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潮流,然而浙东农村地区的民间佛教却呈现表象繁荣之景象,以"佛纸"为代表的信仰消费兴盛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佛纸"是经过念佛这一赋灵过程的纸钱,是民间佛教的重要宗教产品.目前,"佛纸"呈现出多样化、 等级化、 货币化、 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经济阶层分化的出现,社会上层成为信仰消费的推动者和主力军,社会中层成为信仰消费的跟随者,社会下层则扮演着生产者角色,由此形成固定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宗教信仰发生异化,赋灵过程可以通过金钱买卖.正是由于佛纸在阶层间流通和买卖,建构出一个表面繁荣的宗教市场,展示出宗教表象上的兴盛状态.  相似文献   

2.
如果以前就有<食品安全法>,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如果以前就有<食品安全法>,毒奶粉应该会被集体召回,不至于害死十几个"大头娃娃",残害29万"肾结石婴儿":如果以前就有<食品安全法>,明星们在代言广告的时候也许会谨慎很多……有很多个"如果",这些"如果"像一条条鞭子,鞭策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同时也饱含着对社会道德缺失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王德胜 《求是学刊》2003,30(4):96-98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和理论上的"泛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也许每天"朝九晚五"你"有时间赚钱,没时间打理",难得有个空闲的时间,也许你只想躺在床上看看电视或看点闲书,逢上周末,还要浪漫约会或收拾房间陪陪老人和孩子……如果以上就是你的想法和生活的话,那么恭喜你,理财"懒人"非你莫属了!  相似文献   

5.
你有什么癖?     
洁癖?零食癖?收藏癖?你有什么癖?"癖"来自何方?为何会有内心的强追成癖、欲罢不能?比如刻盘癖,反复大量地下载、刻盘.刻了也不看,花钱,花时间,伤光驱,过了几年还坏了,还要伤感情;比如恋物癖,狂爱购买某一类东西,却一次也没用过。比如……它们的魔力让我们强迫自己无休止地反复地做着同一件事,同一个行为,如果不做就过不去内心这个坎儿。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各种各样的"癖"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如果你已经为这种着魔般的神经症状而痛苦,就有可能接近"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强迫症"。如果你看过《老友记》,就肯定知道"强迫症"是什么样的。没错,跟Monica一样。Monica生活在自己的"整洁"的思想中,并且逼迫她的朋友们绝对遵从。也许,我们应该放下心结,回到最初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9年,美国奉天战俘营史实维护会的帕特夫人携带着200多件60多年前的战俘物品,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纪念馆使用.众多文物中,一张泛黄的明信片上写道:"夏天到了,我的健康状况也许会好些.我非常想念你们,你们不要忘记我".  相似文献   

7.
2月10日,对台湾青年金于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纪念来大陆两年,今天是我在台湾'除籍'的日子."受疫情影响,他已有两年没能回台湾.  相似文献   

8.
现代消费的建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赤丹 《社会》2003,(7):20-22
在社会学家看来,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经 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符 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因为“我”是什么人,所以“我”会怎样消费,即社会分层结构制约了  相似文献   

9.
潘梅杰 《社会》2002,(8):37-39
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包含了情境中的互动.在社会学意义上,消费不仅指人与物的互动,更加指向人与人的互动.表面上看,消费主体始终是人,但主客体的位置是否总是正确的?消费中的人的意识是否形成惯性,从而导致消费主体的异化?本文从人的消费惯性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些日常消费中人们习以为常,其实却是不正常的消费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一鸣 《东西南北》2013,(18):46-48
如果不是《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一书出版,郑一鸣的传奇人生也许会被忽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位兰州也生并长大的中国年轻人变成了美国航母舰载上的一名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