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早在17.5万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可分为东部的肃慎、中部的秽貊和西部的东胡三大族系,他们对开发建设古代黑龙江地区及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金灭北宋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作为腐朽王朝的北宋是应该灭亡.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抗击沙俄,巩固东北边疆是有功绩的,但对黑龙江地区的封禁,使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东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中原汉族联系密切。如满族的先民肃慎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向中原地区尧、舜为首的部落联盟贡献  矢石 ,它成为后来许多东北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传统贡品。 明取代元,继续在东北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对东北少数民族推行“羁縻”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密切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总结这个历史经验,仍然是我们研究东北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课题。 (一) 早在辽、金时期,就从中原等地区大批掠夺各族人口,强迫迁居东北各地。元统一后,法律规定:“诸流远囚徒,惟女直、高丽二族流湖广,余并流奴儿干…  相似文献   

3.
<正> 白山黑水一带是我国东北诸少数民族历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古以来,他们和关内的中央王朝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据史书载,各朝代和东北相对应的民族是:周朝—肃慎(息慎),汉朝—挹娄,六朝—勿吉,隋唐—靺鞨,五代—契丹、女真。而历史上的北京作为东北少数民族进关朝贡或文武来往的咽喉之地,其语言文化和民俗必然要受到东北少数民族的影响,特别在幽州(唐五代时的北京)于936年由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北京就成了辽金两代入主中原的战略基地。辽代契丹族把北京定为析津府,成为契丹王朝的南京都,距  相似文献   

4.
古代肃慎和挹娄,其在东北史中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五十年代以前,肃慎,挹娄史的研究,止于文献考证。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肃慎、挹娄的考古文化问题。遂成为东北史研究中一项新的课题。但自那时以来,学界依据对肃慎地理位置的考订而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人认为肃慎在今热河山地,从而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该是包括了肃慎和燕毫在内的文化”,而夏家店上层文化“应该是包括了东胡、山戎,肃慎在内的诸戎狄文化”。有人则认为肃慎在今松花江流域,因此,把吉林西团山文化比定为肃慎文化,指出西团山古代遗存“可能与古肃慎族有关”。或者进而明确指出“‘西团山文化’的历史主人是文献上的  相似文献   

5.
靺鞨族祖源于肃慎,南北朝时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粟末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中唐时期,出身于粟末靺鞨的大祚荣创建了渤海王国.由于渤海王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国际史学界中长期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考证粟末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渤海王国的渊源,分清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界线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中国古代民族人口交融的锋面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地区是历史上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接触地带,华夏族系、秽貊族系、肃慎族系、东胡族系之间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其成为中国东北民族活动的重要舞台。就锋面作用的主体而言,不同族系之间、族系内部之间都有交融的过程和事实,其交融的过程体现出极为明显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浪 《学术交流》2005,(7):125-131
事实上,黑龙江流域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圈,这是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河文明。黑龙江流域的东胡、肃慎、扶余这三大民族谱系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五大帝国王朝和若干王国政权。这些王朝与王国政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历史格局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它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区域古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张碧波 《学术交流》2001,(4):125-135
新罗为朝鲜半岛古国,在中华文化圈中,接受中华文化影响至深.新罗的卵生族源神话渊源于颛顼高阳文化和殷商文化.由于新罗历代统治者"一意事中国",在文物典章制度上中华化、儒学化,中国王朝的适应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舆服文化给予新罗以重大影响,庆州天马冢等的金冠就是明证.新罗汲纳并融合了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古代东方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在历史上就是祖国领士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东北地区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成为祖国领土的一个部分,其北界又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迄今为止,论者不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一系统的考察和概述,不当之处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考古资料证实,早在数十万年前即已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和繁衍,且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也源远流长。不久前被誉为中华文明新曙光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大量发现,进一步证实东北地区的远古先民与中原地区的华夏先民一样都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先秦古籍的大量记载同样表明,早在传说时代,当时东北地区的肃慎、发,山戎的先民们,就同中原地区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之间建立了从属性的联系。只是由于当时的中原尚未出现国家机构,当然也就不存在疆域问题,更不存在东北疆域。进入三代以后,随着中原王朝的出现,东北地区的各族先民相继表示服属。如从夏禹时起,肃慎与发人却表示顺服,至少康时,东北诸夷更是“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夏王朝曾在全国设置了“九州”即九个大的行政区域,其中的冀州和青州所辖  相似文献   

10.
革末革曷族祖源于肃慎,南北朝时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粟末革末革曷即为七部之一。中唐时期,出身于粟末革末革曷的大祚荣创建了渤海王国。由于渤海王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国际史学界中长期受到重视。因此,研究、考证粟末革末革曷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渤海王国的渊源,分清革末革曷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界线等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发包制与帝国逻辑——周黎安《行政发包制》读后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雪光 《社会》2014,34(6):39-51
本文讨论周黎安“行政发包制”一文的研究风格和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和建议。在周黎安模型基础上,笔者针对效率与统治风险的目标冲突,提出了执政者在集权与分权间抉择的一个模型。最后,将“行政发包制”这一治理模式放在帝国逻辑的大历史背景上讨论其定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娓 《唐都学刊》2006,22(6):79-81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13.
从《诗经》看周族先祖的农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 《学术交流》2005,(5):157-160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对周族先祖的农耕、纺织、渔猎、采集和畜牧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述和描绘。  相似文献   

14.
刘林魁  普慧 《唐都学刊》2007,23(3):66-70
通道观是周武帝禁断佛道二教后设置的官方机构。该机构位于长安城中,职能为融通三教。其属员称通道观学士,来自儒士和还俗的僧人、道士。其设置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文化。通道观存在了近十年时间,其间既讲论三教,又编纂道教经目和类书,对三教融合和此后佛、道二教的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谢乃和 《唐都学刊》2005,21(1):92-97
~~周代政治中的族姓有别现象述论@谢乃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1]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2]吕不韦.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954.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顾栋高.春秋大事表[A].清经解续编[C].上海:上海书 店,1988.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韦昭注.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刘向.列女传[M].沈阳:辽…  相似文献   

16.
温慧辉 《唐都学刊》2004,20(3):145-149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夏至周,随着国家职能的逐步增强,监狱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尽管经过三代的发展,监狱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还不是独立的机关,更谈不上系统的管理制度,因此,夏商周时期的监狱还只是监狱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刘生良 《唐都学刊》2009,25(2):105-107
庄周、屈原的浪漫文学,不宜再以消极与积极来区分、论衡和轩轾。他们的不同,主要只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是虚幻特色及风格特征的差异:庄周的浪漫文学基本上是纯然虚构的,而屈原的虚构幻想则是植根现实的;庄周的幻想是为说理服务的,而屈原的幻想是为抒情服务的。其次,从美学特征看,庄周、屈原的浪漫文学亦有明显差别:庄周的美学理想是崇尚自然,重视美的自然性;屈原的美学理想是崇尚真善美相结合的社会价值。再次,庄周、屈原浪漫文学的差异,还可从文化特征来加以观照:庄子的文化渊源是殷商文化,屈原的文化渊源是楚巫文化;庄子是哲人兼诗人,屈原是诗人兼哲人。文化渊源和文化角色的差异,也决定了庄、屈浪漫文学特色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从政治伦理标准的角度出发 ,将目光凝聚到周代的选拔官吏政策上 ,则不难发现 ,其显然受德的影响。德与选拔官吏政策的结合 ,是周代严格宗法制下 ,有效选拔官吏、使之在政治上获得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明古以鉴今 ,对周代受德影响的选拔官吏政策的探讨 ,对现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分封制是周代特有的政治制度 ,周代通过五等爵制严格了诸侯等级制 ,从而建立起尊天子、卑诸侯的严密体制。商代则不然 ,其外服制诸侯以职事服役为主要特征 ;同时 ,无论在控驭功能、制度完善及统治效果诸方面 ,都无法与周代分封制体制相比 ,因而这从一个侧面证明 :分封制在商代尚不具备出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