中 ,各种理论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成 ,共同推进了整体性学说的最终形成 ,因此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还表现为理想与科学的动态统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整体性要求我们把它在学科上界定为“社会发展学说” ,这一社会发展学说是共产主义理想学说、唯物主义历史哲学学说和现实资本主义批判学说的内在统一 ,而传统上所界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应该放在这种学科整体性上去理解。整体性是马克思学说本身的理论规定性 ,为了实现对于马克思学说的客观性解读 ,我们必须倡导整体性解读原则。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片面性解读马克思学说的倾向 ,提出“整体马克思”的解读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整体”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到晚期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一范畴。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至原始社会时都运用的一个范畴。然而,迄今为止,在我们出版和发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和专题著作中,极少提及和阐述生活方式这一范畴,在我们出版的通史和断代史中,通常也只是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块,缺少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占有什么地位?今天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与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社会又是什么关系?这是实践向人们提出来的重要理论课题,要求人们给以科学的回答。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并没有严格地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含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把二者通用的。即用“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对“地域性社会主义”的扬弃秦闯“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宏大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早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应“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不这样,共产主义就只能作...  相似文献   

20.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适应这种新的历史需要而产生的。这时《宣言》产生的社会、阶级和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来指导。一时流行的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如魏特林的共产主义、蒲鲁东的社会主义等充斥于世,亟需要有一种真正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和民族运动,以代替冒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期间写成了《宣言》,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