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化效率密切相关,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重新审视城市本质与合理解读城市化是把握这一规律的前提,也是避免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偏差,防止城市化负效应发生的必要.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从经济发展去考察是不全面的,必须按科学发展观要求,重新认识城市化以及其最终价值,实现城市的公平正义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的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与拓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人力和人才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正反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化认识的结果.本文力图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探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阐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是人类在长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总结基础上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在发展观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高等学校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核心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对如何实现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和创新。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别和联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深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比较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阐述了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不能依靠控制城市规模的办法来防止"城市病",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的成长发育离不开风险投资以及政府、市场的引导 ,离不开基础研究与人力资源的开发 ,更需要引进大量的资金及国外的先进技术 ,同时其发展也与传统产业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在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公共关系六大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 ,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公共关系的特征可概括为 :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以美誉为目标 ,以互惠为原则 ,以长远为方针 ,以真诚为信条 ,以沟通为手段。全面而深入地剖析公共关系的本质特征 ,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公共关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脑科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逐渐成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议题。科学地进行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天赋与教育的关系、天才与人才的关系、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识字与阅读的关系、汉语与英语的关系,等等。辩证地处理好这六种关系,按照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施教,方能更好地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4.
单纯的城镇化发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为客观评价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完全客观地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对中部六省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各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来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最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他五省发展过程都不理想,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湖北省最好,河南省最差。第三,各省新型城镇化有其各自的发展特点。因此,各省应因地制宜,积极寻找对策,发展各自独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城镇化战略的六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选择了主要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来推进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 ,甚至以农村小城镇化代替农村城市化 ,是由于人们在对城市和城市化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偏差并对农村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过高的估计。概括起来有 6个误区 :认为农村小城镇是城市 ;认为只有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认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 ;认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应依托农村小城镇 ;认为农民渴望进入农村小城镇创业和生活 ;认为“城市病”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由多种和谐关系构成的和谐统一体,从执政党的视角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促进和实现六个方面的关系和谐:即党内关系的和谐、党政关系的和谐、党群关系的和谐、党际关系的和谐、党媒关系的和谐和党法关系的和谐.为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贯彻三大执政方式、坚持执政为民宗旨、提高和谐共事能力、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履行好执政党在促进和实现社会关系和谐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协调互动的关系,环境规制作为人类调节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行为,能够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我国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度中部六省环境规制强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发现中部六省环境规制强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时空维度上均存在上升趋势。中部六省环境规制强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协调性类型进行划分,判断中部地区两者间的协调性关系,结论如下:1)中部六省环境规制强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协调性不足,基本协调型数量只有一个,而严重不协调的比例占到了38%,二者尚处于拮抗状态;2)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且协调性类型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新疆南疆地区的5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指标系统构建和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深入分析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绿洲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水平提高是胁迫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由于排放而产生的人均负荷及生态环境条件是支撑、约束和限制南疆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结果,可以把南疆地区5座城市分为高等耦合度与中等耦合度两种地域类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尔勒市和南部的和田市属于高等耦合度城市,而西部的3座城市属于中等耦合度城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世界城市化的经验,从青藏高原的实际出发,对青藏高原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并产生了影响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文章从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并提出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