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意义的法制,在世界上已存在了几个世纪。但对这一法律现象。中外法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解释。本文仅就法制的广狭义和构成要素问题,略陈管见。 法制概念的广狭义 什么是法制?董必武同志曾作出了简明的概括:“我们望文生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法制。”(《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第153页)所有论者对这一解释没有提出异议,但有的论者却借此否认法制概念分为广狭义的必要性。其实,综观董必武简志关于法制的一系列论述就可以看出,他有时是在广义上使用它,有时是在狭义上使用它。当他指出有国家就有法制,没有法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时,指的是…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究竟属于什么派?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究竟是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些都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论者抓住他积极参与并领导辛亥革命,有过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大土地所有制的言论,就肯定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有的论者抓住他反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反对发展私人工商业、力图创设“奇觚之专制”,就认定他属于地主阶级反满派;还有的论者看到他论述中总是力图“抑富  相似文献   

3.
丁忱 《唐都学刊》2006,22(6):19-21
对唐初文坛华艳的文风,历来研究者们都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这种文风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章也是华靡浮艳的。其实,唐太宗喜好美文不假,他的文学作品中也确实有风格卑弱之作,但其公文作品风格却比较质朴,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太一样。从公文内容与写作特色等方面对李世民公文文风的辨析,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二十三年(公元627—649年)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顷,被誉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之一。唐人吴竞编著的《贞观政要》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争议和大臣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等。它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更为详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关唐太宗和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我们认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这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是可以从中受到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唐帝国建立,版图辽阔,民族融合,“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这是唐太宗继高祖时平定中原后,又以大半生的精力征服或怀柔边境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出现的统一局面。民族和睦,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边塞重镇幽州,贞观时期各民族在这里聚居,向着显要名城发展。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幽州城发展的史实,做简略的论述。一、唐太宗与幽州城形制的确立幽州治所为蓟城,也称幽州城,城址自魏晋以来没有扩大迁移,但其形制规模至唐代才  相似文献   

7.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有一个他对侍萍恋情的真伪问题。若是假的,说明了他自私虚伪、道德沦丧,这就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若是真的,岂不他也有真诚善良的品德吗? 愚认为真假兼而有之,但最终是假的,本质上是假的。世上的事情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真中含着假,假中含着真。但唯物论者不是二元论者,不管事物怎样相互包容,本质只能是—个。周朴园年轻时与使女侍萍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孩子,这种关系实属爱情,不能说是玩弄和被玩弄。但这种爱情缺乏政治基础,“穷人的手和富人的手是永远握不牢的”其结局是周朴园为了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唐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面对残破局面,根据唐初政治结构的特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改革,精兵简政,选用廉洁官吏,使社会经济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可知论者,更确切地说,是注重逻辑思维的唯理主义的可知论者;他认为凭借表象和概念(主要是概念),人们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不过黑格尔始终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现实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化身,看作是思想内容。他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表述了人类认识的意义。恩格斯把他的思想概括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使世界成为绝对理念的逐渐实现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够认识的内容,一开始已经是思想内容”。这就是首先要把现实世界同绝对理念联系起来,认清绝对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和实践上只强调计划规律一面,而轻视或忽视市场一面,是形而上学的。今天提出市场问题,是一大进步。然而,重视市场是否就必须在计划调节之外加添一个自发的市场调节呢?显然没有必要。这是我们与两结合论者的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11.
唐初人才盛极一时,王夫之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评价了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盛况。究其原因,唐太宗卓越的人才观是个重大的推进因素。归结起来,兼明善恶、捨短取长,广开才路、善于驱驾;才行俱兼,任贤致治,大体上是唐太宗人才观的集中表现?探讨唐太宗的人才观,吸取其成功的用人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兼明善恶舍短取长人才能否得以施展才能,关键在于选用者的识拔能力,世称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用人,征诸史实,殆非虚语。贞观晚年,他总结了自己的用人经验,深刻地指出:“用人主道,尤为未易。已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于大国之志,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讷卒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捨短取长,然后为美。”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归纳起来主要是:知人要兼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的曾国藩研究中,许多论者都指出了曾国藩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特点。笔者同意这一观点,只是研究还须再深入。因为,所谓“经世致用”只说明了一种学术的指导思想,即治学的目的和学术功能的发挥,而不反映其用以经世的思想内容。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曾国藩经世思想的内容是什么?它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之经世思想有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石达开最后在大渡河败亡这段历史,是近年来太平天国研究者所着重讨论的问题之一,但论者大多探讨石达开的结局,即真降、假降和“舍命全三军”的问题,亦即晚节问题。对于石达开如何进入紫打地,是不是因听了曹卧虎的主意才“误入”紫打地,而导致最后败亡,却很少有过专题探讨。论者大多认为曹卧虎出了馊主意,把曹卧虎当作无能之辈加以贬斥。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曹卧虎是入川后石达开的军师,从他替石达开起草的致骆秉章书,以及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从二十世纪初年开始,中国人便思考并辩论这一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孙中山很早就表示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因而也很早就受到了资本主义前途论者的批评。在辩论中,孙中山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也不断前进。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超出主观社会主义的水平,但他的有关思想中包含着应该为无产阶级政党所珍视的积极的、合理的内核。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而且正确解决了他提出而未能解决的社会主义前途问题。今天,当我们回顾近百  相似文献   

15.
有些论者在分析《子夜》时往往只提茅盾这句话:“这样一部小说……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事实上在一九三○年前后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既“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同时也提出一个迷惑人心的极左观点,即华洋资本无差别的观点。有人说:“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是分不开的好兄弟”,“我们研究中国资本主义时绝对不应当把整个资本主义给他划分一个界限,认为这是国货的资本主义,那是  相似文献   

16.
唐初贞观时期(六二七——六四九年)在法制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唐太宗贞观时期为我国封建史上的黄金时代,向有“贞观之治”之称。但在唐太宗即位初年,国库空虚,灾害不断,民生困苦,边防不宁,政权很不稳固。当时,“太子(李建成)派”的余党还“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河北州县素事隐(建成)、巢(李元吉)者,……曹伏思乱”。就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十天,北方的突厥骑兵四十万人,竟打到了长安城郊的渭水便桥,形势十分严峻。怎样收拾这副烂摊子,复兴被破坏了的经济文化,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成为贞观朝廷的头等大事。唐太宗在短短的时间里,调动了整个统治集团的积极因素,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闯入其他传统的学科领域,诸如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甚至生态学,这是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兴奋和引起争论的一个发展。然而,人类学则仍然是一个几乎不受经济学的发展所影响的领域。固然有一个被称为“经济人类学”的完整的人类学学科,但它只存在于不使用现代经济学概念研究原始社会经济的主要工作中。发生在“形式论者”与“实质论者”两个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导致经济人类学长期的消沉。前者坚决主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运用于原始社会的生活条件,后者则认为这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由于对经济学性质的误解,这个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两个学派都假定经济学只是对直接交换市场(explicit  相似文献   

18.
一自由论者认为 ,行动者的自由是建立在“拥有选择的能力”之基础上的 ,作出一个选择是对所拥有的选择能力的练习 ,既不是被因果确定了的 ,又有解释其产生的原因。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选择可能性原则 (PAP)的明确规定 :行动者只有在他可以自由地作出彼种选择的情况下 ,才对他所作出的此种选择负道德责任。传统上自由论者坚持认为 ,对一个选择所负的道德责任需以可以作出别样选择的自由为前提。这样 ,如果一个行动者出于理由R1的考虑选择进行了行为A ,他只有在可以自由的选择由于理由R2不去做A或者由于理由R3而选择作出另一个完全不同于…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考论黄朴民《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关于《唐太宗李卫公问...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上的唐太宗似乎早有定论,而文学上的唐太宗尚悬而未决。假如我们把梁、陈、隋三代帝王的诗作看作一个大背景,并从中探讨唐太宗的诗及其对转变诗风的作用,也许会对文学上的唐太宗作出近乎公允或比较合理的评价。一在这个大背景中,梁、陈作为前景,以萧衍、萧纲、陈后主的诗作为代表,梁、陈两朝是帝王宫体诗产生、发展以至堕落的时代;隋代作为后景,以隋炀帝的诗作为代表,如果套用闻一多先生“以宫体破宫体”的提法,隋朝则是“以山水破宫体”的时代(至于其程度、效果则又当别论)。梁、陈三主皆以宫体诗作见长。但其情况却各异。萧衍的宫体诗除《游女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