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曾经在我国经济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对西方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作者通过一个当代的具体实例——对美国新政农业政策借鉴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 ,建立常平仓制度 ,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并取得较大成果的回顾 ,试图揭示 ,今天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思想和制度曾经对世界发生过深远影响,当代美国的常平仓农业制度则根本上是中国古代制度的现代形式,这个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美国解决经济大萧条的道路.作者指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优秀思想,一些思想和制度,比如常平仓制度思想,在当代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和稳定经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出继续发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优秀传统,使古代的思想和现代制度结合,为当代的中国农业制度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经济思想史的任务是客观地反映特定时期或条件下某种经济思想的演变。这就要借助于原始文献的发掘 ,并把文献的内容还原到当时的背景下加以认识。大萧条期间 ,解决农业萧条问题成为美国新政农业政策的优先考虑 ,国会先后通过的两个农业调整法是新政农业政策的核心 ,贯彻了华莱士重视农业基础 ,从建立常平仓制度、解决农业价格问题入手 ,稳定国民经济的思想 .本文将通过回顾华莱士常平仓思想再现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30年代末 ,美国农业长达 2 0年的萧条结束 ,至今保持着丰裕局面 ,奠定这个基础的制度因素之一是 1938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它的核心内容是源于中国的常平仓思想。研究表明 ,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制度建设经验 ,建立我国的农业稳定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两者在理论逻辑上是一致的。在农业生产率低下的古代,常平仓有助于保护农民、促进农业发展,但在当代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易造成生产和贸易的扭曲,不利于农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无益于农民收益的增加,因此被WTO作为"黄箱政策"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7.
常平仓制度在清代已经比较成熟,从修建仓廒、确定储粮数额到仓库的日常管理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中筹集仓粮、严惩亏空等方面的法律相对稳定,而在额定存粮数目和存粜比例等方面的法律则随着形势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清前期常平仓在平抑粮价、救济灾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清中期常平仓开始亏空且问题日益严重,后期则彻底崩溃,相关法律规定也沦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农业长达20年的萧条结束,至今保持着丰裕局面,奠定这个基础的制度因素之一是1938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它的核心内容是源于中国的常平仓思想.研究表明,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制度建设经验,建立我国的农业稳定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对美国新政农业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多方论证,首次揭示了在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新政期间,“常平仓”思想作为美国农业立法中《农业调整法》的思想基础之一渊源于中国。随着1938年《农业调整法》根本奠定美国当代农业立法基本框架,为解决美国农业问题发挥巨大作用,“常平仓”也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在美国具体化的一个宝贵实例,向世人展示了几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的卓越遗产对美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全芳同志《青苗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3期)一文对漆侠先生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读后颇有收益,并提出个人看法如下.一如何看待常平仓,是讨论青苗法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顾全芳同志首先提出王安石为什么要改行青苗法,常平仓与青苗法比较,利弊得失何在?顾全芳同志仅依凭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对常平仓空留在表面上的溢美之词,便说常平仓“不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也有抑制豪强兼并的作用.”且在几年前就曾称常平仓是宋初以来的好制度,是被王安石泼脏水时泼掉的孩子当中的一个.那么就来看看常平仓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体系能否有效实现价格、金融、经济的多重稳定有待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信用风险冲击,减缓波动,使经济、金融保持稳定;(2)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效果不同,面临技术性冲击时放松宏观审慎政策能更好地调节经济;(3)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影响存在U形效应。因此,考虑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更为灵活地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幅度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济、金融波动,顺利度过经济结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有一整套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不缺乏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但是,为何近年来接连出台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并未使扩大内需目标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我国深层次的体制和结构的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效力的发挥.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除了一系列的必要的政策指导外 ,还需要辅之以系统的法律保障。其中 ,经济法对这一历史进程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以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为依托 ,从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几个方面对西部开发中的经济法运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当权者的主要执政思想,并对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也正以世界级的加工厂身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但是,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由来以及涵义,然后探讨它们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危害,最后阐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依据政策的区际差异理论,结合经济特区实施特殊政策的实践,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政策选择时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 ,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但也要迎接来自各方面严峻挑战 :即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挑战 ,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和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的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全局.在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地区政策投入,改革和完善国家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横向的东部向西部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纵向"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转移支付模式,同时,改革西部金融体制,逐步开放西部金融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外部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