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2.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从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到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研究黑格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黑格尔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的理解,"回到黑格尔"意味着"回到马克思".20世纪早期,卢卡奇使马克思回到了<精神现象学>,20世纪中后期施密特和内田弘等人又使他回到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受到关注的今天,国外学者又试图使他回到<法哲学原理>及其讲义笔记.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掀起一场"回到黑格尔"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3.
倪剑青 《理论界》2009,(8):130-131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开端的分析,指出<精神现象学>的开端乃是对近代哲学的出发点的反思,即针对笛卡尔式"我恩故我在"的自我意识的直接性所提出的反思和批判.只有把<精神现象学>前三章理解为目的论中的哲学史反思. <精神现象学>体系的实际开端才是可以被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借用施特劳斯的术语,黑格尔对他的历史性原理有一个"隐微教诲"和一个"显白教诲",其"隐微教诲"在<精神现象学>第八章给出,其"显白教诲"则见于<历史哲学>绪论.本文是对<精神现象学>第八章黑格尔历史原理之"隐微教诲"的一个解读.黑格尔认为,"精神"产生自己并发现自己,最后达于对自己的概念式理解即绝对知识,这个"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历程就是历史.  相似文献   

5.
修毅  徐彦山 《北方论丛》2002,1(1):40-45
从现象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本世纪哲学发展最有前途的走向,也是现代实践格局发展的要求.因而,揭示马克思的现象学建构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结构的渊源关系,揭示后现代现象学与马克思现象学视域中的哲学的相通之处,可为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走向现时代,提供研究问题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何成长出一支代秀的企业家群体,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必将影响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企业家自我精神发展的内在超越性是根本.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资源,对企业家自我及其精神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三次超越"的理论模型,即企业家自我精神的发展是一个从欲望意识、道德意识再到人文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马克思问题"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关键线索。该问题的核心内涵是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问题,黑格尔首先洞见到了市民社会的反伦理倾向,并把它看作现代社会的根本难题。马克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分两步对该问题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他先通过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明确断定市民社会并不同时具有伦理功能,而只有反伦理倾向;接着,又通过对市民社会内部权力关系的分析,在阶级统治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通过把市民社会概念转化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的判断转化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趋势的断定,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持存。从"黑格尔-马克思问题"出发来具体阐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学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才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从而建构起人学现象学理论。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是对"面向事情本身"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人学现象学方法的当代意蕴在科学原则上体现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在价值原则上体现为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制高点.青年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来源于黑格尔又超越了黑格尔.在黑格尔那里,劳动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行为,是自由的真正“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劳动.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黑格尔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把劳动概念注入人本主义逻辑,通过对劳动异化和资本的批判,从而实现了精神劳动向现实劳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延续了黑格尔的方法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宗教哲学>等著作为马克思提供了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视野与方法,或者说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黑格尔首要关注的是哲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但他同样重视人类进化的物质条件.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但他肯定物质因素有助于决定哲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对马克思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现象学 ,以实践为基础 ,用科学的现象学方法 ,建构起了新唯物主义 ,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2.
早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尚存在着局限性,此后也只是聚焦于"市民社会"批判,对"家庭"和"国家"这两个核心范畴则缺乏深入探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利用最新资料弥补了这个缺憾,消弭了唯物史观初创阶段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理论方位上完成了自己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3.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廉清 《晋阳学刊》2007,(5):64-68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终结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等同的观念,开创了对市民社会的现代理解。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进程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明晰当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深刻地领会马克思哲学的丰富内涵,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厘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前提。这需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扩展,二是深化。既要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考察古希腊及其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基督教传统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联系;又要重新挖掘康德、黑格尔同马克思之间思想史联系的丰富性。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想主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自由、时间等思想因子,影响了马克思哲学的致思取向和风格。作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原初范畴的实践所固有的敞开性和生成性,更本然地表达着浪漫主义所推崇的表征"生命"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马克思拒绝了基督教带给人的满足的虚拟性质,却保留了满足本身并追求其历史真实性,他终其一生致力于人性和历史在辩证否定的意义上的双重回归。马克思哲学事实上提出了"超验规定的历史建构如何可能"这一核心问题,它类似于康德式的问题,却使之不再囿于认识论问题,而是变成存在论问题,从而赋予超验性以实践对经验世界的创造性建构之义。马克思哲学除了把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改造成为实践辩证法以外,还把他的绝对精神的现象学重铸成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所有这些,都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多维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德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基督教的哲学基础所展开的施特劳斯的"实体哲学"与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的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在思辨哲学基地内所发生的哲学之争,其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各自以极端的形式把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历史地呈现出来,从而不仅成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直接前提,而且对于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的过渡,本质地超越思辨哲学,开辟全新的哲学境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方法是反映现代实践格局的思维方法 ,本文认为 :黑格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方法建构其哲学体系的人。在现象学视域内 ,我们发现 ,黑格尔哲学不仅仅是传统所理解的思辩理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以其特有的现象学方法 ,确立了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基础地位 ,并对现实世界和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作了抽象然而真实的表达。马克思独具慧眼地发现并继承了这一“合理内核”,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文力图通过对黑格尔建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现象学方法的讨论 ,凸显黑格尔的现代性 ,以求对正确理解黑格尔哲学文本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并对从现象学视域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昭风 《齐鲁学刊》2004,1(2):78-82
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探讨必须首先“回到马克思”。从发生学角度审视,对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是马克思哲学建构的一个内化基础视角,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找到了变革现存世界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及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物质生产实践,并建立起立足于实践批判基础之上的面向现实的批判的历史辩证法与彻底变革和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现实性、实践性、革命性、批判性、辩证性、开放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也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意义之所在,同时,“资本全球化”的当下世界仍没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哲学及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文本与语境,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存在与言说的重要现实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