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有企业公司化的制度设计,片面强调了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作用,忽视了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者约束制度的构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走出困境的可能出路在于重新思考国家所有权的运作机理,将国企改革置于有限政府、分权制衡改造体系中加以考量,着力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者约束制度,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2.
有效公司治理是有国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本质的内在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为国有企业改革规范了内容与边界,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为国有企业改革揭示了方法与途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深化改革的路径包括:基于国有企业类别差异权变推进混合所有制;遏制垄断、破除垄断,推进国有企业运营市场化;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资运营平台化;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经理报酬机制市场化;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实现外部治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当前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经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阶段的初期价格、财税、金融、外贸、投资和流通等外围领域的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向前推进,改革的领域由外围深入到核心;改革的方式由整体推进转入重点突破;改革的重心由破除旧;体制转向建立新体制,这标志着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切实解决历史和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国外经验和我国改革的实践看,发展资本市场,无疑是克服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必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仅具形似、市场治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企业非正式制度惯性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正确定位国有企业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及重视并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仅具形似,市场治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企业非正式制度的惯性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正确定位国有企业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及重视并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配套改革问题研究葛兆强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改革在许多领域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专业银行的改革,尤其是较深层次的改革,如产权制度、治理结构、融资机制、预算约束等方面却一直未有质的突破,改革仍囿于原有的(权限分割与利益...  相似文献   

8.
“后行政人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行政人控制”是国有企业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形成的 ,它既不同于传统计划体制下“行政人控制”,又不同于“内部人控制”。而是指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中的经营者具有“经济人”和“行政人”的双面特性。因此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建构 ,既不能按照内部人控制治理结构进行 ,也不能完全按照正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 ,而必须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后行政人控制”的基本特征 ,进行相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缺失改革总体方案的前提下,搞央企整体上市,去集团化,不仅严重破坏中国股票市场秩序,更严重的是阻碍央企的自身改革推进.而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必须对央企问一问是国有企业,还是公营企业,坚决不能再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混在一起治理.盲目地讲摸着石头过河,会给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灾难,会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中国公营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规范.对于目前的央企治理,现实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论性问题搞清楚并明确之后,必须要实现严格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0.
超越国有企业治理的政府主导模式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题中之义,其要义在于重新定义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其实质则在于重新明晰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职能范围、责任担负与权利分配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权责利划分结构产生效应的界限.企业治理权威特征的变化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进程中暗含的微观逻辑主线,该主线得以延续的基本前提在于不断边际修正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