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考虑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对“民工荒”,根本出路:一是要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数量投入向依靠资源使用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2.
去年,珠三角及福建莆田等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而到今春,“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下,这是首次出现的劳动对资本的否决。对一部分“血汗工厂”,农民工用“以脚投票”的形式拒绝它们的发展生存。有人说,这表明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分农村中的精英开始进城打工至今,农民工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砺。自我价值、自我意识正一步步觉醒,他们开始寻求更法制化和公平的就业岗位及劳动环境,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工荒”的呼声在全国一浪高过一浪。笔反复深思:“民工荒”的概念是什么?中国真的出现了严重缺乏民工的情况吗?在所谓的民工荒背后又包含着一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统计.青神县现有11.9万劳动力人口中.有5.2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4%.尽管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较大.导致县内企业竞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民工荒”局面。为有效解决县内企业的“民工荒”,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们对既是人口大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的金堂、中江、富顺、资中等四县有关“民工荒”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现象其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某些制度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特别是农民工的报酬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根据全面报酬理论,要缓解"民工荒"带给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压力,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招工象选美、招聘如考研”,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科技信息年代,用人单位招聘强调学历、经验,本无可厚非,但在年龄要求上也要架设一道藩篱,却成了众多求职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下,劳动力人才市场盛行的“35岁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翟四虎 《劳动者》2004,(11):10-13
劳务经济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它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变有关;从人口角度讲,是与人类生活的迁徙流动有关;从劳动力角度讲,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有关:从政府发展经济角度讲,它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个人角度讲,它是一种维持生计的就业形式。“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民工潮”、”民工荒”等带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词汇,是劳务经济在不同领域的折射及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彭号  尹静 《劳动世界》2011,(7):64-66
民工荒现象最早在2004年出现。近几年这一问题逐渐转变为技工荒,并且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民工荒源于城乡就业的分割。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困难的问题。农民工最终是要留在城市或者返回农村的。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考虑民工荒问题对于优化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全国劳动力供大于求1300万人,2006年预计至1400万人。就业难困扰着许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与此同时,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却在因招不到员工而为难,一些企业因“民工荒”影响到生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宜宾市翠屏区劳动力市场建立于1999年.是全省第一个实行常年性全方位、全免费、全日制“一条龙”就业服务的窗口。近年来.在全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区劳动力市场以创建“优质服务窗”活动为契机,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争创一流。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三化”建设达标验收合格单位称号,一级劳动力示范市场(区县级),全国百家“三化”建设示范单位连续获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第一名.区政府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再就业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有人在喊“招工难”:上调了待遇、放宽了标准,还是连续几个月招不到人.有人在喊“就业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找,应聘时一个岗位几十人来面试.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到底怎么样?不妨让大数据来说话. 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人社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5年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监测显示,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相似文献   

14.
黄凌 《劳动世界》2016,(12):17-18
目前中国面临着“三期叠加”、外部经济环境动荡的状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使得闲置劳动力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又要求增加劳动力供给。鉴于这种矛盾的现状,我试图从中国劳动力大省——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的几个具有典型性代表的个人的采访出发,了解不同的闲置劳动力群体,并且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安徽省闲置劳动力的现状并找出其成因。最后运用“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并且通过中外对比,提出促进安徽省闲置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北省高碑店市的箱包生产在全市已形成了规模,面对以箱包业用工量大、招工难而产生的“民工荒”问题越来越为严重,为帮助企业解困,高碑店市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职能,多措并举聚纳劳动力,为全市箱包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但就业岗位增长过慢,加之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出现“就业难”和“用工荒”矛盾并存,吉林省临江市当前就全市而言,就业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三是择业观念比较陈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民工荒现象持续和蔓延,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以期就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但这一判断仅是在封闭条件下考虑人口问题,常常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预测过于乐观。本文以西部省份贵州省为例,从开放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预测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参与率降低所导致的地区劳动力实际供给量大幅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结果显示,封闭人口状态下贵州省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开放人口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能在2016年左右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现象,西部地区不能继续延续东部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道路,并对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应分层次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今后长时期内必须要正视的。本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特点入手分析,提出农村劳动力应通过城市和农村两条渠道同步双向吸纳,有层次性地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特点根据劳动保障部公布的2005年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及在25个省份的48个县和23个大中城市,对5300多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2600多家企业开展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显示,总体上,外出务工呈…  相似文献   

19.
沈忻昕 《劳动世界》2011,(12):50-5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当今已逐渐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但不排除还存在一定障碍。当前比较突出的“四种歧视”问题,非常不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利于人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不利于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本文针对这“四种歧视”问题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促进下岗职工快实现再就业,成都市按照国务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新的减员不再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由企业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这标志着成都市已由现行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转向业保险制度,使下岗职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据统计,截止6月底,全市上装卸国有企业新的减员共计约0.6万人直接进入的保险;原有下岗职工中“出中心”人数为1.8万人,其中实现再就业1.5万人。实施并轨的做法已初见成效,各项工作进展平衡。其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原则、实现四个转变、注重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