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季新疆商业贸易潘志平清朝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阿古柏入侵势力覆灭和伊犁回归,新疆结束了延续十几年的战乱、分裂局面走向和平、统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珍贵...  相似文献   

2.
丙午改制,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的改订官制活动。在丙午改制中,袁世凯力主“责任内阁”方案,但遭到了清廷的否定。袁世凯的失败对以后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是改制失败后袁权势大减,已埋下宣元遭斥的机缘,而清廷“排汉”政策也从此发端;其二袁的失败赢得了立宪派的同情,从而为宣末民初二者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本文试分三部分对这个问题略加阐述。 一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六日,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奏请改订全国官制,以为立宪预备。而改订官制的第一条就是“宜略  相似文献   

3.
《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于北凉且渠安周承平三年(公元445年)立石。原石清光绪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今为新疆吐鲁番东六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被德国文化间牒盗运柏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端方奉使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在柏林国家博物院见到此碑,遂拓以归。所拓一为完本;一为未完本,仅四分之一。《清拓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完本,原归端方,端方死后,归李介如,其孙李章汉于一九七六年捐  相似文献   

4.
薛允升字云阶,陕西长安人,清代著名法律家,陕派律学之鼻祖。他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咸丰六年(1856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六年,召以为刑部侍郎,主持刑部工作;九年,以为代理刑部尚书;十九、二十六年,两度授刑部尚书。在刑部工作,达四十年。他精通律例,撰有《读例存疑》和《唐明律合编》等著作。对于法制、律例,有十分深刻的研究,造诣极高。又能结合时势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法律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他是中国近代法制改革的先驱。关于法制改革的内容非…  相似文献   

5.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进入高涨的一年,同时也是清政府开始伪装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认真发起立宪运动的一年。张謇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展开了频繁的政治活动。因为他感到“内忧外患”严重到了极点,只有立宪才能使“外而眈眈环伺之列强,内而狡焉思逞之匪党,皆当改易视听,革面洗  相似文献   

6.
汤寿潜(1856─1917),原名汤震,字蛰先(一作蛰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地区萧山市进化镇)入。早年就读宁乡塾,20岁左右到杭州、上海等地游历。后曾为山东巡抚张耀幕僚。光绪时考中举人、进土,先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散馆后人选安徽省青阳县知县。1895年加入强学会。1905年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次年与张春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被委以云南按察使,辞未就。任浙江港议局议长。1911年11月杭州新军起义,被举为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被任命为交通总长,未到任。后参加统一党,并任浙江铁路公司理…  相似文献   

7.
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危兆盖(光明日报理论部)清季使节制度始于1875年,按历史流变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875年到1894年是近代使节制度的初步建立时期,姑称之为近代化前期;从1892年到1911年是近代使节制度进一步发展深化的时期,姑...  相似文献   

8.
浅谈王鹏运的词周礼军王鹏运(1849———1904),字幼霞(佑遐),号半塘老人,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他在词的创作、理论、校勘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被合称为“清季四大词人”,同时也是清末临桂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经历过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9.
刘冠雄评略     
刘冠雄,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九日,父穆庵,家故贫,以箍桶为业,生五子,刘冠雄最小。光绪元年(1875)春,刘冠雄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四届。光绪五年(1879)校课毕业,派登“杨武”练船见习枪炮、驾驶诸战术,次年舰课毕业,复入校习高等课程,不久被李鸿章派充“镇南”炮舰驾驶官、管带。光绪九年(1883)调“杨威”快船帮带。光绪十一年(188)秋,调任“定远”铁甲舰大副。中法马江海战后,清政府为加强海军建设,于光绪十二年二月(1886年3月)选派第三届出洋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钟康模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重要人物。同治二年(1863年),他进士及第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在京师渡过了近20年的词臣学官生活,以清流党人著称。从光绪七年至宣统元年(1881—1909年),张之洞由巡抚而总督,由...  相似文献   

11.
清季抗击列强侵略,功绩卓著者,陇右人中首推董福祥。他字星五,清末甘肃固原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年间,他崭露头角于陕甘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斗争中,继而率众投清,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五品军功累官至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八国联军之役,他统帅甘籍士兵组成武卫后军防卫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清政府褫职归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老死乡里。本文拟述评其生平。  相似文献   

12.
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近代立宪派、资本家.光绪二年(1876)为淮军提督吴长庆幕僚,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开始创办纱厂、轮船公司、垦牧公司、银行、铁路等实业。清末又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当选为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等职.他经历了清王朝、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闽政府等三个时代,为官五十年,对内外政策有不少看法;他的实业生涯,也有三十年之久,在经济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他有丰富的变法思想.对当时和后来影响颇大,为此,甚有必要进行分析与探讨.张謇十分重视法,他认为,如欲天下走上轨道而达到太平,没有法是不行的,所谓“微法律末由矣”。要避免相互间的争斗和解除人民的痛  相似文献   

13.
彭剑 《天府新论》2006,2(6):114-116
关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灭亡的原因,学术界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探讨,本文则试图分析一下清季预备立宪中表面上宣称要取法列邦而实际上却步趋日本的做法对清廷灭亡的影响,敬请方家指正。(一)中国自秦至清,历代都是君主专制,立宪政治对中国而言,是一种舶来品,要将中国改造成立宪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于一九○五年打出了“预备立宪”的招牌。但迟至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日(1907年10月30日),清廷始下达“著各省速设谘议局谕”。然而,由于章程尚未公布,因此,应者寥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1908年7月8日),清政府颁发《谘议局章程》八章一一五条。并“著督抚限一年内办齐谕”。稍后,继颁“九年预  相似文献   

15.
近读民国时人李详著《药裹慵谈》,其中有两则与谶有关的事。其一,武进(今常州)人刘葆真(1855——1900)名毓麟,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会试时,改名可毅。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街巷里叫卖的进士题名录中,将刘葆真的可毅误刊成可被:庚子(1900)年刘葆真乘车往通州时,途中被义和团所杀。可毅便成了谶语。其二,光绪丙戊(1886)以后,德宗屡梦一朱衣人自言姓郑,并说:“好还我台湾!”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首批留美幼童的成就及其意义王善中从1872年(同治十一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每年派遣幼童(10—16岁)赴美国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向外国派遣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是我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值...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二十七日清廷谕令进行外省官制改革。清廷此举一方面是为宪政改革做准备;另一方面是藉改革以改变太平天国以降所形成的"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体系,因此,官制改革过程中充斥着朝廷与督抚间的权利博弈。研究外省官制的实施情况,不但可以观察晚清地方权力体系的运行状况,而且可以体味清末预备立宪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整兵经武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要件。中日甲午之役证明自光绪初年以来的军事改良全告失败,朝野再次聚焦军队战斗力之建设,一面检讨先前军队建设之失当,一面决意移植西方军事制度。练兵必先筹饷,而清季赔款浩大,新政繁杂且耗费甚多,搜刮罗掘,加重了社会危机,以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军事改革不仅未能延续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其覆亡进程。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与十九世纪末的朝鲜金在善1882年(光绪八年),袁世凯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李熙镇压汉城兵变。1884年吴长庆被调回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保荐他接统庆字营。1885年,李鸿章又奏准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此后,...  相似文献   

20.
光绪乙酉年间“海防筹议”述论季云飞光绪乙酉年间(公元1885年),清廷内部进行了一次“海防筹议”。(下文简称“乙酉筹议”)这是继同光之交“海防筹议”后的又一次大“筹议”。近年来,史学界对同光之交“海防筹议”评述较多,而对“乙酉筹议”并没有引起重视,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